中信策略:对基本面的纠结是影响A股情绪的关键变量

中信策略:对基本面的纠结是影响A股情绪的关键变量
2018年03月18日 15:55 新浪证券综合

  【中信策略】周期的纠结与趋势

   CITICS策略

  投资要点

  ♚ 对基本面的纠结是影响A股市场近期情绪的关键变量。开年宏观数据虽好,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却依然很弱,中信风格指数中,周期指数开年以来表现最差。市场短期担忧在三个方面:1)外需有“贸易战”阴霾;2)国内开工延后;3)“紧信用”影响融资。我们认为,经济增长中期的内生性和韧性很强,随着时间推移,上述疑虑都会被证伪或改善。对应地,周期板块伺机而动,但未来无论是交易业绩弹性、估值修复和重估都有机会

   开年经济数据韧性很强,整体略超预期。开年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并不差,而且半数以上指标超出市场预期。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7.2%,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大幅高于市场预期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9%,房地产投资增速9.9%,均向上反弹。

  内需的纠结在投资,投资的症结在“紧信用”,政策对冲后会逐步改善

  ➤制造业投资意愿依然不弱。本轮制造业的ROE和ROIC回升速度甚至超过了国债利率和基准利率。随着朱格拉周期重启,设备更替和资本支出会持续恢复。房地产开发投资至少有韧性,不会太差。市场对房地产投资的担忧主要在销售量价方面,但是,经过3年多的去库存,全国商品房库存已经接近2011年的低位水平(按照最新销量测算),补库存的需求会越来越强。2017年的土地市场情况也显示开发商的投资意愿并不弱。

  ➤投资端的瓶颈在融资端的“紧信用”。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受限,拿不到足够的资金,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非标回表,进而“惜贷”。但是近期政策面已经出现明显信号,希望缓解银行压力,进而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的资金链:一方面,降低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提前应对资管新规落地后表外回表、非标转标可能带来的拨贷比稀释,也就是说,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而增大可贷资金池;另一方面,农行通过定增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缓解了非标回表和IFRS9落地对核心资本带来的冲击,也是重要信号。

  所谓“贸易战”不会弱化中长期外需。2月出口数据亮眼,然而市场依然担忧外需趋势,原因是担心特朗普单边贸易政策可能引发“贸易战”。根据路透社3月14日的报道,特朗普可能会从中国进口的最多600亿美元的100多种商品加征关税。

  ➤短期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确因贸易逆差而起。特朗普制定单边贸易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扩张的贸易赤字和渐近的中期选举之间的矛盾,扭转美国贸易逆差是特朗普自竞选以来反复强调的问题,从政治筹码的角度,特朗普确实有抬升关税以提高支持率的动机。

  ➤中期而言,单边贸易政策难以改变贸易复苏和美国的贸易处境。2017年以来全球贸易额增速稳定在10%左右,近六年来第一次超越了全球名义GDP的增速。当前的全球化模式下,国际商品贸易流沿着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方向流动,而国际货币则从中心向外围流动。对于处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和实体领域消费国位置的美国来说,贸易和财政“双赤字”是其在全球贸易复苏下的宿命。特别是在美元本位的格局下,外围国家依旧需要外部顺差来修复本国资产负债表,或者来对冲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而贸易顺差依旧是主要方式。

  ➤目前美国对铜、铝产品加征进口关税对中国影响很小。以钢材为例, 2017年中国钢材出口仅占总产量的7.2%,且出口至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出口总量的1.6%,占比极低。我们在上周周报《新一轮“贸易战”?也许只是筹码》中强调过:中国的回应预计以和为贵,以守为主。从目前中国的回应来看,退让的概率是较低的,更可能的路径是联合其他国家,敦促美国撤销相关政策。而且我们认为,不同于欧盟等国表态实行“报复性关税”,中国不太可能用“以牙还牙”的形式解决贸易摩擦。

  ♚ 风险因素:美国全面拉大“贸易战”,全球贸易受挫;企业投资慢于预期;“紧信用”预期下,信贷增速大幅降低。

  对基本面的纠结是影响A股市场近期情绪的关键变量。开年宏观数据虽好,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却依然很弱,中信风格指数中,周期指数开年以来表现最差。市场短期担忧在三个方面:1)外需有“贸易战”阴霾;2)国内开工延后;3)“紧信用”影响融资。我们认为,经济增长中期的内生性和韧性很强,随着时间推移,上述疑虑都会被证伪或改善。对应地,周期板块要伺机而动,但未来无论是交易业绩弹性、估值修复和重估都有机会。

