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正鹏:世界银行开出的中国玩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2:00 国际航空报

  王正鹏:资深财经评论员,知名博客《财经夜谭》作者。

  世界银行开出的中国玩笑

  大牌经济学家总是喜欢拿世界银行开玩笑,世界银行却总是喜欢拿第三世界开玩笑。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多次批评世界银行的报告很不科学。前一段读了一篇文章,某经济学家讽刺说,世界银行的报告就像一个模板,每年几个数据,就能给一个国家的经济下生死判词。

  这样搞笑的报告,也用在中国身上。

  12月17日,世界银行公布的《国际比较计划》,承认此前高估了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高达40%。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中国在2005年的GDP为53332亿美元,比按实际汇率的美元计价的GDP超出了30894亿美元。为此,世界银行决定下调中国的货币购买力。

  能把一个国家的GDP高估40%,我的天,这是一家专业机构干的事吗?

  据有的研究者分析,这项平价购买力评估竟然用的是1987年中国医疗服务与机械制造水平的数据。医疗服务不说了,这些年医改不前进,我看2007年的医疗服务水平比1987年好不了多少。但事实求是地说,机械制造水平可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别的不说,中国从几乎没有私家车到现在成为一个汽车生产大国,这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飞跃,更不用说轮船与飞机的生产。2005年中国股市牛步前进时,对于机械股票的挖掘是瑞银与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外国投资机构首先做出的,这才有了后来中国船舶这样能冲到300元的股票。没想到,世界银行的学人们还睡在20年前的数据上。

  其实两周前,《纽约时报》已经提前释放了这一消息。当时这家报纸的评论酸酸地说,其实,中国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由于对于货币购买力的计算误差,导致中国的GDP被多加了40%。《纽约时报》的评论是给美国人一个思想上松一口气,中国和印度没有想象的那么牛。

  多谢多谢,中国宁可不要这么高的GDP,免得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吃石油的老虎和排二氧化碳的恐龙,让全世界都处都在喊“中国威胁论”。

  虽然世界银行的报告说,下调了中国的购买力水平后,中国的GDP水平在全球排名仍然是第二,但这样毕竟靠谱多了。最重要的是,去除水分的中国GDP总量,对于当下中国经济万象之源的人民币汇率来说,是重新判定战略方向的好时机。尤其是我们自己心中也得有个谱了。

  2005年中美与中欧旷日持久的纺织品谈判结束后,人民币开始了渐进的升值过程。虽然货币主权在自己手上,但在博弈的过程中,中国始终是被动的一方。按照美国部分极右国会议员的要求,人民币最终需要升值40%,但经济学家们早已测算过数学模型,人民币就算升40%,也不能解决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40%的GDP虚火退去后,给人民币汇率的决策者一个课题,人民币的年升值量多少是合适的?至少说,今年升6%已经过高了。这是一个国际压力下给出的速度,有一点过快。货币政策的决策者自己需要重新掌控人民币升值的速度,3-4%是一个合适的速度,但也要设置一个科学的目标值,至少得让基金经理们在给银行与地产股做估值时,不能再就着房地产的泡沫,拿人民币升值的无限预期说事儿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