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暨金融创新研讨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3:47 新浪财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教授 社科院机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教授 银监会业务创新和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张光平 美林证券董事总经理王伟博士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

  2007年6月9日,“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暨金融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邀请有关监管当局和商业金融机构,对我们的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下为本次研讨会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暨金融创新研讨会现在开始。

  在座的都是老朋友,经常参加我们的会,但是大家也会有一个新的感觉,以前我们的会讨论比较多的是宏观形式,货币政策,这次一下子进入了一个非常基层的一个基础性的课题,就是产品。我想我们开这个会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从实践上来说,我们知道金融创新是我们金融发展的基础,创新我们概括为三个方面,机构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其中产品创新是构成市场创新和机构创新的一个因素和基础。对这个问题应当说我们的研究并不充分,中国人历来喜欢搞大事情,研究大问题比较多,研究小问题比较少。但是这几年我们国家金融业发展中产品创新是一个亮丽的风景线,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开展了这个会。

  第二个原因是理论上的创新,我们知道金融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了,比如说经济学的一半左右是和金融学有关,现在有人统计说整个经济学的论文里面70%是涉及金融的,在金融里面现在有两大块,一块叫做货币经济学,一块叫金融经济学。相比来说金融经济学占90%以上。所谓产品、市场、交易、定价、衍生品、风险防范等等主要是金融经济学。

  但是从我们中国理论发展来看,金融经济学这几年发展得相对滞后,但如果说我们货币经济学也这么发展的话,那我们金融经济学更落后。另外一个中国很重要的特色,因为金融经济学涉及到很多数据分析,所以现在主要是在理工科为主的地方发展,现在金融经济学这样一条理念,这样一条分析方法还没有全面进入我们金融体系,但是不懂这个,我们中国金融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主要考虑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的发展,一个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今天开一个讨论产品的会。

  下面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先有请唐双宁副主席给我们做精彩演讲。

  唐双宁: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给我出的题目叫金融创新和理财业务。说老实话,这个金融创新,什么叫金融创新?广义的讲,相对于过去银行的传统业务,银代会,一切新的业务领域,包括机构、机制一切活动,新的活动,都可以理解为金融创新。但是我恰恰是搞传统业务出身的,搞了几十年,对金融创新不说不懂,不能说懂,似懂非懂。

  第二个理财业务,这个更为惭愧,我自己工资的财务理不好,好多放在哪儿都搞不清楚,所以叫我讲金融创新理财业务非常惭愧,误人子弟。但是盛邀之下必有勇夫,我想先从一件事说起,去年我们在上海召开银行创新研讨会,我感慨于上海的发展变化,上海在2000多年前是一个小渔村,村生军睡了一觉,睡了两千多年,等他醒了以后就找他的小渔村,结果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上海过去在战国时期睡着了,他们自己不知道,更不知道后来民族变到哪儿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首诗是春申醒后觅渔村,高楼万丈无处寻,不知松嘉堂前燕,何论明珠塔上人,一张羊皮走世界,十尺麻绳系乾坤。邹风清声老风去,沧海桑天赖创新。

  另外的问题是银监会对银行业进行创新理出的一些监管思路,因为谁也不是神,要有新制度,但是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入WTO以后中国的金融业,中国的银行业如果不在创新上激起直追,那肯定会落伍。05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叫创新监管协作部,召开了三个会议,杭州会议,北京会议和上海会议,就是支持银行业创新宣言,表明我们一个基本的立场和态度。这三个会议概括起来有这么九个方面的思路,第一,既要鼓励又要规范,既要培植又要防范风险。第二个就是分析了中国银行面临的七个方面的问题,不创新不行了,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利润生存的创新,机构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监管思路和监管体制的创新。第三个就是对我们的创新工作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在2005、2006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的金融业、银行业和自己过去比好的多,横向比差的多,所以我们概括了四句话,叫“起了步,上了路,水准低,不平衡”。

  第四个思路就是增进了对创新业务监管我们提出三个逐步到位,叫认识逐步到位,组织逐步到位,工作逐步到位。

  第五个就是分析了我们金融创新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不利的方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我们今天银行业或者金融业已经今非昔比,80年代我们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困扰,90年代面临不良贷款的困扰,这些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主要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加快创新步伐的问题。所以有三个条件,一个是银行资产有效改善,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银行的公司治理,内部制度应该说是不断的完善。第三个,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这三个有利条件。

  第六个思路,就是划分银行创新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创新现在是最流行最时髦的一个词,我们分为广义和狭义的金融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就是指发生在金融领域的一切创新活动,都可以视为广义的创新。狭义的创新主要指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们所讲的主要是指狭义的金融创新,这个创新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我们当前所有的创新。

  第七个就是明确金融创新的几个重点领域,针对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们重点在哪些方面切入,来重点把它抓好?一个是表外业务,第二是理财业务,第三个电子银行业务,第四个是银行卡业务,第五个是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要有创新的思想指导创新的工作,创新的监管理念来指导银行创新,我们提出来四句话,叫区分险情,允许探索,加强协调,逐步理顺。区分不同业务的风险状况,区分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风险大的管理差的当然要注意,风险小的管理好的当然要适当放宽,允许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允许探索,加强协调,这里面金融创新业务在进行过程当中肯定有很多的磕磕碰碰,要加强完善,逐步把这个事情理顺,首先人类得先实践,实践产生认识,然后指导实践,这么一个过程。

  另外一个发布了金融创新的指引,全面指导金融创新工作。这里面关键有四句话,叫鼓励发展,强调规范,服务客户,教育公众。鼓励发展关键有两个注重,一个是作为监管部门要注重简化准入的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个是要强化监管,注重对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鼓励发展,强调规范,这里边有七个重点,四个认识,七个重点就是,是不是合法合规,是不是公平竞争,是不是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保全,是不是注重风险的管理,是不是维护消费者所有的利益,这几个重点。四个认识就是开展金融创新要注意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服务客户主要三个要求,一个是信息披露的要求,一个是理清对客户保密业务的责任,第三个建立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渠道和处理机制。教育公众关键有两条,一个是维护利润原则,就是要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第二是买者自付原则,这个不要理解歪了,这也包括你卖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买者同时要付出,这个不展开讲了。这是关于金融创新的。

  另外最近我们召开一次会议,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创新做了一个规划,我们十一五规划,我们金融创新往什么方向走也提出了一个规划,一个目标,这里面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什么叫中间业务,这个到现在也没有最权威的解释,反正是介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之间的那块业务。在这个方面国际银行业有三个类,第一类是一般的像花旗达到70%,第二类就是一般的银行达到50%,第三个像亚洲的一些银行达到40%,国内也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中型银行,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据17.5%,第二个层次是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3.67%,第三个层次是农村合作经营机构,中间业务收入是0.7%,这三个层次和国际三个层次对比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发展目标,就是第一类大中型银行从现在开始经过十年左右时间,有五年的加速期和五年的冲刺期,达到国际银行业的中等水平,就是说中间业务收入要达到40%到50%。第二个就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大中型银行更强的水平,就是能够提升到20%。第三个就是农村合作经营机构,应该说整体还没上场,没上场就抓紧上场,希望通过五年的时间达到10%的水平。这些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三个梯队要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向现代竞争企业的方向前进。创新就说这些吧。

