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胀压力 企业年金更应安全增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00:42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秦 炜 前不久,《证券日报》在北京香山主办了“企业年金安全增值研讨会”,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全国总工会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相关单位参加了会议。与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当下面临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情况下的企业年金安全增值问题,企业年金安全增值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年金能否安全增值意义重大 劳动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书记张寿琪说,企业年金安全增值,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题目,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热点题目,它不光是对企业年金安全增值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对今后整个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增值都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企业年金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受托人,现在手里掌握多少资金,资金保值的情况怎么样,回报率有多高,很多人在关注。我们如果只把这个基金存到银行,结果将是负利率,是贬值,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社会保险关系到老百姓的权益,关系到民生的问题,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安定和谐,某种程度上讲,是关系到我们政府的执政形象。 企业年金的运作,不光是替我们广大企业年金的缴纳者管好钱,理好财,关键是为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保值问题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现在账户光养老保险资金的沉淀就是六千多亿,加上其他四个险种是八千多亿,关键为了应对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做实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能够实行我们部分积累的投资模式。我国个人账户从建立之初到现在的记账额已经超过了一万亿,我们现在的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从东三省扩大到8个,一共是11个省市,现在大概是500多个亿,如果全国全部做完,而且一步做到8%,一年的资金沉淀量就是一万五千亿。如何使个人账户资金实现保值增值,对政府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企业年金基金运作得好与坏,对下一步基本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是一个很好的铺垫探索,这个基金如果很成功,对下面基本保险保值增值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如果这个搞的一塌糊涂,赔了,流失了,下一步更不敢动了,那是保基本生活的钱,所以,运作好企业年金,实现安全增值意义特别重大。 年金基金应尽快移交 劳动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唐霁松说,到去年年底企业年金大数号称是900多亿,这是从总量上说的,从结构上说真正符合我们“两个令”的要求,由金融机构管理的还不到200个亿,大量的资产还是由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在“两个令”出来以后劳动保障部一直强调由原来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尽快移交出来,当时由于认识不足,地方经办机构有抵触情绪,工作开展地一直不是特别顺利。今年,劳动保障部发了一个文件,叫做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工作的意见。文件出来以后明确各地要将现在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一律要在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唐霁松说,文件发了以后各地比较积极,思想趋于统一,大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了,各地移交工作的推进有了很大起色。从各地移交工作中,也反映出的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移交的范围问题。第二个在地方的中央企业是否移交问题。第三个是关于集合计划的问题。第四个是保留账户的问题。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清理过程中,由于原来管理不规范,制度不统一,有部分企业因为关闭停产等原因根本找不着人,个人账户难以移交。我认为还是应该采取包括公示等多种方式,尽量找到参保人,确实难以找到的,可以先移交转为保留账户。第五个是企业缴费分配到个人账户时税收政策问题。 以上问题涉及到财政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还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逐一加以解决。 唐霁松强调说,企业年金移交工作今年年底之前要基本完成。首先,各地要加强领导,提高效率,要跟各个获得资格的有关机构积极接触。第二,劳动部里要加强监督指导,利用现有的月调制度,每个月与各省移交工作进行沟通。第三,要把工作做实做细,使整个移交工作尽量公平公正公开。在这些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各方面政策层面的研究,把这个工作做好。 发展关键在制度政策和体制 劳动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指出,从劳动部的“两个令”发布以来,企业年金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成绩值得肯定。但总的来说发展的态势没有预期的那么好,那么快。从国务院文件明确鼓励企业年金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好几年了,从我们现在抓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到现在也已经三年多了,但是总的来说企业年金的规模到去年年底是900多个亿,差不多一个人一万块钱,在整个老年生活保障三个支柱里,这个支柱的力量太弱了,远远达不到我们在设立之初的想法。