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公司债破壳
什么是公司债 

  所谓的公司债券,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意见征求稿)》规定,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以“4”、“5”BIN号打头的分别为VISA和MASTER CARD的BIN号,分别遵循各自的发卡技术标准。

[关注]国内多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向央行和银监会相关部门提出申诉,指称中国银联无端停止受理双币卡新卡发行报备项目,致使商业银行正常业务开展受阻。

公司债即将推出 制度突破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银联一直向央行和银监会呼吁叫停双币卡,恢复到全部只发行单币卡或者外币卡。“理由之一是,目前国内发行的双币卡有95%只在国内使用过,没有起到双币的作用,银联认为,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使用人民币卡和外币卡足以代替双币卡。”[全文]

标题 推行进展  
·银联:银联人士表示,银联曾与VISA和MASTER CARD多次交涉,希望在银联进入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借由后者网络进行转接,以发行银联技术标准的银行卡,但至今谈判未果。这就在事实上形成双方合作的不平等局面,而银联迫于股东方各中资商业银行的压力,一直未停发双币卡。
·监管部门:银监会及央行人士透露,即使是即将出台的《银行卡管理条例》也未对双币卡做出停发的政策决定。
·两大国际卡组织:是否叫停双币卡,关键是看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银行的需求。
新浪理财调查



您是否使用双币卡

使用
不使用

您是否使用过双币卡的外币结算功能

没有使用过
半年使用一次
一年使用一次

您赞成叫停双币卡吗

赞成
不赞成
不好说

    

 

  解析公司债发行过程
·制度上的突破
    误区一:双币卡因双账户而年费高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公司债的大规模发行却不啻于一场巨大的冲击——公司债相对于贷款具有更低的融资成本,可能意味着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大规模替代。
    误区二:双币卡将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而失去其存在意义。部分媒体认为,双币卡是在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相信双币卡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可使用人民币卡就能满足境外消费需要”。
   评级拒绝利害关系 护航公司债

   健全的市场评级机制是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发行公司债须“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债券信用级别良好”,6月25日公布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证券评级机构与发债公司相关利益分离,为公司债发行保驾护航。[全文]

    误区四:双币卡不利于国家金融安全。在本质上,“内卡外抛”属于收银员的操作风险,而且概率极低。然而部分媒体却对这一偶然事件进行极为夸大的报道:“绕开外汇管制导致百亿外汇资金入境”。事实上,只要简单分析中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就可知晓,百亿外币资金借双币卡“偷渡”根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内卡外抛”的出现并不是双币卡的“原罪”。[全文]
·各方反应
    保险公司青睐公司债。公司债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对保险公司来说却是一个利好消息。保险公司之所以青睐公司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超过一年期以上的长期公司债符合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需求;二是公司债作为信用债券,相对于国债等其他债券种,投资者有望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全文]
    承销商厉兵秣马备战公司债

   对券商承销部门来说,承销债券收益将极为可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公司债的推出,券商固定收益业务将新增加一种盈利渠道,固定收益业务有望大幅增长。面对丰厚利益,不少券商已经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场争夺公司债业务的暗战已经提前打响。 [全文]

   多数跨国公司有意发行人民币公司债

   在接受调查访问的12家跨国公司中,3家公司表示“无兴趣”,其原因分别为在中国内地的经营规模有限,在内地资金充裕,或不愿公开公司财务状况;3家公司回答“有兴趣”;6家公司回答“非常有兴趣”,不少公司似乎已经开始就此咨询监管者及银行。 [全文]

    信托业协会欲分羹公司债 证监会左右两难信托业协会明确指出,根据国际惯例,应该在未来的公司债融资中引进信托制度。“引入信托制度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且可以打破我国现行的单纯依靠银行担保发行公司债融资的模式。”一位信托公司负责人指出。[全文]
  公司债的影响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可当证券市场避风港。公司债本身有固定收益,可满足一定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要,还可以增大普通投资者、债券投资基金、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选择范围,熊市中,或者震荡市,债券市场更是证券市场的避风港。
    增加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公司债为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的新渠道,不会构成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压力,反而将舒缓股票融资增长的压力;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就未必发行权益性证券,也可以避免恶意圈钱行为的发生;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选择债券融资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此外,加快发展债券市场,还有利于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结构
   银行间市场可以服务公司债发展

   未来公司债的发展有望得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持。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日前表示,银行间市场作为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场外交易市场,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容量可以为公司债的大规模发展提供服务。

    公司债将优化资本市场生物链

发展公司债有利于建立高效平衡的多元化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债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不匹配的现状。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很快,规模较大;但公司债市场很小,流动性很差。这样一种产品结构的资本市场,既不利于公司的资本最优化管理,也不利于投资者的资产组合管理。[全文]

