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重在治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09:34 经济参考报 | ||||||||||
国家统计局8月份经济数据出来以后,是否应该加息的问题又引起新一轮关注,通过提高利率对经济发展作进一步的宏观调控,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其实,采取什么手段调控经济,首先要考虑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现实环境,在市场体制尚不完善和成熟的时候,片面强调某些调控措施的作用,恐怕都不会获得预想的效果。 今年以来,部分行业的投资过热,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
这种现象也说明,宏观调控的任务依然很艰巨。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或措施来抑制那些有可能过热的部分,以达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各行业发展的相对平衡。前一段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采取了经济、法律和行政综合的办法,使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问题得到明显控制,那么对于当前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矛盾,就有观点认为该轮到采用市场手段即利率杠杆来解决问题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当然行政干预越少越好,让那只所谓“看不见的手”去协调一切,但是如果市场化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看不见的手”也会到处碰壁的。拿利率来说,要想使之成为调节经济的有效工具,首先应该有一个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前提条件,而这方面的改革对于我国来说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为此,那种完全靠利率变化来化解当前经济矛盾的想法似乎不太现实。 其实,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首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该说,尽管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国从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过随着市场向更深更多的领域延伸,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及时找到解决的途径,否则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使经济发展失去应有的节奏。投资过热等问题之所以比较难克服,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因此,宏观调控无论是用经济的还是行政的手段,其目的都应该是着眼于转变经济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使之能够做到自我调节。倘若单纯依重某些手段或措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结果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