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就业新政策 百姓得实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2:36 每日经济新闻

  ——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实施三年。小额担保贷款,帮助25万下岗失业人员当上了小老板;公益岗位补贴,使310万就业困难群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不过,这些扶持政策是有时效
的,一般到今年底到期。人们一度担心,扶持政策到期后该怎么办?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新的就业政策出台,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新政策“新”在哪里?就业形势将有哪些变化?针对这些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

  当前就业形势要求保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记者:人们普遍感到新就业政策出台非常及时。是什么时候开始酝酿新政策的呢?

  田成平: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3年来,就业总量有较大增长,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不过,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政策的时限较短、覆盖范围较窄,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考虑到现行的政策到年底就会到期,所以今年二季度起我们紧锣密鼓地开始完善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最终使政策及时推出,让下岗失业人员放心,也留出一定的时间方便各地方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

  记者:仔细研读新的就业政策,会发现有许多方面是在现行政策基础上的延续、扩展、充实和提高。

  田成平:新的就业形势和任务,要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今后三年,我国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在2400万左右。而在劳动力需求方面,每年可实现就业1000万—1100万人,年度劳动力缺口约为1300万—1400万人。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待消化。国企下岗职工还有200多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400万,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要安置360万职工,辅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要分流安置。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也很繁重。

  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通过扶持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特别是把这些政策措施中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普遍适用的促进就业政策,惠及更多人。

  记者:对比新老政策,您认为新的就业政策主要有哪些变化?

  田成平:我认为新政策的覆盖面更广、扶持力度更大。

  在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方面,继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行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与现行办法相比,有四处显著的变化。一是享受税费减免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增加了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二是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范围从过去的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扩大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三是小额担保贷款的微利项目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微利项目现在规定了19项,以后可进一步扩展,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明确。四是商贸、服务业企业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并签合同、缴保险的,由财政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老政策中补贴项目是养老、失业保险,新政策增加了医疗保险。

  记者:在新政策中,“4050”人员享受的优惠更多了。

  田成平:对就业困难群体继续提供援助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负责到底的精神。

  我们过去对“4050”人员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今后这项政策将扩展到享受城市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对“4050”人员提供的社保补贴目前主要是养老和失业保险,考虑到实际需求,今后还将增加医疗保险。从事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将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培训是就业的“加油站”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的就业政策把培训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什么如此看重培训?

  田成平:我们常常说培训是就业的“加油站”。现阶段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人没活儿干,有的活儿找不到人干。要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而提高就业能力关键要靠培训。与直接给予补贴、岗位相比,这是一种必要的、更为积极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举措。

  记者:在推动培训方面,具体有哪些新政策?

  田成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培训补贴的对象范围增加了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失业登记人员,以及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换言之,基本上覆盖到所有的求职者。二是完善培训补贴的机制,根据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的实际状况给予补贴。三是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的,可给予一次性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记者:在新的就业政策中,有一个新提法:“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如何理解?

  田成平:联动机制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互动。包括建立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低保对象基础管理;妥善处理并轨遗留问题;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东部地区进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

  “

十一五”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记者:您能不能做个预测,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会是什么样的?

  田成平:就业形势是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我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不过,我们有一个控制的目标,就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国新增城镇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记者:这样一个目标,给人的感觉是虽然有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出台,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

  田成平:我们的基本国情就是这样,这么多人口,又赶上劳动力的高峰期,这是中国就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就业状况的好坏,既要依靠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引导推动,还要看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企业改革都对就业有重大影响。我们一方面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完善政策,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现实,把严峻的就业形势向群众讲清楚,大家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