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分流高校就业压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8:12 经济参考报 | |
又一个学年快结束了,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笔者以为,在现有条件下,广开思路,发掘各种社会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多创造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或许能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今年起将在全国逐步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出的。其宗旨在于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实 不过,从解决就业难的角度看,见习制度不过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如果见习期满仍未能找到工作机会,就业难题还是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所以要缓解就业压力,最终还是要在开辟和增加就业渠道上多做文章。 就地区而言,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地区偏好”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在职位选择上,大机关、大企业成为热门,导致需求过分扎堆,供大于求明显。而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人才非常缺乏。这方面,政府制定政策时可以有所作为,要鼓励毕业生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就应该在各种待遇上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同时,也要创造年轻人有“用武之地”的环境。这样做可以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的另一个办法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近几年,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机会的增加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人才供应的增长速度,自主创业就成为一部分人必然的选择。实际上,鼓励和引导自主创业,有助于激发年轻人的事业心和创造积极性,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问题在于,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毕业生们,除了一份简历大多两手空空,一无资金二无项目,让他们拿什么去创业?这就需要政府的必要扶持,比如在税收、银行贷款以及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帮助他们打下创业的基础。同时,作为大学生,也要增强创业意识,学习创业技能,不要把“打工”作为唯一的就业选择——大学生当了“老板”,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找到职位。这方面,实在是我们在大学教育和培训中的薄弱环节。 如一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