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理性正确对待水价市场化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12:11 法制日报

  叶扩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对《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城市供水价格成本的组成内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均可计入成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死死抓住“招待费计入水价”这个问题不放,猛烈抨击发改委是在助长吃喝风云云。实际上,这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真正的问题是,发改委公开征求意见,发出的信号就是水价又要上涨。而上涨的背后,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水价改革的民意试探。也就是说,中国水价改革,应该怎么走好市场化这条路?

  相当长的时期内,水一直是中国的一种福利,水费在日常开支中也是微不足道,自来水企业的亏损也都被认为是政策性亏损,亏损部分都是有政府补贴的。但随着水资源的缺乏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水质成本不断上升,这种补贴正越来越成为政府难以承受之重。

  从宏观上看,无论是为节约水资源考虑,还是为提高水质着想,对水价进行改革都有充分的依据。但我们发现,在现实中“绝对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正占据决策层的头脑。政府为减轻包袱,正在暗自发力推进水价市场化。他们自以为改革就是涨价,只要涨上了,就可以百事皆顺。先是把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打入水价之中,填充成本和扩大亏损面;然后下一步再告诉民众,自来水公司巨亏,于是涨价就水到渠成了。

  据发改委连续对36个大中城市进行水价跟踪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三年中,水价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其中,北京地区,14年内水价上调了9次,价格就上涨30倍,连续几年10%的上涨速度已超过历史任何一个时期。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水质成本不降反升的情况下,政府正在减少水价补贴,并把高额的水质成本,“在老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逐渐地转移到民众身上。

  有评论指出,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水价成本不合理,是要解决,但“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否意味着就要涨价?假若涨价不可避免,又该如何考虑消解“涨价之重”?换言之,如果政府部门在竞争市场不成熟、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超前推动市场化改革,如果仅靠涨价作为改革的推动力,而忽略了自身带有的社会公益责任,那么,这样的市场化改革,就很容易困囿于“一改就涨、越改越涨”的恶性宿命,医改、教改等就是前车之鉴。

  显然,任何有关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改革,都必须慎之又慎,动一发牵全身。在社会保障制度等尚未健全之前,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约束条件,应警惕水价等改革绝对市场化的现象,以避免对国民经济运行与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