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0日12:21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编者按:

       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内外经济 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为了准确研判和把握今年中国经济形势,近期,中国经济时报30多位记者围绕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增长动力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采访了目前活跃在一线、有影响力的百余名经济学者。此次课题调查共收到106位经济学者的分析文章,本期特推荐程伟力、迟福林、丛屹、党国英、邓郁松、董小君、樊继达、冯俏彬、高连奎、郭凡礼、郭可为11位学者的文章, 以飨读者 。


12.程伟力:新旧动能切换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程伟力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程伟力

  2017年,新旧动能的切换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投资的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2016年为69.6%,而设备的比重只有18.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设备占比一般在50%到65%之间。从增长速度来看,2016年设备投资增速只有2.1%,这说明我国设备投资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设备投资有望替代土木工程,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为了促进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7年应着力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加快降低企业赋税的步伐。二是妥善处理好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着力解决房价过高导致房租和地价上涨从而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问题。三是加强国际舆论引导,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新常态”。我国应通过高端国际会议及媒体,客观宣传介绍我国情况,让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世界经济“新常态”,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四是联合国际社会,坚决抵制逆全球化浪潮。近年来,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逆全球化将会降低全球劳动生产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也是极为不利的,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倒退只能加剧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的局面。我国应通过联合国、G20、APEC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协调,促进经济全球化,坚决抵制逆全球化趋势。

13.迟福林:以经济转型升级

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一方面,经济转型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在经济转型新趋势上,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

  不可否认,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有决定性影响。首先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一是13亿人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二是我国制造业正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未来5-10年有望形成中国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三是未来5-10年,我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向各类城镇集聚,将新增巨大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

  其次,经济转型决定增长前景。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转型中的市场化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破题。如果经济转型能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未来10年,我国保持6%左右的中速增长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增长是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增长。

  从客观看,重大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经济循环不畅的根源,这需要以深化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以此加快推进经济转型进程。

14.丛屹:2017经济运行和调控的五大要点

丛屹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丛屹

  2017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稳增长、调结构”是2017年的经济运行和调控的要点之一。“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会继续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上升力量。融合了PPP模式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在2017年成为保持增长速度稳定的助推器。

  “去产能、去杠杆”是调控的要点之二。一方面,要坚持通过金融管理和信贷管控等方式,防范社会资金向虚拟经济的过度配置,避免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另一方面,还需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方式。

  “去库存、抑房价”是调控的要点之三。2017年仍须防范房地产价格的“回头”,各城市政府应当从土地供应管理和房地产开发预售管理等环节有所作为。

  “保民生、促就业”是调控的要点之四。消费品价格方面,要提前预防可能的通胀加速,注重从供给侧推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就业方面,要注重产能调整过程中局部出现的劳动力安置问题,推进传统制造业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再就业工程。

  “降成本、补短板”是调控的要点之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仍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除产业政策加强对其创新引导和扶持之外,还需加快从财税政策的改革方面施以援手,通过“清费”“降税”“补贴”等方式加以扶助。当然,从本质上讲,深化改革才是化解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15.党国英:如何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党国英

  在通货膨胀率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2017年中国继续保持既往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比较美国类似经济增长阶段,中国要想更好发挥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等优势来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继续扩大市场经济强度,充分保持经济体的竞争活力。由政府操刀实现“去产能”弊大于利。经济体有一定冗余的产能,是竞争的常态。政府只需要用环境和安全标准来确定企业进入或扩大的门槛,不需要对企业实施其他管控。

  第二,建立低利率经济运行机制。当前合理的外汇储备应该在1万亿美元之内。我国进出口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不应过分背离。

  第三,通过土地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民财富占有总量。可靠分析表明,让城市中产享受一定量的产权清晰的土地占用权,与耕地保护、环境优化等公共目标维护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此举有利于改变国民支出结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第四,与前述改革相联系,主要通过居住形态变革,增强国民创新活力。有研究表明,有一定院落的住宅有利于儿童身心发育和学习能力提高,还有利于成人科学发明,是科学进步的基础。改变居住形态,还有利于遏制境外购房热,利好国际收支平衡。

16.邓郁松:稳步推进经济转型 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邓郁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邓郁松

  展望2017年,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仍然较好,全年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5%左右。2016年以来,“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2017年,宜抓住产能过剩行业和负债率较高行业价格回升的有利时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杠杆率,推进结构性调整。

  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的转变。2012年,我国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经济发展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随着房屋新开工面积峰值、钢铁产量峰值等的到来或临近,以往对经济增长带动力强的重化工业产业链增速已经进入正常回落阶段。近中期要主动适应发展阶段变化,稳步推进经济转型,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提升型发展的根本转变。

  接下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转型、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仍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重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要素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17.董小君:“降杠杆”需要全球同舟共济

