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2日07:51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编者按:


  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内外经济 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为了准确研判和把握今年中国经济形势,近期,中国经济时报30多位记者围绕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增长动力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采访了目前活跃在一线、有影响力的百余名经济学者。此次课题调查共收到107位经济学者的分析文章,本期特推荐温来成、吴麟章、夏汛鸽、夏义善、项安波、肖金成、谢士强、熊胜绪、徐洪才、徐征11位学者的文章, 以飨读者 。




78.温来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温来成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

■温来成

  2017年我国财政经济,仍将是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深化改革、奋力前进的一年。2017年宏观经济增长率预计在6.5%左右,政府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状态,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增长4%左右。而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条件下,财政赤字可能有所扩大,预计在3%到3.5%左右。

  具体而言,在财政收入方面,首先,受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制约,税收收入等增长幅度有限。其次,受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影响,政府税源有所减少。最后,受房地产业调控的影响,地方财政来自土地出让金的收入,难以有较大幅度增长,“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在财政支出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财政支出格局未进行根本性调整,面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加。面对较大的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赤字率后,就需要通过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来弥补赤字。与2016年相比,预计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将有所扩大,政府债券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此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等财政政策工具,在保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财政经济形势,2017年我国各项财政政策的选择,需要破解诸多难题。在财政收入政策方面,首先,积极组织税收等收入,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保障公共管理需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其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首先需要保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保障人民生活;其次,继续支持供给侧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完成去产能、去库存、节能减排等任务;最后,增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此外,还需要安排部分支出用于解决国民经济运行已积累多年的财政金融风险。在管理政策方面,做好财政收支平衡及债务工作,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蔓延;同时,做好国际财经政策的协调工作。在财政改革方面,按照国务院财税改革方案,完成本年度财税改革重点任务,如税制改革、预算改革,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等。

79.吴麟章:今年应关注有效投资和汇率风险

吴麟章 湖北工业大学教授

■吴麟章

  2017年可能存在的经济运行风险将主要来自于国内的投资效率和国际的汇率风险。

  投资既是稳定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塑造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既要着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也要着力加大有效投资。但是,在投资方面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传统惯性思维和刺激增长的冲动的鼓动下,人们依然会受到传统GDP主导的思维诱惑;另一方面,受总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目前民间投资以及实体经济和相关制造业投资增长太慢,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如何有效提高投资的战略价值和投资增长率,这将是2017年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考验。

  美国长期凭借其扮演国际规则制定者和拥有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在特朗普时代,这些传统手法将如何上演?将有哪些新的手法上演?中国将如何回应?我们在倡导全球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的同时,除了要积极、主动、精准,还要严格控制资本财富的流出。这将是我们在2017年要面临的考验。

80.夏汛鸽: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夏汛鸽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夏汛鸽

  2017年,为理性延续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稳中求进”的政策定力,持续实现我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新常态,继续扩大供给弹性、提高供给质量,稳步增加投资、积极鼓励内需,依然是改善供给侧结构、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基本选项。

  需要警惕和避免的“政策误区”或许在于,在强调遵循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乃至供给与需求等重大关系的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可能忽略或放松对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周期性、总量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关系的共同研判和协同治理。若矫枉过正,将可能有碍于坚定不移向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治理,都将在“改善供给侧结构”的总体政策导向下,从生产端入手,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将提升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制造业升级换代。如何补生产性服务业短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事关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布局。在国务院强调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工作的重要背景下,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行业发展。例如,国家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中基础设施领域之一的公路港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相关具体政策实施,迫切需要参照更为细化的标准和措施,并相应地及时废止过时、重复的政策条文,才可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政策落地。为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智库机构,开展一次全国公路港建设专项调研,提出综合治理顶层设计措施。

81.夏义善:为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夏义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夏义善

  世界经济仍未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美国政府可能会对中国采取严厉的贸易政策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新的一年,我国经济面临上述不利的国际环境、困难和挑战。

  为了顺利完成2017年经济发展任务,我们在外交上要做好两件事:一、尽力为经济发展、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延长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使我国经济发展至少在10年至20年内不致因战争而中断。在大国关系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同美国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二、坚决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路线,重点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

82.项安波:经济企稳的势头在巩固

项安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

■项安波

  2017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年、经济转型的关键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年,一些关键改革进入“窗口期”。尽管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经济企稳的势头在巩固。在这一关键年,中国经济能否稳得住、调得优、进得好,有赖于政企共同努力,有赖于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建议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多地采取“放水养鱼”态度,以培育新兴动能。

  二、并重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重视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支持那些仍然存在较明显比较优势和较大发展空间的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清理体制障碍,向企业释放实质性改革红利。一是更好地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是放管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规制方式,关键是约束部门利益、破除地区壁垒,避免既得利益的纠葛。二是完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重点是构建“亲清”政企关系、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和强化公平有序竞争。三是进一步减税降费,重点是整治乱收费和清费立税,为企业减负纾困并降低对企业长期经营行为的影响与扰动。四是国有企业改革在施工年需要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重点是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特困企业改革和僵尸企业退出;结合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推进七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选聘改革,以激发国企经理层的积极性;将完善国家所有权政策体系和改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国民共进、协调发展的良好经济格局。

