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力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10:10 第一财经日报 | ||||||||
昨天(20日)下午,九三学社委员谢荣兴正准备为政协会议作《关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的书面发言。 谢荣兴的另一个身份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他的书面发言内容来自他提交大会的同一内容的一份提案。会议结束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上海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采访了来自经济领域的政协委员们。
地方政策要“诱人” 谢荣兴作《关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书面发言:上海市政府必须出台更多的地方性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进驻。 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正面临北京、深圳的竞争。北京作为金融政策的决策中心,投资机构、存量金融资产居全国首位,而深圳则凭借灵活的经济手段使金融机构逐渐向当地迁移。而上海能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做些什么? 深圳推出的“深七条”,降低了金融机构综合税负水平和营运成本。比如,对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深圳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的奖励200万元,公司购置办公用房可以获得1000元/平方米的补贴,类似的种种优惠政策使深圳成为国内拥有最多证券公司的城市,目前共有19家证券公司落户深圳,占内地证券公司数量15%以上。 谢荣兴建议,可以适当返还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营业税,尤其是对个人的个调税应该高比例返还,对新入驻的金融机构,可以在3年内用缴纳的不超过地方税的50%,抵冲不超过办公租房款购置款的50%。对发起人并非上海市法人企业的或外资的基金公司更应不分成立先后,给予优惠政策。 “4+1”金融联席会议 中国民主同盟会(下称“民盟”)上海市委也就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递交了团体提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明确的国家战略,但制度与政策支持还偏弱。 民盟上海市委建议,在国务院的授权下,由上海市政府牵头,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建立“4+1”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地方政府与国家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统筹考虑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与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关系,充分估计,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弥补上海金融市场所缺少的基本要素,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等进行明确的规划,并定期研究与安排相关金融政策与试点改革方案。 金融体系要“安全”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冯正权:国际金融中心需良好的金融软环境配套,建立金融安全体系是当务之急。近期股市低迷,原因可能是今年初恢复增发新股,加之不少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被披露,使广大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大打击。 我们现行的监管体系无法对企业造假提出预警,包括会计等中介机构都有问题。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立法部门应该出台惩治造假和帮助造假行为的法律,市场全力推行诚信交易,学术界也要加快对该领域的研究。 发挥优势规避风险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姜洋:上海要建成“四个中心”,其中难度最大、自主权最小的就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近年来,上海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上海要注意和国际金融业的互动。国际上也正在进行金融结构的调整,业内人士曾预计,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下一次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心会转移到中国,而中国确实需要这样的载体,上海应充分利用本次结构转移中信息技术的影响来构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要积极发挥现有的金融优势。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五大功能包括融资中心、投资中心、信息集散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定价中心,而据国际经验,规避风险和定价主要集中在期货市场,上海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成规模的期货市场来发挥无形的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