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到来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在香港的十大富豪当中,冯国经虽不是财富最多的,却是最具学者气质的一个。作为成功领导冯氏集团发展壮大的企业家,以及香港贸发局前任主席和香港机场管理局前任主席,他对于宏观经济、金融、实体经济、全球贸易都有着独特的深刻理解。
把公司传给下一代打理之后,冯国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术和研究当中。2011年,冯国经始任经伦国际经济研究院主席。这是由他和兄弟冯国纶名字命名的非营利性智库,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担任研究院院长。冯国经还担任了一家基金会的主席,组织学者展开研究。
6月20日,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冯国经,他畅谈了全球化第二波浪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香港十大富豪
在《福布斯》2010年统计的香港十大富豪榜单上,李嘉诚以213亿美元的净资产排名榜首,李兆基则以190亿美元居第二,而冯国纶以30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居第九名,冯国经则以29亿美元的净资产排名第十。
而在2011年的《福布斯》香港十大富豪统计中,则把冯氏兄弟合并到一起,两人的总身家达到86亿美元,排名第五位。当年排在他们前面的四位香港富豪,则均为地产商,冯氏兄弟则不同,做的是供应链和零售生意。
20世纪80年代前后,冯国经接手家族生意的时候,宏观情况对他非常不利。当时,冯氏家族主要做的是采购代理的生意。但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采购商和生产商的力量都不断变大变强。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的信息互联时代将很快到来,作为中介性质的采购代理生意,冯氏家族的前景堪忧,公司佣金从10%下降到3%。
冯国经很快找到了突破点,那就是改变了原有的生意模式。他一方面选择走出去,把生意触角扩展到全球其他地区,这样,公司就能提供不同国家的不同产品,而不仅仅是单一选择,提升了竞争力;另一方面,冯国经拓展了业务链条,不仅提供采购代理,还提供物流运输、生产、组装、原材料等供应链的各种环节服务,这让冯氏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
1985年,冯国经成立了利丰零售有限公司,开始进军零售连锁业务,把便利店和玩具反斗城开到了中国台湾、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也走出贸易领域,为冯氏家族开辟了新业务。
冯国经还通过并购不断扩张版图。1995年,冯氏家族收购了英之杰采购服务,这是他们当时在香港最大的竞争对手,1999年,冯氏家族还收购了太古集团旗下的太古贸易有限公司和金巴莉有限公司。
2012年8月,利丰集团改名为冯氏集团,目前,冯氏集团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00多个办事处和分支,全球雇员总数达到4万名左右。
最好的突破口是全球化
站在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无论是内地企业还是香港企业,都到了需要寻找突破口的时候。冯国经有什么应对之策?
在冯国经看来,虽然全球经济面临下滑的压力,中国的增长模式也面临挑战,站在当前的时点,最好的突破口是全球化。
此前,在全球经济链条上,东亚负责生产,西方负责消费,尤其是中国,处于整个链条的最后一段,货物、原材料进入到中国,进行最终的组装和完工,再销售到全世界。
如今,最值得注意的动向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客户的帮助下,大规模走出内地,走向海外,比如去越南、印尼、印度、埃及等地区。这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并且形成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
冯氏家族的生意可追溯到1906年,当时,冯国经的爷爷在广州创立了利丰贸易公司,专门从事瓷器和丝绸生意,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华资的对外出口企业;1937年,冯氏家族在香港创立分支机构,成立了利丰有限公司。
1943年,冯国经的爷爷去世,父亲开始主持公司大局。当时正值战乱,难民涌入香港,冯氏家族就利用劳动力优势,生产制造服装、玩具、烟花等商品出口,很快把公司做到香港以现金计算的最大出口商之一。
冯国经1945年出生于香港,1962年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商业经济博士学位。1974年,冯国经返回香港参与家族生意,1981年接替父亲担任董事长。冯国经和兄弟冯国纶为家族生意引进了现代管理制度,使公司走上了专业化发展 的道路。1973年,利丰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并且获得了113倍的超额认购。
时至今日,回首冯氏家族的百年生意,冯国经对于从广州到香港的这片土地抱有着深厚的感情。
冯国经目前还担任2022基金会的主席,这家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主要任务是资助研究项目。
2018年5月,在2022基金会的名义下,冯国经开始主导一项有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与香港的机遇”的研究。2019年初,2022基金会在网站上公布了这份名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与香港的机遇》的研究报告。
在冯国经看来,大湾区最应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促进教育合作。香港、澳门和广东的大学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相对有限,大湾区并没有充分利用其教育和研究资源。香港有很多世界顶尖的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中,应该利用好这些大学的资源和智慧。
(时代周报:Q 冯国经:A)
Q:为什么说中国企业出海,会引领一波全球化浪潮?
A:目前全球经济和贸易领域,正发生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过去,虽然处于最后一段,但中国在经济链条上获取的附加值并没有多很多,依然只能拿到很少一部分的利润,反而让中国承担了贸易不平衡的舆论压力。这最后一步的工作,放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太大问题,例如放到越南去进行最后的组装和完工,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是类似的。
这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将重新选择进行组装和最后完工的地址,而重新选址,将会根据实际产品的销售市场的位置、人力成本等因素决定。在我看来,这将会形成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也可以说是一种全球的工业化扩散。国际产业链条将会被打破。过去,亚洲负责生产,销售到全世界,从我爷爷的时代开始就是如此,但现在,这种安排正在被打破,未来很有可能是全球生产、全球消费。
Q:为什么是现在发生?
A:在全球分工的过程中,生产者选择工厂地址,除了要考虑劳动力价格,还要考虑自然条件、产业配套等许多因素,但是,在过去的发展中,却依然不约而同地选择到中国进行最后的组装和完工。
这完全是时代的选择,几十年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打开国门招商引资,而当时全球化分工也需要中国这样的生产者。但目前,政策和时代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Q:这样的“革命性变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A:这将是最大的机遇,并且也是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突破口。
尤其是对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中国寻找新的工厂厂址和当地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取到很多宝贵的发展机会。
对于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包括企业家和金融机构,这波浪潮也将提供新的增长机会。冯氏集团所处的供应链领域,最主要的变化将是:全球生产、全球消费,并且,数字化浪潮将进一步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
Q:这样的浪潮,对粤港澳大湾区会带来哪些影响?该怎样应对?
A: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我们统计,2017年,大湾区的GDP达到1.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俄罗斯和韩国的水平,在全世界国家GDP排名中,也能排到第13位。
大湾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个别城市单打独斗的年代应过去,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大湾区中,广州是传统的贸易区域,是大湾区发展的主心骨和稳定器,深圳则是创新之都,在电子和科技领域具备很强实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香港则提供国际化、金融方面的支持。
大湾区各地虽然存在各种商会,但大湾区商会并没有成立。我们提议成立一个正规的大湾区商会,会员包括企业和个人,以促进大湾区企业的利益。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