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 > 正文
 

振华港机:中国装备的样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5:07 《商务周刊》杂志

  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振华港机已经囊括了全球60%以上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市场

  □记者 张娅

  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320)很“神”,只有14年历史的企业,创始人兼总裁管彤贤却已经是73岁的老者,公司的另外几位高管也都年近花甲。据说在振华港机没
有退休年龄一说,只要能一口气爬上起重机的高塔,就可以继续工作。

  管彤贤为人低调,上海振华港机(ZPMC)在国内知名度也不算高。但在国际港口界,振华港机大名鼎鼎,因为全球各主要港口恢弘耸立的集装箱起重机大臂上,60%以上标有振华港机那椭圆形ZPMC的品牌LOGO,昔日的霸主日本三菱、住友、石川岛,德国诺尔等被远远抛在身后。作为14年就神奇崛起的世界最大港口机械及大型钢结构制造商,振华港机入选了今年年初国家组织的自主创新巡讲团,每到一地讲演,振华港机代表的一句话就能唤起满场热烈掌声:“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项目招标,只要振华港机去了,日本人夹起包就走。”

  2005年,尽管有

人民币升值以及钢铁价格飞涨的阴影笼罩,振华港机依旧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振华港机80%的业务来自国外,根据中国海关的数字,振华港机以9.84亿美元的出口额,在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排名中从2004年的第56位晋升到第52位。2006年刚刚开始,振华港机已经拿到了28亿美元的生产订单,迎来一个“开门红”。

  振华港机办公室主任董恒瑞对《商务周刊》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占据全球市场70%左右的份额。“这个市场是动态的,而我们希望保持既领先又不垄断的地位。”他解释说。

  恐怕管彤贤自己也没有想到公司会成长得如此之快——尽管创业之初,他就提出“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都应有中国振华港机产品”的口号。然而,在14年前振华港机成立之时,这样的目标还是那么遥不可及。当时它只有10多个人,资本金仅100万美元,面对的却是外国品牌占据国内外港口大型起重机“天下”的态势。

  1980年代,时任交通部水运司工厂处副处长的管彤贤到上海港口机械厂蹲点,意识到了这个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行业在中国的前景。为避免国有企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他希望在企业建立中进行一些机制尝试。1992年,59岁的管彤贤下海,由交通部出面,并由当时的上海港口机械厂引进资金,成立了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很显然是取“振兴中华”之意。

  之前的上海港口机械厂一年最多也就做一两个门吊和散货装卸机械。因为没有技术实力,也缺乏资金,振华港机刚开始只好一方面参照上海港机厂之前做一些散件时请教国外专家的资料;一方面四处联系安装有国外集装箱起重机的港口,实地参观学习。

  “初期,我们参加国际市场投标,由于品牌不硬,业绩不丰,非常困难,有时甚至连投标资格也没有。”管彤贤回忆到。

  振华港机的第一单来自加拿大温哥华,订量是1台集装箱起重机。1992年底项目完成时,因为价格本来就比竞争对手低30%左右,再支付了100多万美元的运费,公司得到的已所剩无几。但振华港机的腾飞也由此而起。1994年,从温哥华港那里了解到振华港机的美国迈阿密港,也订购了4台设备。

  然而好事多磨难,因为获得迈阿密港订单而满怀喜悦的振华港机在运输方面又遭遇到麻烦。当振华港机与荷兰一家船运公司谈判运输事宜时,对方在开出了每台起重机150万美元运费等一系列苛刻条件后,还声称不能保证按期运抵迈阿密港。来年三四月份就要交货,可头年的7月份就要过去了,运输合同还迟迟签不下来。无奈之下,管彤贤提出,买旧船自己改造自己运。他们花200多万美元买来一艘6万吨级旧货船,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改装成大型港口机械和重大件整机运输专用船,按期完成了订单的运输任务。

