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建国:为何有人穷有人富 归根到底是能力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08:51 中国经济时报 | |||||||||
为什么有人穷﹖为什么有人富﹖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抓住赚钱的机会﹖为什么有的人有机会却抓不住﹖这归根到底是个能力问题。穷人缺什么﹖穷人最缺的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大势观察■米建国
抓住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制高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一个非常浅显且适用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能跳得远,即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在军事上叫抢占制高点。抢占制高点对于克敌制胜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任务、发展条件以及科技进步趋势,当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制高点有五个: 一是制度建设。提到制度,不能不提到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诺思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基于他对经济制度的研究。诺思的一句有关制度方面的名言,就是“制度高于一切”。诺思认为,创新、规模经济、教育、投资、资本积累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表现。而真正的经济增长,是制度和产权,其中,制度是关键,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就是说,除非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即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就是制度高于一切的有力佐证。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方方面面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释放了中国的生产力,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宏伟规划中的前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还是框架性的,制度创新的空间还很大,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距离。所以,继续进行改革攻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世界上最完善、最先进、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不仅是一项具有纲举目张意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决定我国能否有效地实现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二是文化发展。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其实,文化才是最深层、最内在、最高端的东西。思想观念支配行为,而文化潜移默化地左右着思想观念。其逻辑关系是:文化决定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决定行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为什么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的内涵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则是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形成的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底蕴的经济体制,其他的任何体制在目前的中国都行不通。我国政治经济之所以长期具有封建政治、封建经济的烙印,就是因为“王权治众”、“家国一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文化还在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为什么江浙沪一带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迅速?这也是文化的原因。因为,在明末清初,中国工商业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工商文化与市场文化天然相通,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带发展得会快一些。相反,在农本文化占统治地位的西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就相对慢一些。 诚信是一种文化,勤政廉政是一种文化,民主是一种文化,法治是一种文化,创造是一种文化,节俭是一种文化,腐败是一种文化,浪费奢靡攀比摆阔是一种文化,专制也是一种文化,还有酒文化、饮食文化乃至最近几年兴起的打折文化、短信文化等等。文化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逐渐构筑起世界上最先进的体制,建立国富民强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弘扬先进文化,鞭鞑、淘汰落后文化,一步一步地从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抓起。我们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因果关系名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什么决定生产力呢﹖我们会回答:生产者和生产工具。如果再深入问一句:什么决定生产者和生产工具呢﹖当我们接连问几个为什么以后,结论就出来了:其背后最里层、最深层、最基础的不是别的,而是文化,是包括教育、科技、传播等在内的广义文化。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现民主、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创新、和谐友爱和环境优美的社会,必须以健康的高度发展的文化为支撑。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正确性、其对我国今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将逐步得到显现。 三是信息化。信息的发展和应用,使经济、社会、文化发生着天翻地覆式的变化。比如,我们每一个人口袋里都会装着这样那样的各种磁卡。这卡那卡,都是信息卡。再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人类没卡就不能生存的时代。信息化不仅仅是效率的提高,它还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当今的工业化,是有着丰富信息化内涵的工业化。之所以说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因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已是现代化的代名词。如果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发展关系联系起来考量,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目前已经开始迈进信息文明时代。什么是信息文明?我把它定义为:信息文明是吸取了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精华,扩大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范围和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了社会效率,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信息化强国往往居于经济发展的宗主国地位,信息化弱国则处于经济殖民地境地。在信息发展方面的长期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被逐渐边缘化,也必然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而数字鸿沟会演变成经济鸿沟和贫富差距,会演变成强弱悬殊。我们赶超发达国家,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加大力度,高效率地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战略。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刚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规划了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把“积极推进信息化”作为第十五章单列了出来。基本内容包括: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落实国家“十一五”期间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四项基本任务,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力争实现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行业信息化,以城市信息化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信息化,以制造业和农业信息化为重点的产业领域信息化,以电子政务为内容的政府办公快捷化、透明化,以电子商务为内容的业务活动网络化,建立健全推进全方位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信息化的制高点意义和信息工作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1从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未来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很可能既不是制造业中心,也不是金融中心,而是可以配置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的信息中心。2结合信息工作看体制,从逻辑关系上讲,如果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原因,那么,透明的充分的对称的信息服务,则是好的体制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3文化和文明本身也是有层次的。只有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和文明,即信息文明才是当代文化和文明的最高层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信息化无论是对有效率的经济制度的建设,还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或市场经济由发展型向增进型的转型,以及对先进文化的发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推动作用。 四是建立我们掌控的跨国公司。今后的世界,是跨国公司掌控的世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是企业发展规律的产物。只有跨国公司才能跨过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在世界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正是跨国公司的活动,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强有力地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也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整合着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通过经济资源配置过程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消除歧见,弥合差别,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上的趋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发展才是真正的人类走向世界大同之桥、之船。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把跨国公司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通过建立我们掌控的跨国公司为载体,逐步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目标。 五是在自主创新中抓标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要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在产品、技术和标准三者的关系中,标准处于价值链的最高端,处于价值链中的宗主国地位,技术和产品都是标准的殖民地。 比如,在信息化领域,信息标准又居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宗主国地位,信息产品无疑是信息标准的殖民地。如果说,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那么,信息标准则是信息产业的制高点。在实施我国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抓住机遇,跳出以前走过的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产品——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把信息标准的制定与开发放在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实施以市场换标准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在其他技术或产业领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在自主创新中抓好标准,通过我国国家产品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才能切实占领产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世界上许多产品、许多技术都采用中国标准,在国际经济大格局中,不仅我们的利益权重增大,我们对经济乃至政治的发言权也会增大。 抢占制高点必须强化能力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必须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什么有人穷﹖为什么有人富﹖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抓住赚钱的机会﹖为什么有的人有机会却抓不住﹖这归根到底是个能力问题。穷人缺什么﹖穷人最缺的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能力才能创造财富,能力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也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发展。各种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夺去财产或其他外在的东西,但只要能力还在,就能抓住机遇,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一步步做大做强。因而,决定我国今后发展的不是别的,是发展的能力。建立好的制度,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充分释放能力、增强能力、保护能力、发挥能力;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为了别的,也是为了充分释放能力、增强能力、保护能力、发挥能力。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逐渐发育起来的。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体制创新带来的能力释放。今后的发展,要在继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强化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能力建设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应切实抓好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创造了人、发展了人其实,狭义的文化就是教育。教育是文化之根、科技之母、智慧之源、创新之泉,把先进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文化,一定离不开教育。基本思路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实施12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育中重视能力训练。农民穷不是穷在不爱劳动上,也不是穷在没有体力上,而是穷在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少、素质低上。解决“四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农民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免农民税费,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无疑必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发展和改善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使广大农民能够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把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增强农民的能力两手一起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一旦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达到城市居民水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制约我国全面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瓶颈,不是别的,而是如何健全我们的全民教育体系,改变学历与能力脱节的现象,通过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国民的素质提高了,创新能力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结构,建立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社会,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