  理财的问题刚才讲了,我自己财都理不明白,你们看15页这里面讲了9个问题,一个是国际理财业务发展国家,第二个是理财业务的基本特征,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客户或者客户群的经营服务需求,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个性化的方式。中国人民以食为天,就像我们吃饭似的,什么叫个性化,一人一个口味,爱吃啥菜就上啥菜,不能大锅饭一样的菜,那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事。现在第一步就是需要啥买啥,针对客户服务需求的个性化,通过产品服务的组合化,服务的综合化,什么叫综合化,除了给你上菜以外你上来还给你上盘瓜子,唱唱卡拉OK,这叫综合化,另外还有一个差别化,政治地位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讲银行服务对高端客户和一般客户就有差别,讲一个例子,苏东坡有一天喝茶,一进来老板不知道是谁,就说坐,茶。后来一看到这个客户身手不凡,就改说请坐,喝茶。后来一听说这个身份,就是请上坐,上好茶。就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的差异化的服务,我们现在理财服务也是个性化、综合化、差异化,而且高端客户甚至要上上座,好好茶。这个理财业务最早的出处我们查了半天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欧美国家通常叫金融规划服务,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台湾叫财富管理,我们叫理财业务,我们查一下出处,还是我们在光大银行启动这项业务的时候起的名字,还是我们起的名字,叫理财业务。理财业务从国外的金融规划,资产管理我觉得比他们叫的科学,因为我们这个理字不能简单的当做动词去理解,应该当名词去理解,就是理性的管理服务,不但要办理,还要理性的防范风险。所以管它叫理财业务,跟国外是同样的内容但是是不同的叫法,我们的叫法更科学。

  最后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中国的金融业,中国的银行业在金融创新中发展,在金融创新中壮大!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主席,刚才的内容很丰富。从前年开始我们知道唐书记是学书法的,今天知道又是诗人,监管官员,学者,书法家,诗人,这已经是很全了。我们再次感谢唐主席!

  主持人:下面非常高兴请到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助理易纲教授,易纲教授我想不用介绍,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场合,下面我们请易纲教授给我们做精彩的发言!

  易纲: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讲演的题目叫做《银行理财产品带来的挑战》。

  我想讲对四个问题的挑战,一个是对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一个是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挑战,一个是对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另外一个就是对人才的挑战。

  首先是对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大家知道做一个理财产品实际上对整个的银行业,或者说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都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一个概念叫存贷差,存贷差中国现在是11万亿,有人说资源闲置,这是存贷差的问题。但是大家想没想过什么是解决存贷差的办法?很多专家建议就是要增加贷款,好像增加贷款就可以减少存款,就可以使贷款增加,存款减少,就可以缓解存款差。但实际上不是的,银行的人知道放贷款的同时这个瞬间就变成了你这个客户的存款,如果你这个客户立即用于支付了,它就变成其他企业的存款,你放贷款并不能减少存款,所以放代换并不能减少存款。理财产品能不能减少贷款?能不能减少存款?能不能减少存贷差?这是一个题。

  那么我说放贷款并不能够减少存款,那你问为什么现在存贷差越来越大?中国的存贷差是从1995年由贷差变为存差,从1995年开始我们的存款就大于贷款了,之后存差变得越来越大,到现在11万亿。我给你回答一个最简单解释存贷差的问题,就是存贷差的变化主要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变化,95年以前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的债贷款,从那时候到现在中央因为债贷款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逐渐淡出,现在已经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很小的比例了,在过去,在95年以前是占很大一个比例,现在是很小的比例。当然它就反映了存贷差的变化。

  另外,存贷差中国这么大还有一个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问题,还有一个我就讲到理财产品了,还有一个理财产品,资本市场存款以外的金融产品不发达的问题导致我的存款增加。但是这个并不代表资金闲置,这个存贷差恰恰是理财产品、金融产品发展的一个好机会。大家想知道存贷差是存款大的不得了,中央银行的调控有汇率,有很多的肯定物价,有很多的考虑,实际上你购汇以后你是管不了那个存款的,商业银行把外汇在资金市场上卖出,它就反映在存款的增加上,商业银行从客户手里买汇,结汇,结汇以后就反映了这个客户在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在的情况,商业银行把这个外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就反映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增加,那你比如说发央行票据,发银行国债,对冲,这些都是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它就是在可贷资金中防止贷款过分的增加。大家知道贷款增加的同时还创造存款。第一轮的存款创造你是管不了的,你调控是调控他今后不能够按照一个承受继续扩大的创造。另外一个,比如说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现在很多商业银行把好的、优秀的贷款打包了变成理财商品卖给客户了,我央行现在在控制贷款规模,这个产品的出现其实是影响我对贷款的判断,我要考虑它是不是真的隔离了等等。

  他如果把这个贷款打包以后卖给客户以后,它变成理财产品,这时候有他的客户的存款买这个理财产品,影响他的存款,有新的客户买这个,又影响存款,所以将来如果理财产品要大发展的话,可以分流一部分存款,这是可以使存款下降的一个渠道。资本市场,债券,理财产品都可以分为存款,大家要从这个货币政策,存贷差,存款,贷款考虑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从货币当局考虑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这是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第二,对金融市场的挑战。理财产品要求金融市场的连通,比如说银行证券保险市场要连通,我们有一个理财产品叫打新鼓,银行做这样一个理财产品去打新鼓,实际上是银行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一个连通,很多信托产品,各类基金,保险公司发展的产品,你们会仔细地研究这些产品,它实际上是要求银、证、保、信托所有市场是有一个连通的机制才能做这个事,他要求金融市场的连通。不但是这样,理财产品还要求中外市场的连通,中国现在越来越开放,加入WTO,中国的经济逐步的融入全球,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逐步融入全球,如果说过去15年,过去30年中国逐步的在制造业成为世界上最闪光的地方,那我想今后15年,5年,10年,15年,有可能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新新市场,一个闪光点,这是有这种可能性的,那就看你们这些评价报告做得好不好,你们在座的这些研究人员能不能做好,如果你们这些人员能做好,那么这5年、10年、15年,中国的金融市场会像中国的制造业一样给全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市场,这是有可能的。比如我们说银行卖QDII,QDII没有中国和国外市场的联接你这个是没法做的。我们现在外国来的直接投资比较多,私募基金到中国的直接投资也比较多,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这种组合投资还基本上没有向外界开放,只是开了一个QFII的小口子,因为QFII一个小口子可以在我这儿做股票,但是QFII到现在为止也只有100亿美元,如果中美再把它调到300亿美元也有可能。我们对外的直接投资很少,我们对外的组合投资现在还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上,理财产品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就要求银证保信托要有一个有序的连接,同时要求中国的市场和境外的市场,和世界的主要市场有一个连通的机制,这是第二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对金融监管的挑战,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党的16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进行综合经营的试点,我们现在主要还是按照机构来监管。各类机构它可以开发法律关系相同的产品,比如说信托产品,信托产品银行可以卖,券商可以卖,基金可以卖,保险公司可以卖。这些不同的机构所卖的信托产品它的信托法律关系从机构和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应该是相同的或者是近似的,但是他们机构隶属于不同的监管当局,这些问题怎么研究才能解决?我们有信托法,但是在这个框架下不同的监管当局怎么样协调,怎么样共同监管法律性质相同的产品。我们现在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将来可能是综合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按机构监管还是功能监管可以做更深刻的思考。现在我们基本上是机构监管,但是已经也一点点功能监管的意思了,或者说功能监管的雏形了。比如说设计一个产品,监管当局先批资格,然后再到监管当局办所有的审批手续和上市手续,现在已经开始有这种实践了,也做得不错,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还要加强协调,提高效率,这里头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另外,理财产品和今后的市场发展它非常重要的是要监管的专业化,监管当局不能够越来越像行业的主管,这样的话就会有问题。我们知道监管的设计要有对人性,对权利,对体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把监管的体制设计好。

