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何将房价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2: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丽萍

  在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影响之下,去年10月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普遍陷入观望。但即便如此,反映在统计数字上的房价,仍然在上涨。

  过去四年,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一波高过一波。历时长、范围广、政策力度大,且是十几个部委一起用力,但效果却不明显。

  “居有所住”惠及民生。房地产调控出现了哪些问题?2008年的调控方向到底在哪里?房价和房地产调控自民间走上全国“两会”,成为此次“两会”委员、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调控目标未能见效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大城市房价仍在快速增长,市场秩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房屋、土地隐形市场中税费仍在大量流失。”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看来,前几轮的房地产调控实际上是失灵了。

  郭松海认为,房地产调控失灵的最大问题在于调控体制本身。

  郭松海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本应独立行使的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的三部分职能,相互交叉或者混为一体,部门职责不清。而作为重要管理者的地方政府,往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公共利益,由此出现的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与权力寻租,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以致出现“中央热、地方冷”,“上不推、下不动”的尴尬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认为,从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制度以来,市场供应变为以商品房为主,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不够,阶段性地出现了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短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顺天通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在玮则表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他认为,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增加了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市场的较大波动,也增加了各方面对市场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观望气氛浓厚,影响到正常的投资和消费。有些政策的出台缺乏科学性和长远考虑,带来顾此失彼的逆向结果。

  田在玮还特别提出,有些政策出台后没有得到落实,影响了调控的效果。2005年七部委出台的调控文件和2006年九部委的调控文件,对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提出了明确意见,但落实情况很不理想。土地供应量近两年持续下降,闲置土地收回阻力重重。受房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使得已供土地没有形成有效的住房供应,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平抑价格的调控目标不能见效。

  寻找房价合理区间

  郭松海指出,2008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将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应该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当务之急。

  郭松海认为,依据有关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住房供需的预测,以及近7年来中国房价运行的趋势,2000年至2007年,中国房价同比年涨幅均值是5.6%,每年平均波动幅度大约是3%。因此,要保持房价“稳定”且“上涨”,在2008年至2010年间,房价每年的合理波动范围,也应该是±3%。他将此称之为“房价波动的合理区间”。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