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用绝对收益方法做相对排名 公募规模3年力争500亿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杨波 应尤佳
“一诺千金,厚德载物”——在诺德基金公司正门,这八个大字相当醒目。
2006年,诺德基金获批成立,是第一家外资机构控股的基金公司,外方股东LORD ABBETT持股49%,也是唯一一家有著名高校背景的基金公司,清华控股参股21%。
前面十年,公司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某种程度上,诺德基金可谓部分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缩影,因为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不同,加上文化差异,外资机构在中国极易“水土不服”。2012年,外方股东萌生退意。2015年7月,诺德基金发生重大股权变更:原股东清华控股受让长江证券所持30%的股份,受让后持股比例达51%;宜信惠民受让原股东LORD ABBETT所持49%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15年11月,经公司股东会通过,原总经理潘福祥出任董事长。
在清华控股成为诺德基金第一大股东后,在投资和公司管理方面都积累深厚的潘福祥,获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放权。他开始重新审视公司的发展战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规划公司的未来。
3年来,诺德基金励精图治,集中全力提升投研水平,搭建了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建立了一套适应中国市场的投研机制,用绝对收益的方法做相对排名,打造出了一批能够穿越牛熊的权益类产品。在市场环境并不相宜的情况下,公司权益投资取得了优良的业绩:2017年,诺德基金以31.84%的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位列102家基金公司中的第2名,这一排名仅次于东方资管;过去2年和过去3年,诺德基金分别以22.77%和81.68%的净值增长率位列第7名和第6名。
诺德基金也得到了客户和渠道的认可,品牌形象大为提升,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获得明显增长,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专户管理规模近200亿。
潘福祥同时加强对固收类产品的布局,货币基金从无到有,2016年4月,公司发行了第一只货币基金,到2017年,诺德货币已突破百亿,目前规模稳定在160亿;债券基金方面,过去规模小、基础差,潘福祥开出了可能的最好条件,广揽人才重组固收团队,准备大干一场。在养老FOF、REITs、量化投资等方面,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和布局。
诺德基金是小公司,资源相当有限,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潘福祥接任董事长时,股东已同意拿20%的股权做激励,但因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实施,公司于是全面推行事业部制,对有贡献的员工充分激励,以提高公司吸引力和员工积极性。
潘福祥的规划是,未来3年,诺德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做到500亿,跻身中型公司,为未来更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小基金公司发展难已成行业常态,规模对公司发展有相当大的制约,如何才能突围?以下是中国基金报记者对潘福祥的专访,这是他12年公募生涯积累的行业经验,其中有不少关于小基金公司如何发展和做大的真知灼见。
外资控股公司的“水土不服”
中国基金报记者:诺德基金是第一家外资控股基金公司,前十年的发展似乎并不顺畅,为什么?
潘福祥:2006年,诺德基金成立,正赶上大牛市,老百姓投资需求集中爆发。2007年4月,我们发行了第一只产品——诺德价值优势基金,没想到,短短一个上午,就热销上百亿元,最终不得不启动比例配售。
这也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然而,爆发式的增长为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多年后,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都还在为这一次“狂欢”买单,诺德基金也不例外。2007年,诺德价值优势大约在上证指数5000点左右建仓,2008年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684点,这只产品非常受伤,到了2012年,基金规模已经从100多亿降到10个亿。外资股东很失望,萌生退意,从计划退出到股权变更,前前后后花了3年时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诺德基金前十年没有发过货币基金。
潘福祥:为什么由外方控股的合资基金公司往往发展比较困难?因为外方机构所处的市场环境和阶段与我们有很大不同,而且外方机构都是成熟的大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只是很小的一块业务,会更加注重风险控制,以不出事故为前提,在公司发展战略上比较保守。外方股东一直没有批准发货币基金,因为货币基金在美国出现过若干次风险事件。对外资机构来说,股票基金跌多少是无可争议的,但如果货币基金出现流动性危机,股东是要承担责任的,有赔钱风险,所以,坚决不能做。
用绝对收益方法做相对排名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5年,公司股权变动,你接任公司董事长后具体怎么做?