·对百姓理财的影响
    如何参与公司债目前正式的《办法》尚没有出台,而以往的企业债券是有的在交易所可以买卖,而有的只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在交易所交易的企业债券,一般发行规模不大,中小投资者居多;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则以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居多。业内分析认为,公司债在交易所交易的可能性更大,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可以参与交易。目前来看,在交易所交易的企业债通过股票帐户就可实现买卖,业内预测,一旦公司债券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也可通过股票帐户交易。
    误区二:双币卡将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而失去其存在意义。部分媒体认为,双币卡是在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相信双币卡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可使用人民币卡就能满足境外消费需要”。
   评级拒绝利害关系 护航公司债

   有关媒体在不求甚解的情形之下,完全忽略了双币卡对持卡人的多重作用,过度夸大货币兑换费问题甚至将其妖魔化。

    误区四:双币卡不利于国家金融安全。在本质上,“内卡外抛”属于收银员的操作风险,而且概率极低。然而部分媒体却对这一偶然事件进行极为夸大的报道:“绕开外汇管制导致百亿外汇资金入境”。事实上,只要简单分析中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就可知晓,百亿外币资金借双币卡“偷渡”根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内卡外抛”的出现并不是双币卡的“原罪”。[全文]
  海外公司债聚焦
·环球债市布局
    误区一:双币卡因双账户而年费高昂。诸多媒体在报道中广泛引用这样的论述,“双币卡的一张卡双账户导致持卡人为几乎空闲的外币账户承担费用”,因为存在外币和人民币两个账户,银行就可以据此向客户收取“高额的账户费用”。
    误区二:双币卡将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而失去其存在意义。部分媒体认为,双币卡是在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相信双币卡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可使用人民币卡就能满足境外消费需要”。
   误区三:双币卡境外刷卡收取持卡人手续费有关媒体在不求甚解的情形之下,完全忽略了双币卡对持卡人的多重作用,过度夸大货币兑换费问题甚至将其妖魔化。
    误区四:双币卡不利于国家金融安全。在本质上,“内卡外抛”属于收银员的操作风险,而且概率极低。然而部分媒体却对这一偶然事件进行极为夸大的报道:“绕开外汇管制导致百亿外汇资金入境”。事实上,只要简单分析中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就可知晓,百亿外币资金借双币卡“偷渡”根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内卡外抛”的出现并不是双币卡的“原罪”。[全文]
·美国公司债透视
    误区一:双币卡因双账户而年费高昂。诸多媒体在报道中广泛引用这样的论述,“双币卡的一张卡双账户导致持卡人为几乎空闲的外币账户承担费用”,因为存在外币和人民币两个账户,银行就可以据此向客户收取“高额的账户费用”。
    误区二:双币卡将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而失去其存在意义。部分媒体认为,双币卡是在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相信双币卡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可使用人民币卡就能满足境外消费需要”。
   评级拒绝利害关系 护航公司债

   有关媒体在不求甚解的情形之下,完全忽略了双币卡对持卡人的多重作用,过度夸大货币兑换费问题甚至将其妖魔化。

    误区四:双币卡不利于国家金融安全。在本质上,“内卡外抛”属于收银员的操作风险,而且概率极低。然而部分媒体却对这一偶然事件进行极为夸大的报道:“绕开外汇管制导致百亿外汇资金入境”。事实上,只要简单分析中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就可知晓,百亿外币资金借双币卡“偷渡”根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内卡外抛”的出现并不是双币卡的“原罪”。[全文]

  最新报道>>
  • 多数跨国公司有意发行人民币公司债 (20070627 08:08)
  • 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拒绝利害关系 护航公司债试点 (20070626 05:28)
  • 助推公司债起航 证券评级业务办法适时而生 (20070626 03:13)
  •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20070625 20:42)
  • 中金公司:公司债年内发行规模或至千亿 (20070625 02:36)
  • 穆怀朋:银行间市场可以服务公司债发展 (20070625 02:36)
  • 信托业协会欲分羹公司债 证监会左右两难 (20070624 10:20)
  • 保险公司青睐 千亿公司债替代银行贷款 (20070623 17:37)
  • 承销商厉兵秣马备战公司债 (20070621 04:14)
  • 公司债将优化资本市场生物链 (20070621 04:14)
  • 更多内容>>
      相关评论>>
  • 公司债券市场 (20070626 05:28)
  • 证券市场评级办法征求意见 公司债发行步点渐急 (20070626 00:44)
  • 警惕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重走回头路 (20070625 01:09)
  • 跨国公司将跳起人民币公司债热舞 (20070623 17:10)
  • 公司债信用评级建设亟须跟进 (20070622 23:50)
  • 更多内容>>
      海外债市聚焦>>
  • 美国公司债20日新债发行量下降 (20070621 08:02)
  • 更多内容>>


    新浪财经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