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主营卡式磁带的作坊式小工厂到成为一家业务覆盖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在全球拥有8万余名员工、26个研发机构、22个制造基地,通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机构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版图已与近130岁的飞利浦不相上下的国际性企业,TCL走了37年。TCL能取得如今不俗的成就,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李东生。在外界眼中,作为TCL创始人之一的李东生几乎可以与TCL划上等号。在他掌舵TCL的22年时间里,荣耀与掌声数不胜数,但他也曾遭遇失利后的冷嘲和质疑。今天,就和八姐一同看看李东生与TCL的故事。
李东生与TCL的不解之缘
1957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惠阳专区(今惠州市)。他是幸运的,成为了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顺利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无线电工程。
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惠州时,李东生放弃了人人梦寐以求的机关办公室的铁饭碗,转而选择了去一家小工厂--TTK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一家主营卡式磁带的作坊式小工厂。
最初,李东生只是一名技术员,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进厂后他就想当车间主任。不久后,他真的实现了自己所想,接着他又干销售,搞贸易,后来还当上了厂长。
1985年,逐渐发展的TTK将业务拓展到电话领域,因被日本TDK公司投诉商标相似,因此新成立的通讯公司名为TCL,即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的首字母缩写。此时,年仅28岁的李东生已经是TCL的总经理了。
(图片来源:TCL官网)
后来,因为经验不足,迟迟打不开销售局面,李东生曾离开过TCL一段时间。1993年,他又重新回到TCL担任总经理一职。彼时全国的彩电大战早已如火如荼,彩电市场上巨头林立,包括李东生的大学同学陈伟荣和黄宏生带领的康佳和创维,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李东生将TCL的目标设定为"王牌大彩电",开始与两位老同学正面交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TCL的大屏幕一问世,就引发了销售狂潮,一炮而红。
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TCL董事长兼总裁。此后,李东生展开了一系列动作,包括成立美国公司、创立技术研发中心、收购兼并多家公司,带领着TCL打天下,一时风头无俩。在李东生的带领下,TCL发展步伐迅速而稳健,曾连续十二年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
2001年,TCL彩电跃升为中国彩电第一品牌,同年,集团销售手机130万台,通讯业务营收突破30亿。
2004年,TCL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2年,TCL年度LCD电视销量1578.10万台,跻身全球彩电三强,这也是中国彩电企业首次冲入全球液晶彩电第一阵营。
2014年,TCL集团继海尔、美的、格力之后营收跻身千亿帝国。
2016年,TCL电视在全球出货量突破了2000万台,成为首家进入2000万台俱乐部的中国企业,是为数不多的在逆境中保持销量高增长的企业。
不久前,TCL集团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2.4亿元,同比增长0.03%;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降5.13%;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30.6%;扣非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45.6%。
(图片来源:TCL集团财务报表)
从未止步的全球化脚步
比较独特的是,目前TCL是中国唯一一家只用英文名字注册公司名称和品牌名称的公司。合资背景出身再加上独一无二的英文名称,似乎注定了TCL要"走出去"的命运,而它也是最早开启全球化战略的中国品牌之一。
事实上,自1996年李东生掌舵TCL以来,TCL"走出去"的脚步就从未停止。李东生上任后,对于国际市场动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1997年,由于亚洲爆发金融危机,TCL以来料加工为主要形式的出口订单大量流失。李东生顺水推舟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
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开始海外布局。紧接着,TCL又进军印度、菲律宾、印尼和俄罗斯等市场。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外企冲入国内市场,民族工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李东生选择了海外并购这条路。
2002年,TCL以820万欧元并购施耐德的光学仪器企业,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的中国制造企业。这笔收购,让李东生名震中国政经界,成为当年的"年度经济人物"。
然而,TCL的走向国际的步伐并非一直一帆风顺。
2004年,李东生一口气并购汤姆逊的电视、DVD业务,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引发国际震动。但由于对国际化标准应对不足,以及当时行业内彩电技术的巨变导致彩电行业很快从CRT电视转向LCD(液晶)电视。上述两项并购遭遇重创。2005年,并购的两家企业巨额亏损,TCL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在两年内连续亏损近20亿。从没亏过钱的李东生突然陷入了绝境,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最差老板"。而这次的经历也成为了李东生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
