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蓝筹破发引起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思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8:10 新浪财经

蓝筹破发引起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思考(2)

  中石油H股发行价才1元多港币,A股发行价高达16.7元,恰好是在H股价格最高峰时期高价发行的,发行市盈率超过22倍,而国际石油公司市盈率一般在12倍到15倍之间,壳牌还不到10倍,这种高价发行的行为不是恶意圈钱还能是什么。22倍市盈率的新股,经过二级市场的爆炒,市盈率炒到50倍以上,这种泡沫是很难长期维持的,一旦行情反转,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被套牢。

  银行股也不例外。中国银行24倍发行,建行发行市盈率超过了32倍!中信银行60倍!中信银行是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比国有银行大,高市盈率不难理解。但是建行超过32倍确实高了。按照建行的股本计算,市值超过一万亿,这个规模进入全球前十大银行应该没问题,大规模的公司很难进入高速增长,必然难以承受太高的市盈率。

  还有中小板上市的新股价格都不菲,上市首日涨幅都超过200%以上,尽管现在的价格还没跌到发行价,但我们很难相信当前的价格能维持多久。

  一级市场高价发行本质是网下询价机制存在问题。当前采用的是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国内的投资机构为了获得配售份额,在询价过程中盲目报价,报高不报低,反正获得配售的新股就转手在二级市场卖掉获取零风险利润,所以申购价的高低无所谓。一位证券公司投资经理表示:“目前的询价制度规定,只要机构所报价格不是过分离谱,所有参与询价的机构都能获得相应比例的配售。价格报高、报低一点没有任何关系。反正打新股的无风险利润空间很大,而且所用的钱反正不是从自己腰包掏的。”

  上市公司、承销商和询价机构获得了零风险收益,但把整个风险完全转嫁给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可见新股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新股资金申购方法不当,引发的问题重重

  股改之后的近两年,我国新股发行采用的是先通过网下询价,然后按照最终价格给询价机构配售和申购,机构分享了很多新股,剩下的再拿到网上申购,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均可参与。由于按照申购资金的规模配号摇号,占有资金优势的机构又申购到了绝大多数的筹码。网下网上,机构获利重重,中小散户获利甚微,只有认输出局,严重违背了制度重点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初衷,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问题还没完。机构掌握足够的筹码之后,利用筹码集中的优势,在新股上市流通后迅速拉高股价,吸引中小投资者的进入,然后逐步出货,股价下跌,套牢了所有的中小散户。而中小散户冒着巨大的风险在二级市场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同时承受着差不多全球最高的印花税。一级市场零风险,而且盈利高;二级市场零和甚至是负和游戏。这种现象典型地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

  任何一个成熟资本市场都会有一个原则:尽最大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尽最大可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强势利益集团本身就有能力维护自己和占有别人的利益,最需要帮助的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所以中国股市不能一味地偏袒大机构,从中小散户身上搜刮民脂民膏,严重影响了国家关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当前的新股申购方法不当的制度性问题应该及早解决。

  新股发行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