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教育“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2:1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杭州 徐迅雷 这是高校版的答非所问,这是现代版的驴唇对马嘴,这是现实版的关公战秦琼,过去见诸央视的歌手大奖赛,如今跑到大学去了———据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福州某高校学生“记者风采”大赛上,不时引来哄堂大笑,让人跌碎一地眼镜!不妨看看这不是搞笑却让人爆笑的问答:
问: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纪念日?答:80周年。(当主持人公布正确答案“600周年”时,全场哄堂大笑) 问:今年10月2日两度在闽南沿海登陆的台风,带来持续的强降雨,并引发局部山洪暴发,这次台风名称是什么? 答:不知道。(该校恰恰在此次“龙王”台风袭击中受灾严重,目前尚处于灾后恢复期)《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个“新闻”时,所做的新闻标题是“两耳不闻身边事/上网只为玩游戏//福州:大学生‘风采大赛’失风采”。这些大学生连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也不清楚,就更甭提新近发生的重大国际新闻了。比赛结束后,记者问他们平时是否看报纸、看电视或上网,答:“报纸要自己订,电视只有在食堂才看得到,上网倒是很方便”;问“上网是否经常看新闻”,答:“很少看新闻,主要是玩游戏、查资料等”。 其实不仅仅是福州某高校大学生具有这个“风采”,其他高校的学子恐怕也“差异”不到哪里去。从这个事情的“小孔”中,我们看到的是教育价值的扭曲与教育制度的错位。说实在的,也不能怪这些大学生们,因为现实的“路径依赖”造就了现在的他们,他们大抵也属于“别无选择”。 教育是增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血液,它循环于国家的整个躯体。要让我们国度的“软实力”真正有实力,首先要让教育“软实力”强大起来。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是民族文化实力的体现。一个民族思想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是无法像引进技术、引进武器那样引而能进的,只能依靠自己的教育与创造。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内涵的价值选择,却是培养能够应付考试、擅长“上网玩游戏”的人才! 教育之不行,立人则虚置;立人之不行,文化就萎缩;文化之不行,实力必疲软。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充斥着“阿Q精神”,国家的“软实力”就免谈了;历史还将告诉人们,如果充斥着“骄娇之子”、充斥着“现代无知”,国家要增强“软实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面对国家要增强“软实力”的巨大需求,教育需要有“铁肩担道义”的气概。没有教育的“软实力”,就没有思想文化的“软实力”,就没有国家民族的“软实力”。要增进教育的“软实力”,就要彻底反思教育的价值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的最优选择。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11日 第三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