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之一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二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三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四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五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六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七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八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九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策划之十丨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编者按:

  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内外经济 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为了准确研判和把握今年中国经济形势,近期,中国经济时报30多位记者围绕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增长动力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采访了目前活跃在一线、有影响力的百余名经济学者。此次课题调查共收到107位经济学者的分析文章,本期特推荐张立群、张俊伟、张莉、张占斌、赵昌文、周德文、周宏春、周景彤、周天勇、朱敏10位学者的文章, 以飨读者 。

  98.张立群:2017年中国经济有望初步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轨道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总体将呈疲弱和不稳定状态。全球经济正在遭遇“去全球化”逆风,各种贸易保护、贸易壁垒趋向增强。综合看,2017年中国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但考虑到基数较低,稳出口的多项努力效果逐步显现,转型升级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等因素,预计2017年中国出口将呈现低位企稳的态势。

  2017年中国投资预计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首先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的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有较多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地方债置换、地方发债、PPP等资金配置模式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逐步改善房地产发展环境,并将持续提供需求支撑。考虑到房地产建设规模的恢复明显弱于市场销售的恢复,热点城市存量房持续减少,房地产企业资金比较充裕,热点城市的土地供给力度会加大等因素,预计房地产投资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受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的带动,制造业投资在2016年已经止降企稳,预计2017年将呈现增速持续恢复态势。综合看,2017年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水平不低于2016年。

  尽管住房、汽车相关需求的变化可能对消费增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2017年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会比较稳定。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水平与2016年大体相当。从市场需求恢复和供求关系变化看,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CPI涨幅预计在2%-3%之间。

  99.张俊伟:进一步理清思路 聚焦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

  张俊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张俊伟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推进全面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有一些方面的进展并不是很理想,还有一些关键问题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这是导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热点”频出,有关部门疲于奔命的重要原因。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到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上。

  1.从“能实现的经济增长”转向“能忍受的经济增长”,维持宏观经济“紧运行”格局。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指标定得过高,“稳增长”任务绷得过紧,会迫使地方政府把大量的精力放到协调微观经济运行上。这反倒是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

  2.关键领域的改革要抓紧抓实,尽快取得突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企稳”迹象,原因是中央财政(大规模国债和特别建设国债)的强力扩张,而不是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只有牢牢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地方融资平台升级、政府职能转换,尽快取得突破,才能构建起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新机制,才能建立起“稳增长、调结构、促稳定”的动态平衡,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依法行政,推动建设规范高效透明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是市场运行规范透明高效,是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波澜起伏,市场化改革(自由化改革)与市场监管能力滞后激烈冲突仍然是重要原因。需要把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心放到提高政府执行力上,放到依法行政、推动建设法治社会上。

  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经济风险点。

  100.张莉:“十三五”电子商务“行稳”方能“致远”

  张莉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

  ■张莉 

  “十二五”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壮大,新型商业模式和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

  一是电子商务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电子商务的监管需持续推进。三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电子商务人才普遍缺乏,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足。四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有待改变,中西部地区的在线销售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中小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仍需提升。此外,市场信息的可信度、支付交易安全性、交易索赔与纠纷解决、企业融资难、盲目投入建设交易平台等都成为影响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因此,“十三五”时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立足于新形势、新问题,准确把握电子商务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与功能,充分认识全球化深入推进背景下电子商务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形成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共识,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升电子商务市场效率与质量,培育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抢占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促进电子商务推动供给和需求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01.张占斌:破解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占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这里提出了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靠什么办法来破解呢?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如何把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三个重要方面,其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其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其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我们理解,把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应注重三个层面的供给,一是好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的供给。二是鲜活的要素、有积极性的要素、可持续支撑的要素供给。三是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供给。就是要加强激励,提高供给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也就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7年是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破解经济的“重大结构性失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经济工作有四个重点: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需要下大的决心和气力,把这些重大结构性问题解决好。如果政策落实得好,改革有突破,经济增长有动力,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6.5%以上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也是可以期待的。

  102.赵昌文: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四则运算

  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赵昌文

  2017年的中国经济将继续过去几年来的结构调整进程,宏观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求进”。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变量不会有特别的变化,但投资、消费和出口几个短期宏观变量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上,重点要关注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等正向力量和产能过剩领域、房地产领域等负向力量;在消费上,要特别关注新的消费热点;在出口上,要特别关注外部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变化。总之,2017年稳增长不会有太大压力,调结构仍然是核心任务,防风险会上升到比过去更加重要的地位。

  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所谓“加法”,一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补齐要素短板;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补齐质量短板;三是适应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补齐制度短板。