  第四,是对人才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金融产品的创新都是外国人做的,大多数交易规则都是外国人定的。我们金融创新,理财产品的创新背后是体制机制,是人才,我们现在有一个人才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够留住人才,我们能不能够吸引人才,我们能不能够在我们这个体制和机制下创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这是一个挑战。实际上这种理财产品的创新需要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他能够在一个特别分工清晰,简单,人事关系不复杂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才能,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环境不符合这样的条件,所以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到中国以后他有可能不太适应,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研究。我就见过不少从国外回来的,也就是国外的人才创新,但是他在国外做不了,他对这个行业很不适应,我说你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中国培养的,怎么不适应中国环境呢?他就不适应,因为中国要求的环境非常复杂,你必须是一个通才,必须什么都能干,必须能够协调各种关系才能够创新,而在国外就是一个专业人员,他只是做好他本身那一点,他分工很细,人事关系很简单,这时候他的才能能够源泉般的爆发,但是到这边他不能做到,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问题。

  我就简单的说了说金融创新,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人才的挑战,我相信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金融市场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易纲教授。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易纲的高屋建瓴为我们指出了未来的方向,特别是人才和引导,和货币政策的关系,确实回答了一些当年让我们很困惑的问题。像你刚才说的贷款和存款的问题还有很多困扰,因此有一些像你说的通过增加贷款来缩小存贷差的建议,还会不断的提出来,普及金融知识还是一个很大的任务。对于金融市场的关系刚才易纲教授讲了很多,但是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因为这个产品主要是在市场中,由银行来做,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产物。对金融监管的一些挑战确实提了很多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比如说信托的问题,信托活动和从事信托的公司是两个事情,这个到底是什么机构都可以做信托,还是只有信托投资公司才能做,还是存在特殊的情况。我们研究机构将来要把越来越多的力量放在研究产品的市场上。我们再次感谢易纲教授。根据会议安排,上半段到此告一个段落。

  (茶歇)

  主持人:我们前面听了两位监管当局的负责人非常精彩的演讲,现在我们进入另外一个题目,就是今天的主题。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社会院金融研究所机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为我们做演讲。在他介绍之前我简单说一下,各位熟悉这个领域的同志知道,机构金融至少在中国是一个新词,在国外也不到20年,据我所知在国内研究机构中有机构金融的组织我们知道是第一个,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惟一,金融机构里据我所知也就是今年开始会有少数银行会有机构金融部,国外一流国际银行是有的,但是也是少数银行,不是很多。

  一说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和以前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叫金融工程,有一些联想。按照现在的看法机构金融是覆盖金融,当然金融工程更多涉及产品的方法过程,机构金融更广一些。我们从建所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成立了机构金融研究室,希望在这方面多做一点研究,今天就是一个公开的交流机会。下面我们有请殷剑峰博士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产品的理论方法和结果,大家欢迎!

  殷剑峰: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

  我代表我们理财产品项目向大家报告一下对近期银行理财产品这个市场发展的特点,以及评价。可以看到随着汇率机制的改革,我们金融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在现在各类金融机构,各种金融市场中推出的新的产品中银行理财产品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它的潜在规模实际上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像,据我们的统计,在06年直接针对居民的产品有一千多只,在05年实际上就已经超过的整个货币市场。除了规模之外,银行理财产品它的种类和结构设计复杂程度要比其他金融机构要复杂的多。从理财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可以看到,包括股票、利率、债券、信用、商品等等,所以从理财产品覆盖的范围来看,事实上现在国内的银行业除了不能直接在大陆的A股和B股的二级市场中进行运作之外,事实上银行业已经涉足了几乎所有的金融领域。

  我的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对06年及05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特点和分析,随后是我们评价系统的一个基本原理介绍,最后是评价结果。

  在现在复杂的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对理财产品的分类方法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实际上有这么几种,一种是按照发行对象来分,可以分为批发业务、零售业务。由于国内的银行业针对金融企业的批发业务信息是不公开的,所以我们评价对象也是针对居民的零售业务。还有按照发行方式来分,有公募、私募,在公募方式里面在欧美的金融市场里面,MTN是主要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MTN,ABS和MBS是目前国内的方式。现在结构产品没有任何衍生品,还有一种是嵌入衍生品的产品,结构产品,通常一种产品中会出现几种。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按照本息收益,按照这种方式来分可以分为跨国产品和非跨国产品,跨国产品可以分为利润联接,股票联结,外汇联接,商品联结,新闻联结,保险联结、混合连接等七大类。按照发行人来分是银行产品、信托产品、基金产品等等。我们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总结以及评价的过程中间,我们依赖的完全是公开信息,通过有这么几种公开信息,委托币种,委托期限,委托起始金额,预计最高收益率。

  在我们分析评价过程中间我们对银行理财产品采取这样的分法,第一按照币种分,第二按照发行银行分,第三按期限分,第四按联结指数分,它更加类似于现在的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对05年和06年的产品有一个总结,在06年跟05年一样,依然是以外币产品为主导,但是06年和05年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挂钩产品大幅度增加,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民币产品里面05年挂钩产品只有17只,而到06年就增加到了172只,变化非常大。

  从发行银行来看这个特点非常明显,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在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动力是非常强的,创新也非常积极,与此相比,中国工业,四大国有银行相对来说积极性比较弱。外资银行的特点值得关注,尽管外资银行的产品数量远远小于国内银行,但是在外资银行里面复杂的挂钩产品就是体现量身定制这个理念的挂钩产品占比要远远多于中资银行。从期限上来看,仍然是以短期为主,06年跟05年一样,最多是1到6月,其次是7到12月,一年以内的产品占整个理财产品的80%以上。具体来看人民币和外币产品的发展特点,我们的数据库因为起始是从04年11月份开始统计的,从人民币这种非挂钩产品来看变化不大,因为非挂钩产品它类似于一种吸收储蓄的产品,它的收益率实际上和存款利率是相联系的。

  人民币挂钩产品它的变化就没有特别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在06年下半年人民币挂钩产品的银行工作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有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随着股市的上升,银行大量发行与股票挂钩的人民币产品。

  总结一下人民币产品在06年的发展特点,首先就是挂钩产品它的创新非常频繁,原先几乎没有的挂钩产品在06年大幅度增加,在挂钩产品里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信用挂钩产品和股票挂钩产品发展非常快,在06年信用挂钩产品它的数量是最多的,而股票挂钩产品,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是最高的。具体来看,在06年中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主要创新,创新之一就是大量的信用挂钩产品,而信用挂钩产品联结的基础资产已经出现了种类非常多样,主要有信托产品,特定经济主体的违约事件等,这些产品的发展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私募证券化市场,转移银行信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挂钩产品,因为这类挂钩产品其信用主体是国内的银行业和违约事件,而按照目前的格局这几个银行是违约可能性几乎为零。

