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几多暗战 华泰保险谁主沉浮?

资本几多暗战 华泰保险谁主沉浮?
2018年09月13日 08:2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慧保天下

  2017年以来,华泰保险集团股权屡遭变卖,貌似都是一些小股东,但背后却有着大名堂,股权分散的华泰保险集团正经受着新一轮的资本围猎。据慧保天下所知,目前,至少已经有三股资本势力对华泰保险集团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三股资本势力角力华泰控股权

  最明显的是华泰保险集团目前的第一大股东安达保险集团,近期,其旗下公司已经两度出手,斥资20多亿元从中小股东手中收购股权,控股华泰保险集团意图不言自明。

  2018年6月底,深圳市亿鑫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华泰保险集团19842.603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9339%)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该标的对应评估值为人民币115783.33万元,挂牌价格为人民币177591.30043万元,并最终以此价格成交。此次交易的接盘方,据慧保天下了解,正是安达保险集团。

  8月,安达保险集团再度出手。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华泰保险集团5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433%)转让给安达保险集团全资子公司安达百慕大保险公司,转让价格为4.475亿元。

  安达保险集团早已经是华泰保险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上述两项交易如果最终均获得监管批准,则意味着安达保险集团在华泰保险集团的持股比例将提高至26.17%,进一步巩固第一大股东之位的同时,华泰保险集团还将因此变身国内首家合资保险集团。

  公司性质一旦发生改变,对于华泰保险集团而言,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包括未来机构的批设,某些业务的经办等都势必受到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安达保险集团最终控股华泰保险集团,其将间接控股华泰财险,而其在国内已经控股一家外资财险公司,安达保险——原丘博保险,2015年,安达保险集团并购丘博保险集团之后,后者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丘博保险直接更名为安达保险——这或许将违背监管有关“同一股东不得同时控制两家业务范围相同的保险公司”的规定。

  第二股势力来自房地产企业阳光城,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对于保险公司牌照趋之若鹜,阳光城显然也不甘落后。

  2018年6月15日,华泰保险发布股权变更公告:武汉当代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华泰保险1.97亿股(占总股本比例4.9043%)转让给北京朗净天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转让完成后,当代金控持股将降至19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4923%)。北京朗净天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龙净环保的控股子公司,而龙净环保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阳光城董事局主席林腾蛟。

  这两股资本势力已经浮出水面,目前正围绕华泰保险集团股权展开激励角逐,而第三股势力尚未见诸报端,据慧保天下了解,第三股势力出自某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华泰保险集团控股权也志在必得,目前已经完成尽职调查。

  三股资本势力围猎之下,华泰保险集团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因此水涨船高,2017年6月,上海某基金合伙企业曾拟出售华泰保险集团350万股股权(占总股本0.087%),标价2100万元,据此估算华泰保险集团估值在240亿元左右,而根据2018年的最新报价,其估值已经超过360亿元。

  成立20多年屡遭资本围猎

  其实不只2018年,事实上,华泰保险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令其一直是资本围猎的重点,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竞购者。

  上文提及的安达保险集团对华泰保险集团控股权始终觊觎。2001年,当华泰保险集团还只是一家财险公司的时候,安达保险集团就谋求入股,并于2002年成功受让22.13%股权,成为华泰财险第一大股东。

  其后,华泰财险集团化步伐加速,2005年,华泰人寿、华泰资管均获批成立,华泰财险的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到2009年,安达保险集团瞄准已经基本完成全国机构铺设的华泰人寿,通过增资获得其24.2165%的股权。由于彼时其还持有华泰财险21.33%股份,而增资后华泰财险持有华泰人寿73.8425%的股权,所以实际上,安达保险集团合计持有华泰人寿的股权比例达到了约40%,一举成为华泰人寿第一大股东,华泰人寿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由中资变身为合资的保险公司。

  2011年7月,华泰保险控股公司获批成立,并于当年9月正式更名“华泰保险集团”,与此同时,另单独设立子公司华泰财险,将旗下财险业务全部注入,国内又一家保险集团公司就此诞生。其后,随着保险牌照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华泰保险集团再度成为诸多资本势力争夺的对象,据媒体当时的报道,MT系、国美集团、内蒙古君正系都是潜在竞购者。

  2014年,华泰保险集团原有的六大国有股东华润股份、华润集团、宝钢集团、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宝钢集团上海五钢和中海石油投资控股,先后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合计占比15.3%的华泰保险集团股权,总挂牌价高达25.08亿元。

  最终,在经历了数百次的报价后,内蒙君正及全资子公司成功击退MT系以及国美集团,在激烈的股权争夺战中脱颖而出,以近一倍的溢价、总计45亿元的代价,将15.3%华泰保险集团股权收入囊中,一举成为仅次于安达保险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但君正系显然并不满足于“第二大股东”这一身份。2015年底,中石化集团及旗下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挂牌转让分别持有的华泰保险股份合计持股比例13.94%,君正系再度出手。当时,君正集团、君正化工拟联合当代系人福医药、天风天睿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受让上述股权,不过此次合作并未成功。

