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成中国经济“带头大哥” 我们准备好了么?
“积极扩大消费”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预料中事。消费已经是中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从投资主导到主要靠消费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蓦然回首,这个我们期盼多年的变化发生之时,一切似乎又是波澜不兴。
我们就这样与一场新的消费革命不期而遇。多元化的个性消费和品质消费逐渐站到舞台中央,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主流。中国有10多亿对生活充满热切渴望的庞大消费者,更有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鼓动一波又一波消费浪潮的主引擎。
一切刚刚开始。要问的是,我们准备好投身这场消费革命了么?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恐怕都很难以旧的商业逻辑和思维方式与之共舞。从积极扩大消费的视角考量,我们愿意提出,跟这场消费革命匹配的,应该是一套“消费友好型”的政策体系。
积极扩大消费,需要更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政策。过去几十年间,3.15运动向中国社会有效传递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观念,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即使如此,消费维权仍然是高成本的事情。究其根本,侵权成本低恐怕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如今移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始进入生活,侵犯公众隐私等行为在这些领域屡有发生,不过就隐私保护而言,消费者大部分时候处于弱势地位。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必然损及消费信心。
积极扩大消费需要一场供给革命。这几年人们比较强烈的感受是,很多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即使有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体验与公众期望也相去甚远。尤其是在旅游、养老、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消费短板和痛点可谓不少,这说明旧的供给体系跟不上公众需求,也没有能力对这些需求做出恰当的响应。所以消费革命的另一端一定是货真价实的供给革命。这场供给革命的主角必然是企业和企业家。
积极扩大消费,减税降费政策不能缺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此相关的内容不少。比如报告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等等。特别值得期待的是,伴随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下调,老百姓可能拥有更多选择。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扩大消费之举。要知道,去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破1.3亿人次,花费超过1100亿美元。有些钱原本是可以花在境内的。
其实个税改革也可以归入此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尽管起征点调至多少合适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不过增加税前抵扣,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更有利于为纳税人减负。如果说购置税、关税的调降旨在直接降低消费门槛和成本,个税对消费的支持则是间接的。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花钱的底气应该会更足一些。
积极扩大消费,金融政策也少不了。金融撬动消费的力量实在强大,以至于有一种说法,小镇青年改变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人借助金融支持,可以提前消费和放大其消费能力。这在短时间内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也为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支撑。毋庸置疑,这些金融产品需要有效监管,从而防范风险。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积极扩大消费,可以考虑的政策工具还很多。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消费能力的提升最终取决于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加上与之匹配的分配政策,让财富分配的天平更多倾向于普通百姓,让每个人具备更强的消费实力。就此而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对于消费的意义同等重要。
责任编辑:孟敏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