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环保风暴 > 正文
 

环保风暴叫停项目全部复工 为何玩捉放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0:06 中国经济时报

  鲁宁

  今年开年不久,国内刮过一阵“环保风暴”,但见去年“审计风暴”又有后续“戏”,舆论着实“兴奋”过一阵子。可我向来以为,刮“风暴”无非是当年搞“运动”的翻板,想藉此治国实在愚蠢之至,不值得喝彩,更无推广仿效价值。

  时至本月上旬,随着最后一个被“叫停”项目重新复工,所有30个因“环保风暴”被“刮倒”的违法项目全部补办了环评手续而重获“新生”。环保部门没有多少收获,但“权威性损失”却不小,人们再此强化了下述印象: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环保风暴”掀不起真正的“大浪”。往后,对那些有来头的项目业主包括背后的地方政府而言,无非要多长个记性,在项目开工前别忘了向环保部门烧柱香。

  咱可没有瞧不起环保部门,咱无非想说,环保部门腰板骨欠硬,除了妥协还是妥协,眼下还不大可能对它作过多的指望。

  环保部门自身硬点起来成不?这不是环保部门自个的事,作为政府的一个直属机构,环保部门的“硬气”或“软弱”,主要不是缘自其自身的因素,而是受制于整个行政运作架构的安排及背后的利益纠葛。

  在眼下的政府序列中,发改委等机构才是较牛皮的行政权力部门,但发改委之类之所以“风光”或叫“显赫”,也不是谁在有意“照顾”它,而是迄今为止整个中国各行政层级的运作架构还较深地刻有计划经济加“管制思维”的双重烙印。许多政府该管不该管的事,都得仰仗这类综合经济管理机构去操持。简言之,国内政府部门的权威仍然与行政权力大小成正比。

  处身置地替环保部门想想,人家也够委曲的。此番它好歹以审计部门为榜样,多少硬气了那么一回,它也许想弄点杀鸡敬猴的响动,藉此树立点部门的权威来。可话还得分两头说,环保部门其实也不委曲,就说比环保权威得多的发改委之类,也常常有权威不足的尴尬。就说去年上半年宏观调控风声急,由其牵头6个部委下地方查出违规违法建设项目几千个,可最后还不是“只查不处”,最终被勒令中途下马赔个精光并见诸报端当“死老虎”打的,不就是江苏“铁本”一家么?

  再说啦,通过行政执法先“捉曹”,再由执法者自己来“放曹”的尴尬事也并非环保部门一家。大到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管理之类,小到街头整治小商贩,偌大的国家,又有哪一天不在上演此类尴尬剧?

  不难理解,“捉曹”多数情形下总是替国家代行法律意志,而“放曹”却多半系利益使然--尽管这些个利益通常并非国家利益或全局利益。

  “捉放曹”之所以反复上演,很大程度上又系权大于法——国家法制常常不敌行政干预之必然反映。

  咱相信,类似“捉放曹”的故事在古代的外国也一定有,但在现代法治国家里,它一定被藏进了“历史典故博物馆”。话儿说到如此绝对,不是我迷信“外国的月亮比咱中国的圆”,而是法不责众起了坏作用。要说人家老外就比咱中国人有过人之处,无非是人家从制度安排着手,从“前道环节”就避免出现众人一起违法的尴尬事儿发生。举个例子,咱们的近邻日本,经济结构调整已进行了十数年,有谁听说人家随便捡几个地方抽查一下,居然立马查出几千个违规违法项目来的?反之,倘若日本和咱们同属一种经济体制,一查就查出几千个违规违法项目来,我看小泉政府除了学玩“捉放曹”的游戏,恐怕也没折。

  说政府全然不思职能转换不符合事实,但说行政改革在某些环节日益呈现出“剑走偏锋”的倾向却属不争事实。譬如,多数政府机构一方面放点小权体现我在改革,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强化自身的部门利益,而要命的是,后者明明行“暗渡陈仓”之实,却偏偏给人以“明修栈道”之假象--在改革的名义下,具有很强的蒙蔽性。所以完全可下个结论,只要政府不肯从市场中“断奶”,其在行政执法时,就永远只能玩“捉放曹”的游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环保风暴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