  创新之二是股票挂钩,股票挂钩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股票挂钩基本上是挂钩的境外股票,但是在06年中出现了在我们统计的22只股票产品中出现了8只打新股的产品。

  创新之三,我们发现银行的联结指数也在多样化,比如工商银行推出很多利益产品,联结的是人民银行规定的基本贷款利率。

  创新之四出现了一些混合挂钩产品,这些混合挂钩产品主要混合的是信托以及股票,这些混合挂钩产品对于发行银行来说有利于调整产品的收益和风险。

  特点之二,我们发现按照银行来分的话,股份制银行显然非常积极,这里按照发行数量排位的话,广大、民生、兴业、北京、浦发、中信,这几家银行的发行数量是最多的,进一步如果按照挂钩产品,就是体现量身定制理念的挂钩产品它的排名可以发现,民生、广大、衷心、兴业和建设银行。从股票挂钩发行产品最多的是民生、衷心、广大、浦发、兴业,工商。信用挂钩产品发行最多的是北京、广大、民生、兴业、建设、招商。产品种类最齐全的银行,就是各类从利率、信用、股票最齐全的是民生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是居于其次。

  人民币产品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股份制银行意愿支付的收益远远大于大型国有银行,在人民币产品中非挂钩产品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同我们随后计算的与其收益率以及实际发生的收益率变化不大,我们按照预计最高收益率来排名的话,排在前面基本上都是股份制银行,工商银行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为我们将工商银行的三只挂钩产品算到了非挂钩产品里面,因为这三只产品由于挂钩的信息不透明,所以这个导致工商银行的排名靠前。

  在外币产品里面,外币产品现在很显然已经币种来分主要是美元和港币,在挂钩产品中美元和港币占了96%、97%,由于美元最多,而且种类最齐全,所以我们就以美元为例来分析市场发展的特点。从美元非挂钩产品来看它的规律非常明显,最高收益率这个是大额美元存款利率,六个月的,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定价基本上是大额美元存款利率,从期限上来看,从05年下半年开始期限稳定在7个月左右。与非挂钩产品相比,挂钩产品的变化就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总结一下外币产品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是挂钩产品发展迅速,尤其是06年和05年相比它的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股票挂钩产品大量增加,在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里面股票的预计最高收益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产品。股票联结的资产价格清一色是境外的股票篮子或者指数,其中又以联结港股居多。在挂钩产品中利率挂钩和汇率挂钩产品的变化不大。在信用挂钩产品中我们发现41只无一例外是北京银行发行的,其联结的信用主体又清一色的是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

  进一步分银行来看,我们发现特点非常明显,国内银行是以数量取胜,外资银行是以质量取胜。我们可以看到最多的还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依然是以被挂钩产品为主,其次是四大国有银行,外资银行的挂钩产品占比非常高,接近90%。进一步来看在06年受到市场特别追捧的股票挂钩产品来看,我们这里将各类银行发行的挂钩产品进行了分解,我们可以看到外资银行的股票挂钩产品在它挂钩产品中,在06年已经达到70%左右,而在中资银行里面,比方说除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中小银行,依然是以05年、04年广泛出现的利率产品为主,另外信用产品,这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事实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产品,四的国有银行也是汇率和商品,这在04、05年就已经广泛出现,这种产品结构反映了中资银行在更多市场发展能力方面依然存在缺陷。这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我们从06年初开始成立项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同时建立了评价系统,这个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评价系统。我们评价的原则,因为对一个产品的评价有很多原则,可以从发行机构,可以是投资者为导向,可以从监管当局,我们采取的是以投资者为导向,其次我们坚持简单实用,争取尽量做到全面客观。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收益指标,这个包括预期的收益率,而不是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超额收益率是预期收益率,就是从这个系统算的理论上的期望值,与相应币种,相应期限的存款利率做的比较,之所以存款利率是因为我们以投资者为导向,就是对投资者来说买这个产品是不是比存在银行更好。对于风险指标这个理论上有很多选取方法,我们采取一个很直观的指标,就是VaR值,就是在99%或者95%的概率水平上,产品最低的收益率水平是多少,这个很重要。

  评价流程我们有五个步骤,其一是对相应的资产价值指数它的参数进行估计,然后分析具体产品的结构,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跟现在诸如我们做的基金评价有很大差异,其原因在于像基金评价是一种标准化产品,然后是模拟仿真,最后是收益指标和风险指标。

  在输出结果之后我们还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比较,其中一个比较是与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进行比较,这个比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如果发现我们计算的预期收益率和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有大差异的话我们会检讨一下,是不是我们系统对这个产品收益率估计过低,如果不是,就会反映银行有过于乐观或者扩大收益的嫌疑或迹象。另外我们还会对已经发行的产品,会计算它的实际收益率,就是实际到手的收益率,将它与我们系统的计算进行评估。

  这里是一个对于复杂的挂钩产品的一个评价流程。

  首先看人民币产品,按照我们选取的指标,预计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和VaR值来看,挂钩产品更具投资价值,但与非挂钩产品的差别不大。在人民币产品里面挂钩产值预期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差异不明显,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产品现在依然是以中资银行为主,而中资银行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具体从挂钩产品来看,我们发现股票挂钩产品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产品,无论信用、汇率和利率,而与汇率挂钩和利润挂钩产品总体来看它的超额收益是负值,就是买这些产品不如把钱存在银行。

  进一步将我们估计的预期收益率与银行估计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比较,我们发现总体来看我们评价银行公布的结果,预计最高收益率是比较吻合的,绝大部分产品能够在91%到100%之间,但是对于少部分产品我们评估的预计收益率比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低50%以上,而这些产品清一色是挂钩产品,对这些产品我们随后会做一些分析。

  按照我们选取的指标,预期收益率,超额收益率和VAR值来看的话,06年最具价值的产品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股票挂钩,我们系统评估的预计收益率是11.9%,兴业银行是11.5%,尽管高于我们但是幅度不是太多,工商银行我们评估预计收益率是6.86%,他评估的是10%。同样我们对两个产品进行了一些分析,比如说中国银行的产品我们系统预计的投资收益率之在6%不到,而浦发银行是50%到,这两只产品我们实际还有做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这个产品,中国银行这个产品我们预计收益率是0.237%,而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是4%,我们进一步算了它的实际收益率,因为这两只产品已经到期了,中国银行的实际收益率是1.1%,而浦发银行只有0.5%,远远低于相同期限的存款金额。

  进一步来看,浦发银行这个产品盯住的是欧元和美元汇率,这个产品的问题在于当汇率,欧元和美元汇率落在区间的时候能够获得3.8%的收益,否则只有0.5%,这个问题就是区间太狭窄,所以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非常小,我们评估的预期收益率只有1.8%,已3.8%低的多,实际收益率只有0.5%。这个产品的结构中我们发现,它同05年东亚银行发行的一只类似结构的产品非常相似,那只产品的收益也非常低。按照评价银行的评定来看,排在前面的都是股份制银行为主,像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名不理想。

