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秋风:市场是穷人的朋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8:54 新浪财经

  

秋风:市场是穷人的朋友

新浪专栏作者秋风。(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秋风,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主要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与中国古典思想与政制。已出版著作《立宪的技艺》、《为什么是市场》和《权力的现状》。译著包括《哈耶克传》、阿克顿爵士《法国大革命讲稿》、霍布斯《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法律与自由》、《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最小危险部门》等十余种。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撰写经济、政法评论。

  4月17日-4月23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秋风。----编者按

  点击进入秋风的BLOG

            市场是穷人的朋友     4月18日  星期二

  文/秋风

  穷与富的政治经济学之二

  市场是穷人的朋友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指出,由政府控制资源、计划管理、公有制、重工业优先、城乡二元分隔等制度构成的传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体制,因为效率低下,所以导致民众的的普遍贫困;因为所有人被剥夺了通过个人努力创造财富的机会,所以,也导致民众的绝对贫困。

  因此,到了70年代末,这套体制的正当性已经流失殆尽,民众也自发地进行改革冒险。由此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历程。这个改革进程迄今也没有完成,而反对市场、反对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在近两年已经震耳欲聋。

  没有任何一种体制是十全十美的,市场化改革肯定带来了某些问题。但是,与现在很多人充满激情的断言相反,相对于计划体制,市场的分配要公平得多,它的内在机制使所有人的收入趋向于均平。把贫富分化扩大、某些群体的收入陷入停滞、福利减少归咎于市场化,很可能过于简单,甚至是误导性的。

  收入分配中的市场与权力

  观察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其动力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可以分离出两股主要的驱动力:市场的力量和权力的力量。这种分析当然是一种“理想型”,现实中两者可能经常是混合在一起,但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区、在不同行业,大体上可以辨析出,是哪一股力量占据较明显的支配地位,并可发现,大体上,在市场力量占据支配地位时,收入差距倾向于缩小,穷人的福利相对地得到较大改善;而在权力、在旧体制占据主导地位时,收入差距倾向于扩大,穷人的福利恶化。

  首先,可以考察一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收入差距变动情况。中外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一个事实:计划经济时代,不管是从城乡差距还是从地区差距看,中国的贫富差距都在扩大;而改革开放最初的五年,即80年代初中期,贫富差距却异乎寻常地出现了缩小。

  推动这一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1978年,不计算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城乡之间名义收入比率高达2.56。而到1984年,城乡之间名义收入比率降低到1.84。原因在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了自主经营权,让农民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知识,更合理地安排生产,由此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农民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入。

  同期,城镇内部个人的收入差距也在缩小。任才方、程学斌根据国家统计局利用住户数据估计,在1978年至1984年期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有所缩小,基尼系数由0.16下降为0.15。原因在于,个体工商户和私人企业家可以正当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创造和积累财富。在公有制企业中,那些生产最终消费品和轻工产品的中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获得了以前没有的增长空间。而这些企业员工的收入原来大大低于那些重工业企业。

  总之,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权让利式的改革,让那些原来被体制压制、丧失了一切机会因而也是最穷的群体,获得了一定的创业自由与经营自由,他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个人收入。正是市场的力量让真正的穷人获得了增加收入的可能性。

  但随后,全社会个人收入差距却恢复了1978年以前的扩大趋势。首先,就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农业部门的效率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因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民开始退出农业部门,中国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但城市政制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制度变迁滞后,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演变成为完整的城市化过程和市民化结果,农民收入增长遭遇制度性瓶径。

  就现代经济部门来说,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权力主导、投资驱动的。政府人为地压制要素价格。通过人为抑制利率,让旧体制和那些攀附权力者获得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之间的那笔巨大利差,让普通储户补贴投资者;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制度压低农地价格,独占土地增值收益,剥夺农民财富;由于户籍制度迟迟不能废除,大量进入工业部门的农村劳动力缺乏与资本谈判的能力,导致劳动力价格长期低迷。

  这种增长方式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有利于政府和投资者的,尤其是有利于国有投资者和跨国公司,而工人工资则被长期压制在很低水平,也不能享受到资源增值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出现了国富民穷;一般竞争性企业与获得政府权力支持的垄断部门及部分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与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劳动边际收益与资本边际收益与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可以说,市场化力量占据优势,乃是80年代初收入差距缩小、穷人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随后收入差距扩大、穷人相对甚至绝对变穷,根源也正在于权力对经济的强力控制。