董小君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董小君

  2017年,“降杠杆”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化解风险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高杠杆”是世界经济内外部双重失衡的结果。“去杠杆化”是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过程。从全球角度看,美国去杠杆较为成功。美国利用便利的直接融资的优势,通过增加权益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上涨,给居民带来财富效应,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2年的107%,下降到2016年的78.8%。

  对于生产国——中国来说,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降杠杆”十分艰难。尽管我国总杠杆率水平不高,但结构失衡,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几乎是世界最高的国家。非金融企业从2007年的97%上升到2016年的126.27%,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0.02%。这与中国金融体系高度依赖间接融资为主有关,而间接融资更多的是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高杠杆率居高不下。

  降杠杆不仅要解决自身失衡问题,还要解决外部失衡问题。但从全球看,一是高杠杆的风险,二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加重了各国尤其是生产国去杠杆的压力。为了降低风险,共渡难关,世界经济仍然要保持外部平衡,这需要各国同舟共济,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

18.樊继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一手抓创新 一手降成本

樊继达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公共经济教研室主任、教授

■樊继达

  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创新,一手降成本,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方面,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社会整体创新效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积极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依托互联网打造跨界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清理名目繁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用能成本等;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在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同时,完善强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之,要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痛点”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9.冯俏彬:从供给与需求发力 狠抓供给侧改革

冯俏彬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冯俏彬

  稳中求进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从目标上看,2017年经济增长仍然将实行“稳字当头”的区间管理,6.5%左右仍然是“稳增长”考虑中的“铁底”,物价指数应当控制在3%左右,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仍将在1000万以上。为此应当从需求与供给两侧发力,狠抓供给侧改革。

  一方面,在继续深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要抓紧实施、推动一批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基石建设的重大改革。另一方面,结合当前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优化配置的要素必将较多地集聚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新经济行业上。

  2017年的改革,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指导下,在财税、金融、简政、国企、养老等相关的制度创新重点改革领域积极推进,除了继续着力和优化“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之外,还需要在优化基础资源、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形成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机制以及深入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

20.高连奎:结构性改革应聚焦到财税改革

高连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与世界治理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专家顾问

■高连奎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危机风险,既包括企业债务危机风险,也包括政府的债务危机风险。

  当前中国无论是企业的债务问题还是政府的债务问题都到了亟须解决的时候,中国企业的债务只有靠降低融资成本,放松货币来解决,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最大还有十个点的放松空间,还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中国的政府债务必须要通过全面的财税改革来解决,特别是通过全面的税收重构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应该将重点放到财税改革上,通过财税改革对中国进行一次经济革命,上世纪的美国大萧条也是通过财税改革才走出来的,罗斯福重构了美国的财税体系。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我认为其核心问题出现在宏观经济问题上,建议改革的重点,应该从目前的以微观经济改革为主转换到宏观经济的改革上,确切地说是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改革,其实货币政策的调整比较简单,但财税政策的调整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希望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在2017年聚焦到财税改革上。

21.郭凡礼:供给侧改革将引领中国经济再度起航

郭凡礼 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

■郭凡礼

  今年,国家层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尤为重视,粮食安全、粮食价格、土地流转、国家收储等各项领域均已出台宏观指导政策,各省区市政府已经开始部署详细的改革工作。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成为重中之重,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模式有望推广开来。这项涉及约9亿农村地区人口的宏伟战略会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潮。

  工业、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有条不紊、步步为营,房地产、金融领域的改革措施也从来没有停滞过。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将以稳定为主。

  另外,人民币贬值、货币超发等问题也在稳步解决:一方面,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多种金融调控工具,适度调控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稳定基本借贷利率,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的调控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适时、适量抛售美元国债、购入日元债券,对冲人民币贬值、美元大幅升值、热钱外流所带来的冲击,使得进出口贸易重回上升通道。2016年,金融领域改革为实体经济的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政策的积极影响彰显出来。

  总之,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的重要工作,更是我国未来十多年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国民经济在其带领下已经起航,新模式、新气象、新特点将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标志,而由此引发的巨大商机更值得我们期待。

22.郭可为:2017基建投资将发挥托底作用

郭可为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

■郭可为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略有下降,在6.5%左右。基建投资托底对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了要求,预计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此前的“灵活适度”变成“稳健中性”,表明今年货币政策可能偏紧,但出于稳增长的考虑,短期内加息概率很低。在房地产投资大概率放缓、去产能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将发挥托底作用,预计全年投资增速保持平稳。经济下行压力将通过抑制居民收入影响到消费增长,房地产调控影响到住房相关商品消费,小汽车消费潜力部分已提前透支,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中略降。受全球贸易疲软及保护主义加剧影响,预计出口增速将进一步下滑。

  中国央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发挥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作用,同时继续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去产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双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时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