  外币产品里面,外币产品跟人民币产品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外币的挂钩产品我们这里是以美元为例,外币挂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被挂钩产品,非常明显,所以从投资价值上来看,购买外币的挂钩产品要比非挂钩产品高的多。在挂钩产品中它的特点也非常明显,股票挂钩产品它的投资价值远远高于所有其他产品,无论从预期收益率,超额收益率还是VaR值来看。

  同样,我们对系统评估的外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银行公布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比较,也发现大部分产品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基本反应了系统评估的预计收益率,但是同样也有少数的产品我们评估的预计收益率只相当于银行公布的最高预计收益率的50%以下,而这些产品都是挂钩产品。按照投资价值来排名,第一位是东亚银行的一个产品,还有花期银行,汇通银行等等。从这些排名前二十位的产品来看它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一,与人民币理财产品相类似,居于前列的主要都是股票挂钩产品,第二,从银行来看,排位前20位的都是外资银行,而中资银行中进入前20位中的只有4家。对于部分存在问题的产品我们也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比方说东亚银行股票挂钩产品,它发行是去年1月11号,到期是明年1月15号,它公布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是2%0,这个产品我们发现我们评估的预期收益率远远低于东亚银行自己估计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我们系统评估的收益率只有6.77%,远远低于东亚银行自己的公布。为了进一步测算究竟是我们的问题还是东亚银行过高估计的问题,我们对已经发生的1月11号到今年1月11号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我们发现实际收益率是13.98%,尽管比较高,但是依然远远低于东亚银行自己的宣传。

  对于我们评估的6.77%我们认为并非不合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全球股市,尤其是港股和大陆的股市是全所未有的牛市,如果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股票市场发生变化,这个产品的实际年收益率可能只有6.99%。在部分问题产品里面我们还发现有一个中国银行的黄金挂钩产品,这个产品它的结构依然是区间挂钩,应该说比较传统。如果落入这些收益是8.5%,不落入2%,但是我们系统评估的预期收益率只有2.5%,对于这个产品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它的实际收益率,发现它的实际收益率也就2%,与我们系统评估的结果没有太大差异。

  还有一只跟我们系统评估差异比较大的产品,就是北京银行的汇率挂钩产品,这个产品事实上也是广义的区间挂钩产品,落入区间就是10%,不落入就是0。北京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是10%,但是我们系统评估的预期收益率只有1.19%,与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率差的非常多,我们进一步计算了他实际到手的收益率,只有1.54%,与我们评估的收益率没有太大的差异。

  最后是按照银行利率产品,这里给出的是353只银行产品,我们可以发展按照预期收益率和创业收益率排在前6位的全是清一色的外资银行,这个特点非常明显。最后是一点评价总结。

  总体来看,银行在发行时合理的估计了产品的收益,但是部分产品的预计最高收益远远超过了我们评估的结果和实际发生的结果,这个说明发行银行可能在产品设计中对基础资产价格走势过于乐观,可能存在一定的夸大嫌疑。第二点,挂钩产品的投资价值要明显好于非挂钩产品,但是非挂钩产品相对来说对投资者来说,非挂钩产品结构设置很简单,从我们评估的结果来看,银行公布的非挂钩产品的预计最高收益率基本上就是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所以购买这个产品应该比较放心。对于挂钩产品来说,投资者在购买的过程中间要注意它的复杂结构,未来也需要克服这类产品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就是发行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市场发展情况评价结果来看,在中资银行里面,股份制银行创新动力和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仍然是在拼数量,创新任重道远。这就是我提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教授为大家演讲。

  沈炳熙:大家上午好,刚才听了殷剑峰博士做的评估报告还是很受启发。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说中国银行的理财业务开展的时间不是太长,大概算起来只有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因为我记得当时最开始的时候,光大银行,香港阳光理财计划,那时候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时候。但是三年当中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展得很快,刚才殷剑峰博士已经把这些商业银行一些产品一一做了介绍,也做了很好的评估。

  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中国已经进入到小康时期,人均收入超过一千美元以后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客观上比以前要增大,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因为现在我们的存款利率水平还是相对比较低,出于低利率水平下,人们对于有一些能够提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需求比以前加大。在这种前提之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我觉得实际上开发理财产品,发展理财业务已经成为他们发展、创新、壮大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理财产品实际上它中间失了很大一块,但这块量是会越来越大,也正因为这么一个情况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商业银行在开发它的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需要关注一些什么问题?刚才殷剑峰博士已经在他的报告当中做了一些评估,包括理财产品创新的能力,中资银行普遍还弱于外资银行。实际上我想这是他从一个事后的评价。

  我们往前看,商业银行在开发他的理财产品的时候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问题要考虑,这是我想到的,也不一定正确,提出来供参考。一个问题,恐怕是要正确地理解理财产品它所包含的法律关系,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实际上每一个理财产品可能它的外形都不太一样,它的具体结构都不太一样,但是在理财产品背后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我认为应该是一致的,这都是体现了一种信托的关系,它和我们金融市场上的其他许多信托产品,在这个关系上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要说这一点?因为我想从我们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来说,他们肯定理解这个关系,从具体开发这个产品的人员来说,我想也应该理解这个关系,但是对于大量的在推销这些产品的第一线的这些银行人员来说,他可能未必很清楚这种关系。但是正由于他们是和以前产品的直接购买者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如果说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关系不是很明确的话,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推销。

  比如说很简单的一点,有的银行柜面人员他们认为我这个银行这个产品就是我自己的,你买这个产品等于就跟我们存款概念是一样的。进入这样一种理解,他在向客户介绍的过程中可能很容易不能如实的披露信息,或者说有时候他可能会无意的去进行一种广告性的宣传,宣传是必要的,但是太过广告,事后人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话就会有影响,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可能在我们的开发部门,就是这个产品的开发部门和具体的销售部门之间,这个关系怎么处理?这也是需要正确的理解这种产品背后所包含的法律关系。因为可能对于产品开发部门来说,他很直观的认为我开发这个产品就是干我的事业,具体推销的部门,营运部门他可能就会感到这事情是你们开发部门的事情,他没有理解到整个一个产品的开发是整个一个银行他利用这种信托的关系来发展他的中间业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第三,可能还会影响到银行在推销自己所开发的理财产品和他所代理的一些其他的比如基金、保险等等,这些产品之间怎么处理好关系。因为实际上这一类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信托法律关系下的产品,我觉得理解这一点可能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要正确理解商业银行在开发和推行他的理财产品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似乎从法律关系上来说这是一个中间业务,是人家委托给你的业务,从商业银行本身来说,他当然不承认将来你这个理财收益少了我要替你补上,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没有风险?因为你跟经销的业务不一样,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他在开发和推销他的理财产品的时候也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你的产品如果说未来真正被投资者拿到的收益和你所预期的收益相差太大的时候,顾客对于你这个银行他会对信誉产生影响,这个风险我觉得是很现实存在的。因为尽管你可以说我是预期收益,预期的最高收益率,但是许多的投资者说是啊,我知道你是预期,但是我现在连一半都不到,甚至可能只有20%、10%,说明你这个预期能力很差,本来是10%的东西预期成100%,那你这种能力很差的银行我不值得,我要换一家银行。所以这种风险我觉得是客观存在的,它要求我们商业银行在开发这些产品的过程当中尽快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我觉得第二点。

