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投资与机会:风险资本 瞄准国退民进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16:47 《全球财经观察》

  机会:中国加入WTO第四年;通讯、媒体领域允许外商进入;政府退出与国民经济命脉无关行业

  风险:相关制度建设缺乏和政策的不稳定性

  风险资本|瞄准国退民进机会

  文|阎焱(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执行董事总经理)

  2004年直接投资基金和风险资金的收成都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2004年是最近几年来外国基金在中国投资项目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的总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2004年是中国风险投资和直接投资基金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2003年我们给盛大投资了4000万美元,2004年5月13日,我们使盛大在NASDQ成功上市,当时股价是11元,现在已经有40元,市值将近30亿美金,在短短的一年六个月中有了14倍的回报。盛大在今年被列为全球最佳科技IPO,同时成功上市的还有携程、51job,以及TOM等。200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外商投资推出的投资项目最多和最成功的一年。

  2004年的成功与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紧密相关,之所以说2004年对外商投资和风险投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年是因为,其一,投资总量和投资的项目有了量上的重大突破,还有一个就是退出机制。

  因为,资金总是流向投资回报最高得到地方。投资者只有看到真正赚钱的情况,才会对这个市场感兴趣,而在过去20年中,风险投资在中国尽管有一定的数量,但真正赚钱的非常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2004年是有分水岭和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毕竟,中国政府在十六大以后,推行“国退民进”的改革思路,观念上的转变给投资人提供了机会和宏观环境的改善。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过2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民营企业已形成了一个关键群体。10年前在中国的投资,民营企业中需要1000万到2000万美元的很少;20年改革后的现在,民营企业迅速壮大,需要2千万资金需求的民营企业有成千上万。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它给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金融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者提供了活动空间。

  金融投资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如果市场经济发育不好、不赚钱,他们肯定不会来,因为金融投资人永远在寻找投资回报最高的地方。只有通过资本的流动性,才能促进市场的效率。而且,这些投资大多是投在没有污染的IT、半导体业等,可增加就业,创造高附加值。除了对产业发育的刺激作用之外,其中隐含着更重要的作用是,还在潜移默化地增进中国市场经济的效益。只有让资金在流动中到达最高回报,市场的效益才能够得到改善。

  我认为2005年会比2004年更好。一个方面,加入WTO后中国开放的领域在增多,最近政府已经宣布允许外商进入通讯领域,媒体也在逐步开放,比如制作节目也对外商投资开放;第二是政府在有意识全面地从与国民经济命脉无关的行业退出,毕竟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浪费比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浙江,非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例为97%。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2004年是亚洲经济全面回升的一年,日本在十几年持续的经济停滞之后去年大幅度回升。2005年也将是全球经济比较稳进的一年,美国经济随着小布什的连任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加上中国国内经济没有特别大的隐患,对投资人而言,在“国退民进”的趋势中会有比较好的机会。

  对国际资本市场而言,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是火爆的一年,会比2004年更好。考虑到经济周期的因素,也许我们不能断定2006年会比2005年好,但2005年肯定比2004年好。因为2005年正是处于周期上扬的阶段中。

  总体来看,各个领域都将受到风险资金的青睐。有几个比较热门的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比如说不良资产的处置,已经变得很热,高盛、摩根和花旗这些银行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准备做这些项目。还有IT、通讯和媒体行业也是投资热点,半导体已经是比较热的行业,再有就是地产,可能风险资金对房地产的投入会比较谨慎,因为土地批租问题比较困难,拿一块地要盖上百个公章。

  在中国的基金市场中,美国资金占60%的比例,尽管最近美国已把投资回报的税率减低,但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早在1986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诸种声音,但毕竟,所减少的税收如果小于投资回报,税收减少的影响力就有限。对中国来讲,政策的不稳定,以及风险资金还面临着双重税收问题,都是对吸引风险投资所不利的。

  另外,中国现在的公司法对有限投资人和一般投资人结构都不承认;中国公司法不承认不同股份的风险受益,比如20元一股进来的股份和1元钱一股进来的权利并不一样,但中国现有的企业法中是同股同权,因此比较妨碍风险投资。

  再有就是政府批准的问题,项目批准时间往往拖的比较长,而在美国,存在申报时间低限,中国政府操作行为透明度有待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仍是高风险投资区域的原因。

  系列报道:

  投资与机会:联想面前的时局图

  投资与机会:中国企业莫陷并购误区

  投资与机会:国际并购稳健发展

  投资与机会:房地产与经济增长亦步亦趋

  投资与机会:民办职业教育 外资徘徊在门外

  投资与机会:钢铁业 增幅从高速到平稳

  投资与机会:通讯 3G发展步履艰难

  投资与机会:风险资本 瞄准国退民进机会

  投资与机会:唱片业 MP3准备替代CD

  投资与机会:艺术品投资 大众消费下一热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