潘福祥:我在接任董事长之后,对公司做了一系列调整,其实都是在“补课”。
资产管理行业最根本的是信托责任,基金公司应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树立声誉和口碑。诺德基金要构筑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回归本源,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打造出长期稳健、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基金产品。
2015年,我们开始发行低风险、类保本策略的产品,用固定收益做安全垫,有了正收益,再做股票投资扩大收益,用绝对收益的方法来做相对排名,效果不错。这也跟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环境有关,股市低迷,结构分化很严重,我们的低风险策略,回避了大的风险和波动。近3年来,我们权益产品的业绩和规模进步都比较明显,我们跟工行、农行等大行也建立了合作关系,重新进入大银行渠道。
我们的旗舰产品诺德成长优势基金从2012年到2017年,已经连续6年都获得正收益。今年7月,基金经理郝旭东提出要限大额申购。我们是事业部制,基金规模增长部分的管理费,基金经理有提成,但郝旭东却主动提出限大额申购,可见他能真正站在持有人立场考虑问题。我不但批准了,还对他的行为提出了表扬和鼓励。
货币基金突破瓶颈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6年,诺德基金也发行了第一只货币基金。
潘福祥:我接任董事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申报货币基金。
为什么?因为货币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有现实性和必然性,一方面,中国老百姓有巨大的理财需求,A股市场牛短熊长,而且波动性很大,风险也不小,偏股基金很难满足大量低风险偏好的老百姓的需求。对基金公司来说,如果只做偏股基金,遇上市场大跌,产品回撤较大,持有人利益难以保证,公司品牌受影响,渠道也很受伤。另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在股市低迷、偏股基金不能创造收益的时期,正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发展的时机,有一本书《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讲到了美国共同基金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有18年的熊市,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也得到很大发展。从基金公司发展战略来说,偏股基金发展需要较好的市场环境,而A股低迷时期往往很长,在这个阶段应大力发展固收类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诺德货币目前规模160亿,货币基金要上百亿规模并不容易,你们怎么做的?
潘福祥:货币基金是我重点抓的项目。2016年底,诺德货币基金有50~60亿,结果2017年一季度只剩下20亿左右。
我们研究之后,从深圳公司调来了销售骨干,成立了货币基金事业部。公司的要求是,货币基金规模如果当年做到100亿,新增部分的管理费主要用于激励。诺德货币终于突破瓶颈,规模上了百亿之后,可以容纳足够的交易对手,进入良性循环。
我们目前正在组建债券新团队,准备采取相同的机制,第一年债券基金新增的管理费主要用于激励,一旦规模做起来了,就会形成公司和员工多赢局面。
以业绩分成来激励员工
中国基金报记者:有没有考虑股权激励计划?
潘福祥: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公司,只靠薪酬是不行的,激励机制从根本来说,还是在于员工持股计划。在我接任董事长的时候,给大股东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股权激励,股东也同意将20%的股权用于股权激励。但是,后来由于高校改革等方面的原因,公司短期内无法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在股权激励短期内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事业部制,以业绩分成来激励员工,效果还是不错的,较大地激发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虽然今年市场环境很差,我们的发展势头还不错。
我们事业部的奖惩是很分明的,一个事业部就像一个小经营实体,想要盈利就必须为公司创收,如果完不成计划目标,可能就会被关掉。我们成立了很多事业部,也撤掉了好几个事业部。公司现在总人数有120人,后面增加的人主要在事业部,事业部负责人要招多少人,我是不管的,他们自己控制成本。
公募规模3年力争到500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诺德基金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潘福祥:我希望再过3年,能把公司公募基金的规模做到500亿,差不多是权益规模100亿,债券和货币各200亿。
我算过一个账,年收入3个亿,有5000~800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差不多需要500亿以上规模。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基金公司就可以稳步发展,从容为未来做布局,可以拿1000万为股东分红,拿1000万为新业务发展做配套升级,比如针对养老FOF、REITs等未来有希望的方向做系统准备、做研究,拿出1000万做人才储备,再拿1000~2000万给员工涨工资,提高员工待遇。
在新业务方面,小公司总是希望看明白看准再去做,因为付不起这个成本,但是,有很多新业务,如果不提前研究和准备,真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在正确方向上做慢一点的事
中国基金报记者:据介绍,你对基金经理很包容,请讲讲诺德的企业文化。
潘福祥:我们公司推行包容而简单的企业文化,简单的关系不需要对那么多事务性的东西进行协调,减小摩擦成本,提高效率,更能让人专注于主业做好业绩。虽然中小基金公司在人员配备上很难与大型基金公司相比,但是,只要给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足够的发挥空间,打造出“简单、高效、和谐”的投研文化与适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机制,就能焕发出生命力。诺德基金的投研主力,都是通过公司培养起来的,小公司对于市场的反应可以很迅速,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高效沟通、信任协同非常重要。
我希望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慢一点的事。投资需要时间来证明,只有慢一点,基础才更牢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需要经历几轮牛熊的折磨和考验才能成熟,对市场情绪的把握,对人气变化的洞察,以及对相关事物的理解,只有在市场变化中才能有深刻体会。
我希望诺德基金能够把清华的文化结合进来,希望通过积淀,看到诺德像是看到清华大学一样。教育讲求“有教无类”,投资追求“殊途同归”。
长线资金入市
将从根本上改变市场格局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你看来,中国公募基金未来发展的机会在哪里?
潘福祥: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是企业年金和养老金(401K),因为递延税政策,401K发展得很成功。我们可以仿照美国,大力发展中国版401K。未来养老金这类真正的长线资金入市,以及FOF等产品的发展壮大,将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格局。从美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养老金入市,开启了美国长达数十年的慢牛行情。
美国公募基金指数化投资的趋势明显,共同基金流入资金中有80%流入指数基金。货币基金、避税基金(养老基金)、指数基金,在美国是分阶段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则可能是三类产品叠加发展,这三个方面都有机会。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