  第三点,可能在理财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和银行其他的产品创新进行衔接。因为现在商业银行由于现有的分业经营一些管理规定的制约,他现在自己商业银行是不能做信托业务的,他要通过转一道弯子以后才能够做这个业务,当然这种状况可能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但是我觉得即便是在这种框架之下,银行他自己其他的产品创新,包括许多结构性产品的创新和理财产品的业务,怎么能够很好的衔接起来,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也包括它这个银行和其他的市场创新产品的衔接,怎么挂起钩来。刚才殷剑峰博士也分析到我们现在在一半时间里面,收益率高的产品通常是股票市场挂钩的一些产品,当然这个是因为牛市,就是你基础性的产品本身好当然就跟着好。但是股市也好,其他债市也好,其他一些产品的市场也好,它总有一个周期,所以需要和更多的创新产品挂起钩来,这样理财产品可能会有更宽的路子,实际上我前不久也遇到有一家银行他们在研究,就是说相对来说因为风险比较大,推销的时候困难比较大,但是他们提出来怎么能和银行的理财产品挂钩,当然不一定是全部,就是当中作为一种结构部分的。我觉得这种思路还是很可取的,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操作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怎么能够给它合法的,同时又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我觉得这种思路还是很可取的,确实整个金融市场,很多的产品它在创新过程当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衔接的一种关系,这是我想到的第三点。

  第四点,我想在我们理财产品的开发或者说推销的时候,怎么样和整个市场的形势,和金融经济的形势能够联动,能够充分考虑大的经济的走势。开始的时候易纲行长助理也谈到,我想把这个问题稍微细化或者具体化一些,就是说当你股市好的时候肯定这些产品是挂钩,但是如果说稍微差一点,你和什么产品挂钩?这是一个,当然当股市好的时候你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必须要保持一个比较高一点的水平,但是如果说是在一个时期里面其他的一些收益比较高的产品往下走的时候,你是不是把你的那些产品的定价,或者说把它的预期收益率降到很低,这个也是有一个考虑的,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一个一个,可能你开发的时候那个形势比较好,你可能提的比较高,是不是过一段时间某些形势发生变化,你做相应调整的时候避免太决裂,就是不要让人家一看整个走势下来了,你就把你的定价定的很低,把预期收益率放在很低,反正有人买,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太好说,总而言之咱们商业银行信誉、形象恐怕是更重要的。当然这不妨碍适当的降低,但是不要太过,所以在这个当中我们是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要只考虑一个方面的因素。

  刚才我谈的几点是听了殷博士讲了以后我临时想到的,也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主持人:第二个我觉得也特别重要,也是针对刚刚殷剑峰博士的评价结果您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就是说和股票挂钩的最好。实际上讲了两点,一点就是说,结构产品一定和原生品有关,原生产品市场情况怎么样也决定了,因为它是根据它定价。但是进一步,我觉得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真正理财,或者这种结构产品它在原理上并不是完全依赖一个长势很好的原生品市场,其实这个股市它也可以有,当然我们看到一些汇率产品,利率产品,它是个区间挂钩,其实这个思路要放开,你如果只是在股市的话,人家说股市的牛市中人越傻做的越好,那不是本事,不是我们结构产品的特长,结构产品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产品,金融产品,甚至是一些比较虚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挂钩,这样我们叫做金融经济学,它的问题在这里,如果我们仅仅靠那个东西,那个思路是不对的。我想沈司长刚刚指的是这点,就是我们是真正做机构产品的,而且要知道这个机构产品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东西,和基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要研究,要学习,所以我们要专门有一个研究室来研究这个东西,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是另外一种思路,什么都可挂,只要是能够认定的都可以。我们谢谢沈司长!

  下面我们请银监会的业务创新和监管协作部的副主任张光平教授做演讲,大家欢迎!

  张光平:非常感谢李所长的邀请,实际上我今天来的时候就没有计划讲话,是想听听各位领导的讲话,我对这个市场的情况能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刚才上午开始的时候我们听了唐主席和易纲行助和沈司长和殷剑峰博士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银监会、银行的两位领导把我们市场的各个方面情况已经讲得很全了,唐主席的材料还有待我们下去进一步学习。刚才殷剑峰博士介绍了我们国内的理财产品,对这几年来的几百个产品进行系统的分类、比较、评估,我觉得是在这个行业确实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实际上一年半以前我来银监会工作以前,在写人民币衍生产品这本书里,曾经对一百多个产品,那应该是04年年底前后的时候,有一百多个产品,十几个中国银行还有国外银行,现在经过05、06两年,产品的数量确实比以前多很多了,刚才听了殷剑峰博士的介绍,对这个市场确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确实今天没有准备讲话,我刚才听了几位领导还有其他同志介绍的时候,我想我简单地讲五点。

  第一个,产品结构。第二个,如何定价评估。第三个,定价评估的市场基础。第四个,风险管理。第三、第四就是刚才唐主席说的理字的两个方面,主席确实用我们汉字,在很多时候比英文表述的还要更加传神。最后一个方面,在讲了四点之后我讲讲我们这个市场如何稳固发展的我的一些简单想法。实际上理财我刚才说了,在国外以前听的确实不是很多,很少接触过理财产品,回国以后由于前面写那个书,我对理财产品才有所关注。实际上刚才李所长讲到,理财,说实在话真正就是嵌入式的产品。

  我两年前做的这个研究,一百多个产品里面接近一半实际上就是储蓄的变形,就没有任何嵌入式的产品。现在这两年多以来,中资银行结构性比以前有所增强,但是大量的新兴产品还是外资机构提供的。刚才我前面已经说了,研究所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是刚刚开始时间不长,随着我们市场的发展,这个工作以后会更加发挥出来它的作用,成绩少说跑不了,我感觉到问题不见难长进。我这里边谈几个,不一定那么成熟,产品,理财,说到底了就是一个嵌入式产品,我们这个评估报告里面有各种新的参数我觉得都很好,但是有一个,这两年多来我确实没有时间,以前我观察理财产品的时候我一直想知道一个什么呢?对这三、四百个产品到底有嵌入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如果我们把这个工作做出来了意义就会非常大,我们的理财最简单的产品里面嵌入有欧式的齐全,美式的齐全,数码的齐全,是任何时候都撞到了还是在一段时间到期的时候再撞,还有屏障式齐全,还有双屏障,有上挂钩,上面一个线,下面一个线这样的齐全,这些东西说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大多嵌入的产品都是在国外定义成比较复杂的厂外衍生产品,我们国内现在连基本的简单的欧式齐都没有,场外的衍生产品他很熟悉了,我们国内大多的这样产品在国内还没有被认证发展起来。我们研究所把这方面工作已经做出来了,比如说300多个产品到底里面嵌入的是哪些产品?我觉得知道这一点很重要。这里面到底是嵌入的还是屏障的,屏障是哪一种。如果没有做的话,我觉得跟一些机构把这些东西公布出来我觉得意义很大,真正产品越吸引人它越有灵活性,但是越有灵活性往往里面的风险可能就越大,我后面接着要讲。