  这一迫于无奈的尝试,却让振华港机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由于有自己的运输船队,交货时间可以充分得到保障。荷兰的船务公司非常气愤,将振华港机告上法庭。荷兰人认为自己对装船方式拥有知识产权,但经过长时间的法庭论战,法庭最终驳回了荷兰公司的起诉。

  这场官司不仅赢了,还给振华港机带来了最初的国际知名度。不少不相信中国能生产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的港口专程到温哥华和迈阿密去参观,弄得港口当局应接不暇。管彤贤回忆到:“加拿大(温哥华港)的一位经理开玩笑地说:‘你们的产品招来这么多参观者,得付给我们招待费了’。”

  振华港机最初进入市场的战略来自于低价——产品价格一般比日本同类产品低30%以上。这一度被国外同行指责为倾销。但是振华港机并没有完全依赖低成本优势。与国内许多企业一样,振华港机的第一批产品也是依靠模仿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但只要有了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就可以集成别人的技术。为鼓励研发,振华港机每年将5%的产值投入科研,仅2005年就投入了近2亿元。

  传统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在移动起吊时,需要靠人工操作,高达20多米的驾驶室中,司机全是靠目测,效率低,还容易出偏差。振华找到GPS专业人员,并组织公司员工攻关。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让场桥电机和GPS协调运行的控制软件。这一技术创新让振华港机很快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

  2002年4月,德国汉堡港CTA码头在世界范围进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招标,要求从货船卸集装箱再到从作业平台上将箱子卸到场地上,要实现无人操作或单人操作。振华带着自行设计的“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方案前往投标,一举中标。当第一批7台“双小车岸桥”运到码头时,德国人演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示庆贺。后来,德方再次追加了6台的订单。

  振华港机的另一个自主创新产品双40英尺集装箱岸边起重机,后来被称之为集装箱起重机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这种起重机能一次吊起2个40英尺集装箱或者4个标准集装箱,而它的世界同行一次只能吊起1个40英尺集装箱或2个标准集装箱。2004年,迪拜港派人来振华港机考察,了解到当时振华港机正在研制双40英尺的集装箱岸边起重机产品,立即产生极大兴趣。迪拜港方面提出愿意和振华港机签定合同,一定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双方签定合同之后,振华港机全员动员,上下一起努力,真的在合同期限内完成了设计制造。直到目前,振华港机的这一技术还是世界唯一的。

  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振华港机逐步实现着创立之初就提出的目标。据国际权威杂志《Cargo System》统计,1998年开始,振华港机所获全球大型集装箱机械订单连续7年居世界同行首位,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25%上升到2004年的50%,而其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基本上都低于15%。根据振华港机的2004年年报,其主导产品集装箱起重机的毛利率为12.96%,比2003年增加了24%。振华港机2005年中报则显示,其净利润56817万元增长高达160.56%。董恒瑞称,目前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

  现在,董恒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强调振华港机的综合性优势——价格、技术、运输能力和售后服务等。他说:“港口机械既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性的行业。”事实上,港口机械是起重机械中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类,特别是大型集装箱起重运输机设备,体积庞大,包含上千个零部件,机电一体化程度很高;在生产上一般要求有较大的场地,并且必须靠近港口,以便于运输;在资金上需要较大投入,比如一台集装箱岸桥的售价在600万美元左右。而上述方面,现在的振华港机都具有优势。振华港机

股票于2000年12月发行上市,资料显示,2004年底,振华港机以增发的方式获得近1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2005年再发行12亿元期限1年的融资券;2005年8月底,国家
开发银行
上海分行又给予其总额为1.2亿美元的中长期流动资金免担保贷款——振华港机所受到的资金支持由此可见一斑。

  董恒瑞表示,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公司希望开辟几个新市场,由于优势在钢结构项目上,所以振华港机的多元化目标已经锁定在大型钢结构、散货(比如媒)机械和大型海上装备上。振华港机在起重机领域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领域,也决定了其在中国出口200强的排名能否不断攀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