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预算”为何不惧“审计雷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2:02 红网 | |||||||||
俗话说得好,“雷公打豆腐,专挑软的欺”,可如今数度掀起“审计风暴”的“审计雷公”,却对眼前的“豆腐预算”无可奈何。来自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经济调查显示,当前一些部门预算执行不严、随意变更的“豆腐预算”肆意蔓延,其中包括违规转移、挪用和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冒领预算资金,未细化预算编制和按规定及时批复预算资金,以及私设账外账和乱收费等。然而专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审计机关却对此现象徒呼奈何,以至于不得不面对“屡审屡犯”和“屡犯屡审”的尴尬。“豆腐预算”竟然不惧怕“审
其一,“审计雷公”在监督时态上严重滞后,以至于审计机构百般努力也难免成“事后诸葛”,对损失于事无补。依照现行《审计法》的规定,各地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在“时态”上只能选择“过去时”,即被审计的违纪事项悉数木已成舟,故而即便对之进行处理,也往往是徒废口舌或在审计报告中打些无关痛痒的笔墨官司。监督时态的滞后性,使审计监督效果因“时效性”太差或时过境迁而大打折扣。要避免这方面的尴尬,有待于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监督时选择“现在进行时”,即令审计监督与预算执行保持同步,从而避免“审计清单”成了违纪“点名册”之种种流弊再度发生。然而,如此与被审计对象在时态上保持同步的执法程序,是与现行法律难以合拍的。 其二,预算过于“粗放”或笼统,成为违纪者最为合意的避法掩体。为强化对预算的监督,近年来各地人大逐渐加大了对政府财政预算进行审议和监督的力度,但往往由于预算过粗而无从下手,人大代表对政府预算“看不懂、看不清”的现象相当普遍。故而如何细化预算,接受监督,使财政预算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让政府花钱的透明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预算过粗或过于笼统,不仅使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群众议论的热点等敏感性花费逃避了人大监督,同时更成为其成为抵御“审计雷公”适时监督的最好掩体,甚而导致如政府招待费等敏感支出事项干脆不纳入预算管理,以拒绝来自外力的监督。 其三,由现行监督体制而言,我国负责审计监督的审计机关与负责预算执行的财政部门的关系,属“一母同胞”的近亲关系,也是审计“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之一。在现行审计监督体制下,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一齐效力于同一级政府,一同伺候着同一群体的政府领导。故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计与其说是在监督财政,毋宁说是监督政府,而处在被领导地位的各级审计机关。所以说,履行的仅仅是一种“下审上”的逆向监督,加上形成“豆腐预算”的根源多出在政府领导身上,故而就为“豆腐预算”抵御“审计雷公”提供了一道天然而结实的抗法掩体。这也是许多地方的预算执行审计往往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诱因! 如此,“豆腐预算”虽屡屡遭际到“审计雷公”掀起的“审计风暴”的袭击和围剿,但却依然稳健如初,秉性依旧,恐怕也就不值得为之大惊小怪了。 (稿源:红网) (作者:周士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