  第二个,我主要讲的就是这些产品怎么进行定价。刚才唐主席讲的理字,一个是合理的操作设计,另外一个就是理性的进行风险管理,如何对一个产品,如果我们对于这个产品嵌入我们想理财产品是由嵌入式的,各式各样的嵌入式的衍生产品,如果我们对这些衍生产品本身都定不了价我们怎么能够对这个理财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价呢?大家可以这样想想这个问题,我们连里面的构件都没有搞清楚,理财产品怎么能够进行准确的定价?如何进行这些产品,就是说第一项工作我们要做的很扎实,我相信都不是国内一、两个主要的银行金融机构能够做得事,准确的对几百种产品里面的嵌入式产品做一个准确的分类,在这个基础之上如何对这些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价,这是我们整个这个行业,不光是理财产品行业,是我们整个中间业务,这里面包括我们柜台衍生产品发展的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去年6月份银监会刘主席专门发表一篇文章,全面提升我国银行业风险管控能力里面有一部分专门涉及到产品的定价,如果我们对产品的定价这方面都不熟悉,我们怎么能够进行交易?我们价格都确定不了怎么进行交易?我们交易的时候让别人给我们报一个价,还有一个,去年10月2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了一个四个行业协会组织的一个衍生产品高峰论坛,刘主席的另外一个讲话在网站上也挂了,也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很深入的表述,我这里就不说了。我觉得定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去年也通过银行业协会对全国的10几个主要银行进行过一次定价培训,但是一次远远达不到这方面目的,我觉得最少可能需要4到5次,为什么呢?很多银行现在的专职人员都没有到位,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产品都没有搞清楚,定价都没有搞清楚,我们今后怎么进行理财?就是把人家的拿过来照搬过来。第二个,只有我们对产品本身有一个定价才能达到一个准确的评估。

  第三点,进行准确的定价评估的基础,我简单的点一点,进行对这些简单产品,不要再复杂了,对这样的产品进行定价都需要有相当的市场基础环境,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监控价格都没法界定,我们大家都知道国债回报率在我们国内基本上没有公认的局限,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工作我们其他事情很难做,以什么做标准呢?我们现在对整个理财产品,对它的回报到底是好还是坏,拿什么做基准呢?我们所有金融体系的分析都是基于国债回报率学,这方面我们上个星期银监会正式发布了,也是我们跟其他的部门,其他的机构共同合作,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如何要求中外资商业银行利用我们下一个星期,一共一、两个星期专门召开一次关于这个通知专门召开一次会,如果为市场风险管理做准备,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很多评估定价基本上是很难做的,这是基础的一个方面,是基础环境。第二个方面我讲基础还要有厂内产品做基准,我刚才讲了除了欧式美式属于厂内产品,其他基本上都是厂外产品,它怎么定价?它要跟厂内产品联合在一起的,我们对这个评估,我们嵌入式的产品怎么进行确定价格呢?找不到定式的时候只能是埃马待了,所以我们大量的产品还是外币的产品,因为外币的产品他们市场基础回报率曲线基本上在那儿,还有一定的厂内产品可以做对比,这个条件我们现在国内也没有,还是不具备,虽然说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四个方面,我简单点一下,市场风险管理,就是唐主席刚才说的一个理字的另外一个层面。主席刚才专门讲到,就是开车我们光踩闸就不要开车了,车哪里都跑不到,但是不踩闸只踩油门就会撞上,就是说一个熟练的司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红灯时速线限制的基础之上合适的踩油门,我们一定要注重风险管理,尤其是对理财衍生产品相关的,最重要的是市场风险,我们去年对全国获得银监会衍生产品牌照的57家银行进行了第一次市场风险的检查,之后也发了一个通知,市场风险由于汇率利率,我这里面就不能再细说了,市场风险是越来越重要,上个星期银监会首席顾问也专门接受媒体的采访,市场风险是中国银行业现在的重要风险之一,特别是境外理财,我们国内的市场风险是越来越大了,但是还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我们的汇率从0.3%,涨到0.5%,它是一个过程,利率风险也比以前大一些了,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进入国际市场进行QDII的投资,我们就直接从我们的池子就跳到国际的太平洋里面去了,因为在香港我们现在虽然只是在香港,在香港经过香港证监会批准的产品很多都是国际性产品,所以说这个跳跃很大,我们要充分的重视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管理非常重要。

  前面讲这么多了,我时间有点超了。最后我讲讲前面这四点,我把这四点联在一起谈谈我的感觉,我来的时候没有打算讲,我讲的话就代表我个人了,前面我讲这些东西我有一个什么感触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丰富,国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了,我们虽然完全进入WTO,今年是第一年,我们2010年又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执行,时间确实很紧迫,但是事情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不可能是外面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全上,我们没有那个能力,没有那个基础,比较实在一些一步一步来。刚才我说的产品设计,定价,我相信通过我们体系的努力,监管部门,研究所,我们的银行,证券公司各种机构通过努力,因为国际一些定价说起来复杂,一年两年,两年,三年是绝对可以掌握98%、99%了,我们可以这么讲,真正的定价方式是定了,但是大家想想三年、五年我们的市场化程度都不可能完全达到世界期望的程度,就是我们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的汇率完善体系,我们的利率市场化,我回国以前就听李老师讲这方面东西了,都不是两年、三年,甚至三年、五年可以完成的,这就是我们金融体系里面的国道,产品本身我刚才说的还比较容易,但是整个市场环境不健全,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说在我们对产品还不是很熟悉,这些产品的风险特征,风险管理更不熟悉的情况之下,风险管理我怎么进行规避呢?我们就没有厂内产品可以规避。我在这回国两、三年已经公开场合讲了几十场了,要规避风险一定要有流动性高的厂内产品提供工具,这个也不是一、两年、两、三年能够做出来的。但我们对产品本身的了解,定价,风险规避,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整个金融基础环境,我们的整个厂内产品市场环境还都不是那么熟悉的情况之下,一步一步的迈,稳步前进,不说慢慢来,但是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做好,远期、期货,基本的欧式期权,你说这里面屏障式期权很多很多不是我们现在国内的条件,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还是稳步推进为好,境外有些设计的产品可能在国外还没有活跃起来,但是国内可能已经做起来了,这些东西都是要基础的。

  所以我刚才讲了没有准备讲话,在听其他领导和同志们讲话的过程中我想了这几点,可能还有些地方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质证,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光平,没准备讲都这么精彩,准备讲还得了!几个问题都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我觉得他讲的非常重要的就是基准,定价其实在中国来说,定价基准是一个方面,要学,但是学起来比较快,你比如这个小组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学理工的,我们还有数学博士后,那个就是方法,比较容易。但中国缺的可能是制度,是这个方法能够实施,能够施其计的制度。我觉得在中国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体制,一个是政府部门之间协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部门协调问题,我们确实产品少,但是更重要的是部门不协调,这是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研究能做的了,我们可以做一些呼吁,我们天天呼吁,呼吁到忽悠的程度了,但话不能老说,就是说你要协调,行长他们不听你的。

  第三个,我觉得讲的很重要,就是风险问题,风险现在我觉得对国外我们不熟悉,但是从不熟悉到熟悉也简单,国内是不确定,不是熟悉不熟悉,是不确定。因为你比如说两利率,利率,汇率,基本上都管制,货币当局很发挥主动作用,老是对利率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使得我们利率本身很复杂,而且其中有管制成分,所以我们国内这块东西是不确定的,国外是不熟悉,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中国这些经营机构搞产品,搞定价,就像您刚才说的人才问题,中国需要通才,我们研究也需要通的研究,制度,技术,在中国做经济学家不容易,比国外难多了。废话少说,刚才张光平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请外面一个人说说这个精彩世界。我们下面请美林证券的董事总经理王伟博士给大家做演讲,大家欢迎!