  从地域角度看,通过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对比,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市场力量占优的地区,其财富分配状况是比较均平的,而权力主导的地区,穷人的机会要少的多。苏州模式其实是过去十几年来盛行的主流经济增长模式,是计划体制的一种返祖现象,它导致的结果是两高一低:GDP高速增长,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但民众收入增长却相对低很多。繁荣的苏州与贫困的苏州同时存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温州,经济增长的收益为几乎所有民众分享。

  在行业层面,90年代以来,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1990年,全国最高与最低行业人均收入比为1.29∶1;1995年达到2.23∶1;至1999年,国家统计局等多部委的调查结果,这一比例已高达2.55∶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大大高于竞争性行业,尽管这与产业本身的但位劳动产出率有关,但垄断赋予相关企业以一定垄断租金,是其员工高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计算上这些企业的非货币收入,则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在更大。另外,垄断意味着低效率,意味着价格不断上涨,就像石油、铁路一样,因而,总体上来说,社会中的低收入人群反而在补贴高收入人群。

  市场有助于均贫富

  市场力量之所以能够导致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并给穷人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乃是因为,第一,市场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强于权力的力量,并且这些岗位通常欢迎穷人。

  凡是权力支持的部门,通常是排斥劳动,因为,政府具有强烈的现代化偏好,这使得政府通常投资于资本和技术密集项目,或者诱导其他资本投资于此类项目;而政府也有力量借助其对要素价格的控制,权力维持这些低效率的企业。

  相反,在剩余劳动力充裕的国家,透过市场力量所形成的现代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通常能生产出较多就业岗位,而且,通常是适合于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市场出于效率激励,通常自然地选择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更适合于大量低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尽管其看起来不那么现代化,但却给农民提供了进入效率更高的现代经济部门的机会,从而使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收入随之大幅度提高。

  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在政府权力的控制和诱导下,投资涌向那些排斥劳动的产业中,导致单位资本的就业岗位产出日趋降低,从而使得大量人口无从进入现代经济部门,其收入自然不可能提高。

  第二,市场的自发扩展秩序本身倾向于向下兼容,使所有人的效率和收入提高。哈耶克的一个著名论断是,市场是一种自发的、可扩展的秩序。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量企业向外迁移到中西部地区,温州资本也到中西部地区寻找投资机会。这些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就进入现代经济部门,其效率和收入都得到提高。在市场体制下,企业家必须不停地寻找最低要素成本,这意味着,资本、企业家精神和知识始终具有向下流动、与穷人的劳动相结合的倾向,市场是穷人参与现代经济部门的希望所在。

  第三,最重要的是,市场是开放的,不拒绝任何人,不管他在计划当局眼里是多么地无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从效率的角度看,市场也欢迎所有人进入。因为,参与者越多,分工就可以越细致和深入,知识生产的节点就越繁密,市场中更多的错误——其实就是机会——会被发现。因而,所有人的效率都会有所提高。

  因此,在市场秩序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利用其天赋和技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市场的这种开放性,对于穷人尤其重要,因为穷人通常是知识和技能低下者,而政府官员总是倾向于低估低技能者的生产潜力,并据此限制他们融入社会分工体系、寻找自己合适位置的自由,使其收入无从提高。

  比如,根据实用主义精神,各地城市政府有限度地放松户籍制度,为适应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给一些高技术人才发放“绿卡”,与此同时,继续拒绝接纳所谓的技能低下者。但经济学的分析将表明,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其实十分愚蠢。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些低技能者,所谓的高端人才得不到相应服务,不得不分出时间从事那些活动,其效率必然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技能低下者也没有提高收入的机会。假如允许这些低技能者进入,为所谓的高端人才服务,双方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则可同时得到效率红利。

  是的,计划经济、或者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确经常快于市场驱动的自发增长,就像苏州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温州一样。但是,经济增长未必带来民众收入的增长,可以说,权力干预的力度越大,GDP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就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倾向于扩大,穷人的收入提高的可能性就越大。自发的市场秩序倾向于打破政治、文化甚至国界线所造成的群体间的分割,倾向于给穷人以机会,让其融入更广泛的社会分工合作体系以提高效率,从而使财富在所有市场参与者之间比较均衡地分配。因此,市场有助于均贫富,就各种可以设想的经济体制来说,穷人最好的朋友正是市场体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6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