83.肖金成:要用好宏观调控杠杆

肖金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肖金成

  2016年,宏观调控杠杆并未有效利用,利率基本未动,税率基本未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杠杆,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年初动了一下,后三季度也没有动。汇率确实动了,引起人们较大关注,但汇率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并不大,人民币贬值也未带来出口的较快增长。宏观调控必须利用经济杠杆,杠杆不用,杠杆就没有用。当然,调控的方向也非常重要。

  我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宏观调控最有效的杠杆,对经济增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前几年,运用比较充分,从8%到20%以上,调控幅度很大,抑制了通货膨胀,后来逐步下调。根据我的判断,调控方向仍是抑制通货膨胀。

  我到地方调研,了解到很多企业的情况不令人乐观,企业效益不好,投资意愿不强。一些人认为,市场资金量很大,也就是说市场不缺钱,但有多少进入实体经济,有多少进入到生产流通过程,并不是太多。如果资金大量在中间盘旋,没有进入到企业,未来的经济动力靠什么。

  我最担忧的是实体经济得不到资金的供给。如果不发展实体经济,而是搞虚拟经济,就会走到2008年以前美国的老路上去。

  对2017年的经济走势,我表示谨慎乐观。

84.谢士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谢士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谢士强

  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沿线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还心存疑虑、过剩产能不愿退出和简政放权继续遭遇“中梗阻”等各种问题,致使2017年中国经济仍然不容乐观,低位徘徊不可避免。为此,要全面深入理解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国内外发展实际抓紧推进落实有关要求。

  在“三农”方面,要继续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推动主要交通网点附近的中小城镇健康发展,抓紧推进落实农民进城落户放开政策。要继续创新精准扶贫方式,不断加大社会环境整治力度,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整体布局,组织开展各地发展的专业化顶层设计,努力推动农村全面健康发展。要就农村土地、农村技术、农村资本、农村产品、农村市场、农村需求和农村人才等各种问题继续深化细化研究,着力制定推进有效对接方案,不断促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人员融合和资本融合等各种融合。

  在工业方面,要充分发挥落后动能、加快培育新型动能、着力优化一般动能的基本思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整合钢铁、煤炭和化工等传统行业,并通过降成本、减审批、促创新、补短板和抓亮点等各种方式,继续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等各种新型动能。更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等各种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其空间布局,防止出现国内产业空洞化。

  在对外方面,要针对国际市场不同需求状况,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继续制定优化分类之策,对于欧美等高端产业市场,要抓紧制定进口替代、外资引进和技术创新等鼓励政策;对于非洲等低端产业市场,要继续加大产品出口甚至产业转移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其他中端产业市场,要注意统筹兼顾,有保有压,并密切监测,适时调整,以确保我国对外贸易投资稳步健康发展。

85.熊胜绪:在供给侧改革中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熊胜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熊胜绪

  从企业微观层面看,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引导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破解要素资源束缚和成本上升的难题,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达到这一目的,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当引导企业向内挖潜,强化管理创新和升级。

  首先,要引导企业强化战略与创新管理。要引导企业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优化企业的战略定位,鼓励企业走差异化、高端化、融合化的发展之路;要引导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融入全球价值网络,走全球化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防范企业形象危机。鼓励企业学习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创新管理经验,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与管理;建立和优化技术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研发平台;强化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引导企业优化生产运作管理。要鼓励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序和作业流程;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发展物联网式制造工厂,推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绿色制造模式,加快发展柔性制造系统;优化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库存、运输、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管理;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升合格品率。鼓励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全员设备管理(TPM),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再次,要引导企业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86.徐洪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徐洪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徐洪才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政策制定符合实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确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为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将平稳增长,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消费需求保持相对稳定,预计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好于2016年,对外贸易与跨境双向投资相互促进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三,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效果显现。“十三五”期间,以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同时,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亟须依靠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竞争新优势。下一步,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聚焦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充分激发创新潜力。

  总之,2017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16年“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不低于6.5%。

87.徐征: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徐征 北京交通大学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徐征

  2016年6.7%的经济增速值得称道,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仍然会放缓,未来的三年到五年内经济适当的调控能够促进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和金融业将崩溃,未来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版图和竞争力的,仍然是制造业。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需要做到:发展实体经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灭资本运作大鳄,还正常经济运行机制于民;加强对金融业的限制和监管;缩小贫富差距。

  美国西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在其去年出版的著作《美国经济增长中的兴衰》中谈及财富和大国兴衰的规律,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前途的绝不是华而不实的大数据、互联网等风靡一时的东西,而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制造业。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周梦鸽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时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