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都应该是平民医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10:10 红网 | |||||||||
“平民医院”在最近是很热的一个词。10月23日《华商报》报道,全国政协“医疗机构经济机制问题”调研组到西安调研,西安市卫生局建议:以解决低收入贫困人群就医为目的,集中力量举办几家“平民医院”,对这些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在贫困人群就医时,减收或免收医疗费用。 在此之前的今年两会时,哈尔滨某医院院长徐秀玉等人大代表提出,政府应建设“
一方面,从人大代表到普通公众对“平民医院”的热情期待中,我们除了看到公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强烈呼唤,更加看到了现行医疗价格与百姓承受能力的畸形分离;另一方面,从各地所谓“平民医院”争相挂上“首家”头衔,以及一家开业在即、一家生存艰难的反差对比,我们似乎又已经看见:平民医院并不足以承担并满足百姓的看病期待。 正如社科院著名学者党国英所说,慈善事业要具有可操作性:被援助的对象必须十分确定,必须在人群中是一个少数,同时按照社会的一般价值准则,他们被认为需要得到帮助。可是,现实中需要“平民医院”救济的却是绝大多数——比如广东的比例就接近90%,这已经不是一个慈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问题。如果真有慈善家愿意把“平民医院”当作一项慈善来做,并且做到名副其实,除非真正的财大气粗,否则如何能做好政府多年医改尚且未能做好的事情?更何况,从争挂“首家”头衔的举动中,我们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商业味道。 慈善的道路不通,于是人们又想到了政府。那么,由政府包办,为百姓准备“平民医院”又现实吗?抛开筹集巨额资金的出路不谈,抛开确认“平民”身份的困难不说,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之外,政府是否真能为百姓提供一家物美价廉、符合百姓承受能力的“平民医院”呢?我认为同样很难。原因在于:如果现有体系之外真有这样一家政府提供的“平民医院”,那么在现有体系之内,实际上早已应该有许多许多家这样的“平民医院”了。 医院分两种: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般分工,公立医院主要为穷人服务,而消费水平较高的富人常常选择到服务更好的私立医院就医。在正常的分工序列里,由政府财政维持的公立医院本就是应该为“平民”服务的,换言之,应该适合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消费水平。公立医院都挂着“非营利”的牌子,属于全民所有,是一个福利性、服务性的事业单位,不需要向政府纳税,不是创收实体——这样的医院如果不能成为“平民医院”,什么样的医院又能成为“平民医院”呢? 我们现在之所以“看病难、看病贵”,不是因为没有“平民医院”,而是因为“平民医院”都变味了,都忙着“创收”去了,都去以公立之名行私立之实了。本该是“平民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却让“平民”望而生畏,再多建些所谓“平民医院”又有何用?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