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中国社会转型新时代正在开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3:48 南方都市报 | |||||||||
由2004年到2005年,中国农民连年遇上了好运气。2005年伊始,中央又发布了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个文件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2005年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总要求,勾画了中央政府支持农业、发展农村、造福农民的工作部署。这个文件将成为广大农民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投入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强大动力。
新的一号文件实际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科学发展观。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政府还将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从此将结束把农业作为政府收入来源、由农业向工业提供资本积累的旧的发展道路,而将农业和农村领域作为政府支持的对象,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文件在总结国内外农业成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政策落实的规范性意见,对各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农业的决心和魄力。这在中国农业政策史上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落实将极大鼓舞亿万农民焕发生产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真正跃上新的台阶。 新的一号文件将对我国农村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发生深远影响。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农村问题始终是制约全局的关键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建立在从农业获取全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上,特别是国家财政对农业有极大的依赖性,使农民成为经济成长的负担者,那么这个国家将滋生严重的社会矛盾,并终将危及社会安定,破坏国家政治发展的可持续性。由农业向社会的净贡献转向社会向农业提供净支持,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新的一号文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有能力迈过社会重大转型这个门槛,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新的一号文件能够出台,充分反映了新一届中央政府全新的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近几年来,中央政府把国家安全、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作为主要施政目标,把对社会弱势阶层的扶助作为实现施政目标的重要政策内容,重大政策连连出台,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活力。这证明,在外部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形下,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行动魄力是一个国家完成重大历史转变的关键所在。我们有理由期待新一届政府能够心想事成,把新的治国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把中国农村社会引向繁荣富裕。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这个历史转变,是中国亿万农民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以后才能够出现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农村不仅向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还提供了大量用于城市扩张的土地。在一些关键时期,中国农民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脊梁支撑着前行中的民族躯体。我们犯的任何政治错误所带来的社会痛苦,农民都首当其冲。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农民自己的创造,方使我们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由此为结束农业哺育工业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感谢中国农民,必须给他们以回报,必须引领他们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迈入中国发展的主流。 正像新的一号文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今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将是我们面临的工作难点;农村社会对国家政策的有效承接能力也始终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为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强大的行动魄力搞好农村改革,把改革事业一步一步推向深入,为最终完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使命创造奇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