但面对挑战的李东生也没有退缩,他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度过危机,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2006年,TCL亏损达到19.32亿元,2007年,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TCL股票大跌,整个公司陷入巨大的困境中。
后来,TCL开始蛰伏整顿,除了李东生外的TCL高管团队换了几轮,在业务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砍、并、卖,直到2009年TCL才初步恢复元气。
作为国际化征途风口浪尖的弄潮儿,TCL通过国际并购、遭遇挫折、绝地重生,全球化布局和竞争力逐渐形成,成为中国制造先进性的典型代表之一。
2015年,TCL重新绘制了集团"国际化再出发"的路线图:以"多媒体、通讯、家电"三大产业为基础,以"三军联动、品牌领先,扎根重点市场国家"为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布局。
一方面,TCL通过将旗下的彩电、手机、家电三个主产业相结合的手段构建起一个相互支持的立体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巩固和提高传统市场(欧美市场)份额的同时,以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突破对象,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如今,除了辐射欧洲地区的波兰工厂外,TCL还拥有辐射东南亚地区的越南工厂、辐射中北美地区的墨西哥工厂以及辐射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埃及合资工厂。在欧洲市场,TCL电视已经销售遍布20多个国家,市场占有率在法国位列第三,在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地也稳定增长。在北美,TCL还连续三年被美国媒体评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电视品牌。
2017年TCL集团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9%,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TCL在全球拥有26个研发机构、10余家联合实验室以及22个制造加工基地。如今的TCL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品牌!
(图片来源:互联网)
行业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
虽然TCL的全球化战略日趋成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国际上TCL与三星、LG、索尼这些巨头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因此,李东生一直很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即使在2005~2007年的巨额亏损中,他仍然努力保持TCL基本的研发投入。据八姐查询,在这三年中,TCL年均投入研发费用达19亿人民币。2017年,TCL在研发上的投入费用更是高达47.2亿元,且主要投向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以及半导体显示及材料等领域。2017年,TCL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012件,美国专利7337件,PCT专利8627件,核心技术专利能力居中国企业领先水平。
(TCL专利 图片来源:佑玲咨询)
其实早在2009年,李东生就做了另一个比进行海外并购更加大胆与冒险的决策:斥巨资进入液晶面板这个公认最烧钱、设备折旧超快的领域,也就是华星光电项目。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在面板、芯片方面进行布局,如果没有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TCL拿什么在全球市场上和三星、LG这样的大公司竞争?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事实上,中国虽是电视生产销售大国,但却始终没有掌握作为彩电核心元器件的面板技术,国内彩电行业长期饱受"缺屏"之苦,只能在扣除面板成本后的20%的成本空间内"刨食"。
2009年,国务院将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这更坚定了李东生布局面板、芯片领域的决心,他要改变长期以来的缺屏之苦痛,所以他力排众议开启华星光电项目。
对于新技术,李东生的态度一直持积极拥抱的态度,并且敢于付出、勇于冒险。事实证明,李东生是对的!经过近十年发展,华星光电从零起步到全球面板业前五强,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领域的长期垄断,使得中国半导体面板产业格局取得重大突破。在某些领域,华星光电甚至超过了三星、LG,实现了全球行业领先。
目前,包含量产与在建共计5条产线的华星光电,已经成为技术、产能、产品线、智能化程度全球领先的面板企业之一。2017年,TCL旗下面板生产企业华星光电创下收入和利润历史新高,收入同比增长17.6%,利润同比增长111.1%。目前华星光电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五,且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仍保持增长。
八姐认为,从TCL近30年来的知名度看,是有所下滑的。同时随着大家电市场走弱,小家电走强的趋势,企业业务优化也显得十分紧迫。但不得不提的是,TCL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依旧在努力探索。同时,近年来对专利技术的重视也逐渐与全球知名企业接轨。国内半导体工业基础的薄弱也一定程度上反馈到了电视液晶显示屏的问题上。在最近的上海进博会上八姐看到了索尼最新高像素显示屏的展示,现场有人惊呼效果堪比VR。但八姐认为,像TCL这样的国内彩电制造商对行业问题肯定比消费者更加通透。八姐期待,TCL站在全球工业环境巨变的风口上可以走的更好、更远。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