  所谓“减法”,一是继续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让市场真正而不是名义上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继续降低全社会的营商成本,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三是去掉拉低经济增长效益、加大经济金融风险、扭曲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存量生产力,包括去产能、去库存。

  所谓“乘法”,一是新产业。二是新空间。三是新动力。

  所谓“除法”,一是下大力气治理多年来形成的对经济生态的污染。二是下大力气除掉一段时间以来的干部不作为,继续整治腐败,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制度力量。三是下大力气除掉生产要素跨地区和全球流动的各种障碍。

  103.周德文:201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领跑全球

  周德文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

  ■周德文

  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金融风险凸显,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增强,房地产业持续调控,国际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新上台的总统特朗普,有非常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可以预见,中美贸易关系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表明我们传统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结构在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形势总体上缓中处稳,稳中向好。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继续小幅回落,但结构亮点较多。外需方面,全球经济改善有限,加上“反全球化”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影响中国进出口增长。内需方面,消费增速难有大的提高;制造业投资将在低位企稳;房地产投资受调控影响将回落,所以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经济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二孩”政策带动相关消费、新能源汽车等都将成新亮点。预计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GDP增长6.5%左右;虽然增速继续小幅下滑,但仍在合理区间,处于全球领跑地位。

  104.周宏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供三种供给

  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周宏春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表现为由原来的“以建设为主”向“以生活为主”转型,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清晰、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升级;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调整、增量优化并存,增长动力从传统的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首先,创新增长方式,告别“竭泽而渔”的做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其次,发现新的投资机会,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总体判断,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差距就是发展的潜力,也是投资空间。

  再次,转变管理思路和模式,从供给侧管理转向以需求侧管理为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提供三种供给。一是要素供给。从过去的粗放式供给转向集约式有效供给。二是产品供给。从过去以中低端为主,转向中低端产品和中高端产品的优质供给。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三是制度供给。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新制度供给尤为重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结构性矛盾,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支撑,实现中国供求的有效对接,实现经济增长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105.周景彤:今年中国经济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

  周景彤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研究员

  ■周景彤

  2017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预计中国经济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稳、政策稳,经济形势大起大落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工业生产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效率的提升,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新动力不断壮大;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受盈利增长、综合成本降低等影响,投资增速开始企稳;进出口受低基数影响或将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17年GDP增速与2016年基本持平。

  但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将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多:一是特朗普任内美国经济贸易投资政策变化、英国脱欧进程、各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不同步等,都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对中国对外贸易、“走出去”以及人民币汇率等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能否保持高增长,“新政”之后房地产投资回升势头能否持续的不确定性较大,而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房地产投资回升是2016年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三是制造业去产能、PPI上涨的可持续性,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积极性。四是人民币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资金“脱实向虚”和居民部门过快加杠杆等金融风险犹存。

  尽管中国经济近期出现了企稳趋势,但由于不确定性还在增多,经济减速的压力依然存在。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关注稳增长、抑泡沫和防风险三大重点。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取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适度,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将把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供给侧改革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政策间的协调与配合。

  106.周天勇:实现中高速增长基础仍在

  周天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

  2017年,需要增强人们对中国经济基础、优势和条件的自信。由于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增长趋向于超低、零乃至负增长,企业成本高企,对外经济增长动能漏损可能大于流入,并且居民消费额占GDP比例较低等问题,致使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下行的压力较大。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制造业基础、交通体系、大国规模、最大市场等优势仍在;财产权改革没有到位,一些行政管制仍然存在,许多行业开放不足,增长动能新领域没有拓展或拓展不够,如果加以改革,会释放活力和得到动能。因此,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优势、基础和空间仍然存在。

  2017年是大力度改革的共识年。“十九大”后需要大力度、突破性和整体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能,启动新一轮国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应当成为共识。

  然而,未来能不能推动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最大的动能来自于切实推进大力度、突破性到整体性的体制改革。

  107.朱敏:中国经济能否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关键看新经济

  朱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

  ■朱敏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基本和世界经济同步进入下降通道,对于何时我国经济能企稳回升、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社会各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经常成为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肥沃土壤,历史上三次经济危机之后都出现新技术和产业的崛起,拉动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我国2000年左右开始的那一波增长周期,主要是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房地产和汽车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随着我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对住房和汽车的需求逐步下降,加上重化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瓶颈约束进一步凸显,国民经济已经难以延续过去的高速增长,迫切需要转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样,发展以“互联网+”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关键看新经济能否脱颖而出、担纲大梁。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周梦鸽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