  虽然上周我们已经讨论了“贸易战”,但更系统地讨论基本面还是很重要的,本报告从内外需和融资的角度,帮纠结的投资者厘清基本面的趋势。

开年经济数据韧性很强,整体略超预期开年经济数据韧性很强,整体略超预期

  从目前公布的1、2月份开年数据来看,短期经济基本面并不差,而且半数以上指标超出市场预期。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7.2%,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大幅高于市场预期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9%,房地产投资增速9.9%,均向上反弹。消费数据中,虽社消零售同比增速9.7%,略低于市场预期9.9%,但数据精确度更高的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2月累计同比增速达到8.3%,较2017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至少能够说明消费增速趋于平稳。开年的10个月度宏观经济指标中,6个优于市场预期,7个相比去年年末趋势改善:经济数据韧性很强,整体略超预期。

投资端的症结在融资不畅,但环境会逐步改善投资端的症结在融资不畅,但环境会逐步改善

  市场对周期的纠结之处在于,虽然短期经济数据“亮眼”,但是不可持续,即内需会走弱,核心在于金融监管趋严,“紧信用”的预期下,投资端增长趋弱。

  制造业投资意愿并不弱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中期来看,随着朱格拉周期重启,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驱动下,中国经济基本面依旧是乐观的。使得朱格拉周期重启进度比预期慢,也就是阻碍企业投资的最大问题,在于“紧信用”背景下企业融资较为困难,而非企业回报率偏低(恰恰相反,2017年各个季度,企业的ROE在逐季上升),近期政策已经明显在改善银行惜贷的问题,那么随着融资问题逐步解决,企业投资会逐步回暖。

  企业行为或者说公司金融无非就是融资、投资和现金流管理三类,融资决定资金量,投资决定回报,现金流管理决定投融资过程是否能够连贯。当前的局面是投资回报可观且能够偿还融资成本,那么企业行为不连贯的症结就在于融资受挫。

  我们ROE和净利润率水平来看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从2011年开始,A股非金融企业的ROE水平整体确实在下降,但是2016年开始,相对2015年触底回弹,而对比2017年前三个季度与2016年同期前三季度,可以看到,2017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的ROE是逐季回升的,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回报在过去两年已经在企稳回弹了。净利润率水平所呈现出的结果也与之一致,2016年开始,非金融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在回升,且2017年前三季度也均高于2016年同期对应水平。

  房地产开发投资至少有韧性,不会太弱

  除了制造业之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年的数据也表现得比较亮眼。我们承认,关于房地产投资的趋势担忧非常多,主要是全国房地产销售增长乏力,甚至市场对近期房地产销售的量价都有担忧。

  我们认为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至少有韧性,不会太差。一方面,经过3年多的去库存,全国商品房库存已经接近2011年的低位水平(按照最新销量测算),补库存的需求会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从2017年回暖的土地购置,还有待开发土地情况来开,开发商的投资意愿也不弱。

➤投资端的瓶颈在融资端的“紧信用”➤投资端的瓶颈在融资端的“紧信用”

  在上述前提下,可以预计的是,企业本身的投资动机是强的,那为何投资进度不及预期?合理的解释是,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受限,拿不到足够的融资,比如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非标回表,进而惜贷,“紧信用”预期愈发被加重。从2月金融数据来看,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7万亿元,环比缩水62%,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1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86亿元,同比少增282亿元,受非标监管趋严影响,委托贷款继去年12月以来继续下滑,2月减少75亿元,同比多减1922亿元。

  但是近期政策面已经出现明显信号,希望缓解银行压力,进而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的资金链:

  一方面,降低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银监会近期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银行组的观点,新政策的意义之一,便是提前应对资管新规落地后表外回表、非标转标可能带来的拨贷比稀释,也就是说,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而增大了可贷资金池。