到底为什么?怎么样能使企业年金真正成为一个有力的支柱? 何平说,企业年金投资运营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技术上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以前很多专家担心我们国内的金融市场风险比较大,但是从技术上防范风险,是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真正使年金成为一个有力的支柱,主要还是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体制层面上。 第一,留给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还是太小,一个劲儿地给退休人员加养老金,原来我们老说低水平广覆盖,基本保障保基本,但是现在看,不是在逐渐降低它的比例,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加大财政的投入,给企业离退休人员加养老金,机关退休人员也跟在职人员一块坐车走,大幅度的提高,前三年提高200多块,这三年比前三年还要大幅度的提高,在企业和职工信念中就觉得今后老年生活保障还是靠国家给的这一块养老金,反正将来养老金低了国家就会给你加,有没有企业年金并不重要。 第二,在企业年金的制度管理层面,设计层面,还需要适当增加弹性,原来规定年金只能做账户,做DC型,实际很多大企业在建年金的时候可能面临着几个主要的问题,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好多中央大企业归地方管了以后,跟地方养老金一块走有落差,希望能补上去,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化管理的,脱离了事业的制度,也希望养老金不要降的太多,还有企业面临着很多已经退休的和将要退休的人,希望他们的养老金能够不至于和机关事业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可以从企业层面上解决国家不好解决的问题,企业有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鼓励。 第三就是对企业年金的审批手续要简化,一个受托人给企业建一个年金,审批过程足要长达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的程序,有些太过烦琐。年金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共同讨论形成,有些审批环节和对企业考核的指标,总的来说还是国家鼓励企业做年金,企业做了相对来说减轻政府财政面临的一些压力,应该简化这些手续,使之能够尽快无障碍实现,现在很多大的国有企业也是任期制,何必费这么多麻烦建立几十年以后的制度,也就不愿意在这个方面再做什么事了。 最后,何平表示,有一些大企业已经自己搞了企业年金,现在让它立即全部交出来,影响今后继续发展年金的积极性,我认为应该有一些过渡性的办法。 年金运作应扩大投资品种 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司长张东生说,最近一年多接到最多的群众来信就是反映企业退休后待遇差别和机关事业单位差一倍到三倍,经我们初步调研,确实多数企业拿的收入要少很多,再一琢磨,恰恰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只有基本养老保险。 张东生指出,安全和增值是一对矛盾,过去我们讲改革发展,我们部门的名字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改革是有风险的,不改行不行?有一种观点就认为,改革促发展,发展中去改革。现在我们讲安全和增值,首先应该是安全,在此前提下去增值,而不是反过来,如果增值很快但不安全,就可能要贬值了。当初搞商业保险的时候,最开始就是银行存款和国债,后来放开一点,投资企业债券,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优质的企业债券,当时在电信等部门开了一点小口子,比例大约5%,现在可能很多了,再后来开了证券基金,还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铁路等。从目前企业年金来讲,投资渠道应放得更宽一些,重点建设这一块应该放开,这些都是比较稳定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但是必须有效益。总之,要积极稳妥,把风险放在可控层面下,然后尽可能扩大投资品种。 年金管理适宜信托模式以保安全 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陈琼认为,信托公司在企业年金管理中的优势,企业年金采用信托方式第一可以使企业年金与委托人,受托人自有财产相隔离,不受委托人和受托人破产牵连,能够保证破产隔离;第二个通过对受托人资格的认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年金受托管理的水平,确保企业年金的安全管理和保值增值;第三个通过受益人的机制能够有效的保护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年金专门用于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发放,能够使职工退休后能够获得适当的生活保障。 陈琼说,信托公司能够在具体操作上实现企业年金独立性,同时信托公司投资渠道的广泛性,具有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的纽带作用,可以依法进行职业投资,证券投资,贷款发放等等,并且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资金运用范围比较广泛。投资渠道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企业年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三重需求。从目前信托公司参与企业年金的现状来看。中信信托,华宝信托等三家获得企业年金管理受托人资格和账户管理人资格,而目前我们正在审核北国投等向社保部申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相关资格。据了解,中信信托受托管理企业年金金额已经达到了7个亿的人民币,总账户人数达到了24000人,华宝信托已经把企业年金的业务列为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并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础管理工作,华宝管理系统涵盖了企业年金和个人账户的管理,受托事物,基金核算,基金运用和风险管理等企业年金运作的各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企业年金计划业务的需求。而且今年初我们也制定了两个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规,信托管理办法和集合信托管理的办法,这两个办法的修订进一步推动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 理财专业理财机构的转型。