  2016年11月,君正系再度联手当代系,君正集团、君正化工、当代集团、当代金控、人福医药、当代集团控股子公司重庆当代砾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家企业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收购完成后,君正系公司将持有华泰保险22.27%股份;当代系公司将持有华泰保险14.11%股份,双方合计持股比例将达到36.38%。

  但这一次联手同样无疾而终。2016年底,保监会发布第一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总股本的1/3,6家公司成为一致行动人完成收购后,显然已经超过这一比例。后来,6家公司解除一致行动协议。

  一直到2018年上半年,由于某种原因,君正系才彻底放弃了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增持图谋。当代系也没有死心,2017年,其在3个月内两度试图增持华泰保险集团。2017年9月,当代金控从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受让其所持有的全部华泰保险集团1980万股,交易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达到5.3966%;2017年11月,当代金控又拟从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手中受让2.74%的华泰保险集团股权,拟将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8.13%。

  不过,就在第一笔交易已经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第二笔交易尚在等待监管批准之时,当代系态度却发生180度的大转弯。2018年6月,华泰保险集团发布公告称,当代金控拟将占总股本4.9043%的股权转让给北京朗净天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当代系大撤退,福建阳光集团浮出水面,再加上安达保险集团的大举增持,另一国企资本加入战局,资本围猎之下,华泰保险集团未来走向成迷。

  为什么是华泰保险集团?

  华泰保险集团为何屡屡遭遇资本围猎?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历经20多年发展,前后多次的资本围猎、股权变动,一贯秉持“股权分散”原则的华泰保险集团股权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分散,出现了相对的集中,不过相对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其依然是国内股权最分散的保险公司之一。

  更致命的是,据了解,根据华泰保险集团的公司章程,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监管部门批准,华泰保险集团董事会实际上并不能阻止股权交易的发生,这一“BUG”的存在,也正是众多资本青睐华泰保险集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就华泰保险集团本身也是相当优质的投资标的。

  牌照齐全:华泰保险集团作为国内目前仅有的12家保险集团之一,已经集齐各类保险牌照,除华泰财险、华泰人寿、华泰资管之外,还拥有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华泰保兴,两家保险中介公司——华泰保险销售以及华泰伟业上海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这意味着,只要能控股华泰保险集团就等于控制了多张保险牌照。

  分支机构众多: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保险企业之一,华泰保险集团旗下无论是财险公司,还是寿险公司,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在全国的机构布局,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可免除投资人后续诸多麻烦。

  体量适中:相对于其余多家体量庞大的保险集团公司而言,华泰保险集团体量相对较小,即便按照最新、最高的估值而言,也不过360亿元,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资本势力而言,控股,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没有历史包袱:华泰保险集团在管理层的带领下长期奉行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稳健经营,无论是财险公司还是寿险公司均已持续多年盈利,没有历史包袱,这显然也是一大优势。

  谁主沉浮?

  回溯华泰保险集团发展史,其之所以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与其创始人团队显然密不可分。

  1994年,时任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的王梓木辞职下海,开始着手筹备华泰财险,其在国家经贸委工作期间,其曾长期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研究股份制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而发起设立华泰财险正是其将理论转为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

  1996年,华泰财险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按照创始人王梓木的规划,其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真正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业之时,股东数量就达到了63家之多,“股权分散”成为其公司治理最鲜明的特点。

  在公司治理上不走寻常路的华泰保险集团,在经营上,始终由管理层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中国保险市场当中的一股“清流”。尤其是近些年来,当诸多资本势力涌入保险业,控股保险公司,在负债端大肆发售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资产端又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时,华泰保险集团却一如既往,践行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力促公司稳健发展。

  当“公司治理出问题”被视为保险行业乱象之源,华泰保险集团俨然成为了保险业公司治理的一个典范。2018年4月,银保监会成立后召开的首个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上,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梓木即作为保险公司唯一代表,以《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为题,在会上作专题报告,指出“混合所有制和股权相对分散,要求管理者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对其中的单一股东负责,更适合公司的法人治理发挥作用,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生命”。

  不过,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评价,行业内始终存在不同见解。在否定的一方中,比较典型的观点是,华泰保险集团经营理念过于超前,稳健的经营虽然令公司长期盈利,但却错失规模壮大良机,而规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华泰财险,还是华泰人寿,其保费增速,在过去的数年中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转向的2017年,其优势开始凸显,保费增速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此番,再度遭遇多方资本围猎,华泰保险集团谁主沉浮?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8 天风证券 601162 --
  • 09-13 顶固集创 300749 12.22
  • 09-12 长沙银行 601577 7.99
  • 09-12 兴瑞科技 002937 9.94
  • 09-11 捷昌驱动 603583 29.1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