  另一方面,农行通过定增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银行组的测算,表外理财的非标投资回表将平均拉低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约0.4pcts,IFRS 9落地将平均拉低0.5pcts,且考虑到存量不良资产规模大于同业,预期损失法下农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存在一定压力,而定增补充千亿资本,则大幅缓解了非标回表和IFRS9落地对核心资本带来的冲击。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到,政策面已经通过给予“资金源头”银行以贷款空间,来缓解“紧信用”对实体领域融资的压制,我们认为,这仅仅只是开始,监管趋严的同时,政策一定会兼顾对于实体领域融资的保证。而ROE和利润率正在企稳反弹的背景下,一旦融资顺畅,企业投资也会随之恢复,中期来看,制造业投资无需多虑。

  所谓“贸易战”不会弱化中长期外需

  2月出口数据亮眼,然而市场依旧对外需忧心忡忡,原因是担心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给全球贸易,尤其是中国的外需造成打击:先是3月8日,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的行政命令;而根据路透社3月14日的报道,特朗普可能会从中国进口的最多600亿美元的100多种商品加征关税。市场上对贸易冲突升级,甚至“贸易战”的预期都在升温;欧盟已经明确表示会反制美国,实行报复性关税。

  但我们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只是政治压力下的“看短做短”行为而已,美国贸易逆差的真正矛盾在于全球化模式升级缓慢,关税政策改变不了美国贸易赤字的结果,更加不会撼动全球贸易复苏的大格局。

  短期来看,关税政策确因贸易逆差而起

  特朗普制定钢铁和铝产品关税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扩张的贸易赤字和渐近的中期选举之间的矛盾,扭转美国贸易逆差是特朗普自竞选以来反复强调的问题,在2018年中期选举到来之前,兑现承诺以获取更高的选票,这对于特朗普而言极其重要。而2018年1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5%至566亿美元,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增速,其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大增16.7%至360亿美元,这无疑增大了特朗普兑现承诺的难度,因此,短期来看,从政治筹码的角度,特朗普确实有抬升关税以降低贸易逆差的硬约束,而且从逆差的国别分布来看,中国贡献了最大的贸易逆差,所以不排除特朗普“有针对性”地对中国采取措施的可能性。

➤关税政策对中国外需的实际影响远低于预期➤关税政策对中国外需的实际影响远低于预期

  至少从目前来看,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于中国外需的实质性伤害是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以钢材为例,加征关税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冲击并不会很大,2017年中国钢材出口仅占总产量的7.19%,且出口至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出口总量的1.57%,占比极低。

➤中长期而言,仅凭关税,特朗普改变不了全球化模式➤中长期而言,仅凭关税,特朗普改变不了全球化模式

  我们认为,特朗普近期的行为只不过是“看短做短”,因为仅凭关税改变不了目前的全球化格局,因此也就改变不了美国贸易赤字。

  当前的全球化模式可以称为美元本位的三元分工模式。一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美元纪年的纸本位时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即美元本位;另一方面,二战之后,以“区位优势”为基础,全球大分工逐步形成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国三个大集团,处于国际分工不同环节的经济体,其外贸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行业大有不同,即三元分工的贸易模式。

  那么,国际商品贸易流沿着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方向流动,而国际货币则从中心向外围流动,并形成了后者庞大的国际储备。而对于处在金融领域中心位置和实体领域消费国位置的美国来说,当前的局面是,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并存,两者互为因果。而要降低贸易逆差,势必需要伴随财政赤字的缩减。

  对于贸易逆差,我们不妨做个最悲观的假设,即美国通过加征关税,阻碍生产要素/产品流向美国,进而降低了全球贸易分工的节奏,那么单从实体经济领域出发,美国似乎可以主动降低贸易逆差。但是与此同时,一定伴随着财政赤字的缩减,而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为何?因为在美元本位的格局下,外围国家依旧需要获得美元资本来修复本国资产负债表,那么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贸易顺差依旧是很多经济体获得美元储备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哪怕实体经济领域美国强制性主动降低赤字,由于金融领域和实体领域的联动性,也会使得这一行为无法兑现。

  因此,无论是“贸易战”、减税还是再工业化,特朗普也改变不了美元本位的全球化模式,长期来看,要打破这种体系困局,要么是全球技术的重大突破,打破“生产-消费”的循环,要么是人民币国际化,打破美元本位的格局。而至少1-2年内,这种模式很难被彻底改变,因此,全球分工与贸易的大格局不会变,中国的外需中长期也不会受到严重冲击。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

  美国全面拉大“贸易战”,全球贸易受挫;企业投资慢于预期;“紧信用”预期下,信贷增速大幅降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