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地产回归营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丽萍

  近日,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承,目前,对于房企来说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营销问题,为此,远洋地产决定将发展重点回归到销售及客户上,“我们已提出,公司一切为了销售,销售一切为了客户。”

  可以理解,对于上市成功的远洋地产来说,重要的是将募集来的资金、买来的土地换成更强大的现金流。

  “我现在最关注市场和管理”

  《21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资金才是房企的最大问题?

  李明:是的,起码过去两年,市场乐观,大家都在拿地、扩张和企业重组,关注的焦点自然就成了上市融资和圈钱。

  《21世纪》:如何看待楼市“拐点论”,向上还是向下?

  李明:还是会慢慢涨。有拐点也好、没拐点也好,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今年一定是一个特定的调整期。所谓调整期,就是起码短期内市场不乐观,至于调整期有多长,市场预期将非常关键。

  《21世纪》:从“快速上涨”到“慢慢涨”,房企的关注点又有什么变化?

  李明:拿远洋地产来说,我现在最关注两个问题:市场和管理。市场调整期是非常敏感的,虽然远洋地产现在大多数的项目都在环渤海区域,这里也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相对于南方城市,这个区域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会稍好一些,市场也会更乐观一些。即便如此,也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因为货币政策层面还将会有很多措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银监会领导就透露要修订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办法,要是真正动用这个手段的话,那就等于动到了房地产最敏感的部位。

  而在管理方面,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从土地、资源、信贷、资金、税收等等都慢慢趋同,竞争关系也公平了,激烈的竞争就会转向企业内部管理。管理问题又恰恰是最难的,因为环境在几个月内发生了变化,但是企业人员的思想、内部管理机制,不可能几个月就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做出相应调整。

  以远洋地产为例,从一个国有企业变成一个合资企业,然后又成为公众公司,过去是单一股东,现在是很多股东,在资本增加的同时,最突出的挑战就是自己管理水平是否能跟得上。

  市场和管理这两个问题,将在未来的房地产企业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提出“回归客户”是不是也是迫于这两个现实问题的压力?

  李明:这种压力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司在2005年就制定了一个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公司净资产回报率到第三年、第四年时要达到20%,并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另外,还要重新树立新品牌,现在这几个战略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也完成了从中远房地产到远洋地产的品牌对接。但还有一个指标至今仍没有完成,那就是公司管理要向客户专家转变。房地产的所有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纳到客户问题上,只有实实在在地为客户做一些事情,这才是应对市场变化最好的方式。市场压力才是真正的压力,我不能跟市场进行赌博。

  《21世纪》:“客户年”的有形投入会是多少?

  李明:1000万。

  “兼并收购正当时”

  《21世纪》:远洋地产有没有资金压力,毕竟现在还是一个观望的市场?

  李明:应当说资金现在还不是问题。毕竟我们现在还是一个净现值公司,就是我的账面银行存款,减去银行负债还是一个净现值。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远洋地产去年下半年刚刚在香港上市,有100多个亿的融资规模。其次,公司并没有采取盲目扩张的策略,开发节奏也是按部就班,每年保持300万平方米的在建规模,从这一点来说,公司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稳健。第三,公司在国内的融资基础比较好,几大商业银行都跟公司有长期合作,有部分企业商业信贷利率上调较大,但我们目前还没有上浮超过10%的贷款,2%、3%、4%就差不多了,大多数都是基准利率下浮的情况下取得的。

  《21世纪》:受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收紧的影响,远洋地产境外募集的资金如何顺利进入内地?

  李明: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了战略安排。上市之前,借外汇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环境,远洋地产就在境外借有不少商业外债,以提前支持公司的土地储备。上市当日,便用其中的5亿美金用来抵偿外债。综合计算,远洋地产上市所融资金目前已有80%进入内地。

  《21世纪》:远洋地产2007年的销售收入会有多少?

  李明:将超过60个亿。

  《21世纪》:远洋地产目前有多少土地储备?

  李明:1500万平方米左右。和那些2000万平方米以上土地储备的企业相比,他们的土地储备相对分散,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有的甚至铺到三四线城市了,而远洋地产的土地储备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中山这五个城市,平均每一个城市约为300万平方米左右。这种土地规模和集中程度与我们稳健的发展战略相吻合。

  《21世纪》:现在还准备拿地吗?市场变化了,拿地方式有没有改变?

  李明:拿地速度取决于开发速度、销售速度。我们目前的开发周期掌握在3到4年,每年开发量300万到400万平方米。简单算一下,远洋地产合理的土地储备为1600万平方米,我们基本上将保持这样的一个储备规模和年开发量。我们还将主要采取兼并的方式拿地。此前,公司40%的项目是通过兼并收购,这个比例在近期之内还会维持。而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具备较强的企业、团队以及文化整合能力。宏观调控又将对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形成生存压力,兼并收购正当时,这种机会不会永远都有。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