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个人资产翻六倍 赵健凶猛投资心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8:01 南方人物周刊 | |||||||||
现代社会,光靠技术吃饭还不行,还得懂投资。 -本刊记者 吴怡 发自上海 上海,淮海路。
这里聚集了上海众多甲级写字楼,卧虎藏龙。赵健的办公室就坐落于此,抬头望去,无数面目相同的窗户之后,隐藏着无数个像赵健一样的白领。 对于上海,赵健曾只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权势没有资金的外来者,在房地产市场,他一非专业人士,二无内幕消息,但他却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个人资产翻六倍,达到600万。 熟悉他的人在形容他的投资风格时用了两个字:凶猛——别人还在想呢,他已经出手了。 此刻,他正迈出电梯,穿过豪华的大堂向我们走来:黑色羽绒服,戴眼镜,白净斯文。他说,他是来与人分享房地产投资经验的,俗称炒楼。 人物周刊: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炒楼的?最初的动机是什么? 赵健:其实在上海,只要有资金谁都会去炒房。我是1998年3月到上海,在医院从事器械维修的工作,每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后来,我辞职与人合伙开了家维修公司,专门做医院的高档仪器维护。2002年算是赚到第一桶金——100万。就在浦东世界博览会的地域圈内买了两套房子。房子涨幅还是不错,到2004年中我卖出的时候已经升值70%~80%。 人物周刊:财富使你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赵健: 好像没很大改变。我1971年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城市,1996年本科毕业,专业是医学影像。那个时候月收入1000多也够用。可我觉得窝在小城里天天和同事打打麻将,太没劲了,还是出来上海会有更多的机会。 1998年刚到上海就拿2000元一个月,当时700元就能在八百伴租一室一厅带装修的新房子,所以每个月还能有盈余。现在我开销也不大,每月也就2000~3000元,家里有个一岁半的女儿和一位全职太太,每月家庭开销在4000~5000元。 我想,改变的是投资概念和世界观方法论。我已经过了学技术的黄金年龄,所以慢慢向投资转型。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赚钱的本事,快速积累第一桶金,才有办法去做别的投资。 人物周刊:家人是否支持你的投资行为? 赵健:我妈妈一直反对,她觉得我太激进。我记得20年前,在我老家的楼下住了个修电视机的,当时电视机还稀奇,修理可算是高技术,很热门。每天门庭若市,店铺里摆满客人送的礼物。我妈妈很是羡慕,每逢路过必说“你以后能像他这样就好了!”。 最近,我回老家探亲,发现铺子还在,却已脏乱不堪,生意惨淡,那人老了,眼也花了。我更确定了自己的转型选择——现代社会,光靠技术吃饭还不行,还得懂投资。 人物周刊:你目前房产投资的情况如何? 赵健:卖掉第一次投资的两套房后,手头有近300万现金,加上解决了户口问题,我就开始大量贷款买房。不过上海房价太高,按揭政策又严格,所以只买了两套。 我选择了三个最有价值的城市:天津、南昌和苏州。我发现天津人口密度很大,市中心达到4万人/平方公里,非市中心也有2万,而且人均储蓄量在各个省会城市中算是比较高的,可是房价却和这些方面的情况不对称。 苏州房产开发量也非常大,房价只有上海的一半,但同样面积的租金却比上海高,我估计这将会从上海的房产市场吸走一部分资金。 我在南昌的投资一年涨幅在30~40%,天津也有30%,虽然这些城市现阶段回报率还没有上海那么高,但潜力很大,房价一旦突破临界点也会像上海一样飞速飙升。 人物周刊:那么多楼盘你如何选择呢? 赵健:到底买哪个开发商的楼倒没讲究,最主要是踏准那个点。没有研究就跟着市政建设,如果属于市政规划重点,基本都有升值的希望。比如南昌红谷滩就是市政建设的土地规划的重头,已经投了几百个亿下去,这个地方房价一定要涨。 当初我买世博圈,现在已经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要等2010年才看得到,所以我赶快抛掉买世纪公园(编者注:上海浦东的一处小区),环境好是有目共睹啊! 人物周刊:还有其他投资吗,打算怎么操作? 赵健:我没有其他方面的投资。股票是不能做的。股票、房产、外汇、国债等这几个资产值之间有资金链,会互相流动,房产强势,必定会像抽水机抽水一样将其他资产值的资金吸引过来,故而股票就表现为跌势。 人物周刊:对于投资风险怎么看,你如何规避风险? 赵健:我现在逐步减少在上海的投入,虽然上海的收益是最高的,但风险也最大,一旦它跌30%,我300万就全完了。我将资金分散在几个城市,就是不想把老婆小孩都搭进去。 风险也是因人而异,我们朋友圈里,有人借贷13%的利息炒楼,可能是男人性格里的赌性,这个很难说,也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所以我并不建议别人和我一样操作,把全部资金投入房产,还是挺冒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