促进信托公司业务调整和创新,面向合格的投资者,主要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业务服务。陈琼认为,企业年金最好能够以信托的方式来运作,真正做到破产隔离,这就是保证企业年金真正安全的最有利方面。 专业化运作没错 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有专家指出,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无论是委托给信托公司做,还是基金公司做,最终都会投资到资本市场上去。现在资本市场上的权益类产品,受 汇率、利率所影响的市场波动非常大,在这种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年金的安全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说,社保基金和年金,事实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都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在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收益和安全的问题,社保基金和年金的运作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投资和管理运作,钱的运作方式基本一致,都是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管理。 实际上这种专业化从选择投资管理人一开始就应该是专业化的,必须要用市场的方式,比如说招投标这种方式进行管理人的选择,而不是行政指令,谈到具体过程中运用的技术,不管资产的配置,投资策略的选择,甚至也在讨论如果投资技术越来越高的话,很可能他们开发出一系列风格非常鲜明的,有特色的的投资策略,或者投资产品,在这个方面进行配置就会更容易一些。 他说,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必然要谈到风险控制问题,国际上已经有一系列非常成熟的风险控制的方法,这些风险控制的方法都是建立在金融工程和计算机计算技术之上的,有数量知识的,应该说非常科学的。还有绩效的评估,无论对每一个投资组合的评估,还是对委托资产整体的评估,以及对整个基金公司基金面的评估,都是非常专业化的一套体系,参照国际做法,我们实践中摸索出来比较成熟的这些东西去做的话也会做得很好的。 在投资理念方面,要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社保基金和年金的投资理念基本是一致,遵照的都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但社保基金和年金也有一定区别,社保基金实际上是封闭的,因为它的支出是25年,或者20年以后,年金可能还有现金流的要求,排除这一点,在投资过程中投资的理念应该更多考虑投资对象本身的价值。一个比较长期的对这个投资行为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实际上是对投资行为的引导,如果投资的曲线过短会使投资管理人市场行为就会发生一些短期行为,整个投资周期不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因此我们通常奉行长期投资理念,希望投资过程完成以后再进行考核和评估,用这个评估的考核的方法促进长期投资。 年金基金受益人要有风险意识 保监会资金运营部副主任高艳认为,讨论年金安全增值,在目前这个资本市场高度发展的时刻具有重要意义。 高艳说,既然是安全和增值,年金基金的委托人就要调正心态和期望值,要清楚你自己这个钱是什么钱,什么特性,不能简单跟现在证券市场大牛市情况下的收益去比。对于委托人来说,年金真正的特性是什么,这一点一定要考虑到,资本市场是个大概念,是不是所有的钱都可以投权益类产品,这个问题此前也曾争论过,高收益不一定等于高风险,但证券市场不可能永远是上涨的,谁也不能靠个人判断决定企业年金的投资行为。作为委托人,或者企业,自己一定心里要有数,知道年金投资收益的比较基准是什么;年金资金的特性是长期性的资金,是不是一定要跟信贷市场最好的收益去比。 “企业自己去委托管理人的时候,你给他的投资指引是什么,你所需要的业绩基准是什么,你找一个那么高的去比,不是你的特性?最后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高风险。真正管理的好坏确实是在管理人身上,但是他是按照你给他的要求去做的,所以企业自己持什么取向也是很重要的。” 年金市场需培育部门之间要协调 与会专家认为,我们国家现在遇到一个难得的机遇期,来推动我们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和企业年金市场的建立,一是我们国家经济最近几年持续增长,企业效益非常好,企业业绩增长非常快,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二是我们资本市场发展非常快,不只在于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市场的功能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不断地上市,债券市场也在发展,整个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的越来越大。如果像前几年这个市场总是一路下跌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企业年金也很难建立。三是尽管时间很短,比较完善的年金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经过初步的运作应该说效果不错,特别在整个市场里有了一些专业化管理团队,并且这些专业化管理团队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不管是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账户管理,受托人,都在经过市场的初步检验以后,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同了。 对于如何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有关专家认为,劳动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确实要花大力气做企业年金市场的培育工作,特别是对企业年金市场教育的工作。年金是企业建立的,企业能不能对年金市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能不能认识到企业年金资金性质是一个长期的,而不是一个短期性资金,这是决定将来整个年金市场走向的问题。因此,加强培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非常必要。在年金市场的培育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一定要加强协调,加强沟通和配合,站在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发展的角度来高度的重视年金市场的培育。大家形成共识,才能促进年金市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