  王伟:谢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李老师说我是外面来的,实际上不是,李行长说我是半个社会的人,我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更准确的说法是身在美林,心在社会。我今天参加这个会是双重身份,一个就是我美林证券的,我是01年毕业于社科院财贸所,我也很荣幸回到这个大家庭跟大家做交流。

  这块实际上从理财产品这个角度上来说,像刚才各位领导谈的,我其实听了今天上午各位领导或者殷剑峰的报告,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因为说实话大家讲到,有好多产品,张主任也说了,其实好多是衍生产品,这个衍生产品我们有一句话叫枪是不杀人的,向来都是人杀人。这个衍生产品实际上本身不是一个坏东西,但是实际上在过程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理财产品,包括最重要的是挂钩的嵌入式的理财产品,它一方面可以提高收益,但是实际上它是个双刃剑,有它的风险存在,所以就像我们今天的唐局讲,我觉得这个词特别好,理财理财,理性的管理财富,我们在海外一直叫财务管理,这个就是很不同的,它有一个双面的东西。我觉得也很高兴看到这个风险意识现在在各个银行也好,投资者也好,这方面的意识在更加增强。还有像所里面殷剑峰这块搞的第三方评价报告,这个是很好的事,因为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我现在讲的不光是从中国产品来讲,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现在主要看亚太区的情况,亚洲人说实话思维方式因为文化的背景,想法相同的,产品是类似的,过程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把国外亚太区这方面的发展介绍一下。第三个评价报告在这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仔细,这么详尽的分析,我觉得一方面对银行是一个监督,另外对投资者也是个警示,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和报告。

  第三点,我也想分享一下我们在市场上的一些,在我们市场看到的一些现象,或者是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一些感触。这块我主要是分五块介绍情况,一个大家也看到了,为什么理财产品,包括财富管理这一块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走向人们的生活,因为像刚才李老师开始介绍的那种情况,过去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宏观的问题,现在来讲我们微观的这些,包括产品这些东西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中,因为钱多了,咱们说总体来说是财富过剩,但是对整个个人性来讲是财富过剩。

  第二部分,就介绍一下理财产品就目前来讲理财产品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我所经历的理财产品在中国的这些发展的历程。

  第四部分,谈一谈目前发展的一些瓶颈。

  第五个部分,就是发展的一些趋势和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就是亚太区财富增长的现状,这也是让我们大家感觉到很有信心,就是整个财富来讲,全球财富大家都知道富余的比较多,但是从最近几年,尤其我们看亚太地区到2005年,因为我们这个报告是我们每年出一个财富报告,这块06年7月份出的,是05年的数据,有240万的富余人口拥有一百万美元的资产,增长的幅度全球是6.5%,相当于亚太区来讲有7.3%,所以亚太的增长幅度是远远高于全球的情况的。

  从右边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中国和日本,就是在亚太区里面中国和日本占的比重很大,所以对中国来讲财富管理的任务是很艰巨,但是前途很光明,这么多钱需要大家来管理,来做。这块实际上它得益于什么呢?一个方面就是GDP的增长,还有一个就是股票的市场比较好,资产的价格在提高。不光中国,实际上整个亚洲都得益于股市资本。我们预计将来每年大概是6.7%的速度在增加。

  从拥有的资产规模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这可以体现出来中国跟全球平均水平来讲,我们是做了一个数据,全球的富余人士占城镇人口比例,就是你在人口中间多大的比例是富余人口,这块全球平均占了0.22%,亚太区是0.1%,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这种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财富是比较集中的,集中的时候就说明这个钱就更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就像刚才唐主席说的,原来都是大锅饭,吃的菜都一样,现在可以分菜管理,进行量身定做的管理,这块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提供的方向。这块实际上我们也可以预测,主要讲中国这方面,大概在04年富裕人口的增长比例大概是4.3%,05年是6.8%,是亚太地区富裕人口的第二集中地,刚才说日本是第一,中国是第二,所以从发展潜力来讲是比较突出的。

  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一下,前面我们看了我们的前景,第二部分看看我们现在产品是个什么情况。这块大概是四分之一是投资与股票,大概占24%,还有一些是投资比如固定收益,银行存款这块,比较想突出说的一块大概有四分之一是投在另类投资,一种是直接投资,股权投资,房地产也算另类投资了,从亚太区来讲它的国际化程度,我们也看到现在好多股权投资,私募基金进入中国,所以从欧美来说他就往国际化程度,因为已经投的比较成熟了,亚太区机会比较多。但是从整个来讲,亚太区往国外投的相对比例小一点,多于一半资产是在亚太区。不到四分之一投资北美,少部分投在欧洲、拉丁美洲或者中欧地区,这是整体上的东部情况。这个当然跟市场有关系,我想突出介绍一点,从亚洲来讲亚太区的富裕人口,我觉得中国也是其中类似的一点,就是说他更愿意做一个什么呢,比如16%是投资房地产,但更倾向于更复杂的投资产品,中国你看另类投资比率31%,但是跟中国好多的私营企业家有关系,他投的很多一部分就是他自己的企业,但是在国外股权投资比较多,这部分国内相对来说比较少,国内现在大部分理财产品是侧重于银行为主体的理财产品,但实际上这一块对将来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力,从银行来讲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谋也好,或者说我们叫财务顾问也好,这种形式来帮助企业,就是个人来讲做一些这方面的投资。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0年来讲,我们可以看到私人投资对国际需求能达到520亿美元,这是我们一个报告的预测,也是结合刚才讲的那些产品来讲,所以我们这块潜力非常大,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所以是从这个角度来出发。刚才介绍的是面上的,亚太发展的情况。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一下国内的理财产品的发展,因为这个实际上我从自己来讲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因为02年之前我是在中信银行,在资金部也是跟陈总那边做的比较类似,就是给国内机构或者个人推荐理财产品,02年以后我去了美林,更多是参与理财产品,但是分三个阶段,2000年到05年当时主要出台了一个政策,是300万美金以上可以进行理财,这是一个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差品一般来讲,当时跟利率环境有关系,主要是以外币为主,外币这块主要当时针对300万美金以上,外币这块针对当时美元的利率环境,这一块需要增加收益,主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延伸出好多嵌入式的期权,比较典型的可能当时以数码期权为主,这种产品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还有些更多的复杂一点的比如说像中国银行叫聚宝盆,就是目标收益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含了更多更复杂的期权,这块是发展的初期阶段,差不多02到04年,04年到05年是转型一个探索时期。

  这块当时也是跟着市场的发展,04年主要是美国经济复苏,在复苏这个阶段美国开始提高利率,大幅度加息以后当时这个产品利息就比较少,在这段时间市场比较低迷,这是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市场定位大部分情况都转到短期,因为原来都是五年、七年、十年,都在短期,结构越来越简单,就是有一个赎回权,另外还有一个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之前谈到人民币的情况相对比较少,大概从04、05年人民币升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听到很多银行介绍这方面情况,银行其实有一个特点,因为刚才沈司长也介绍的银行的风险是什么?就是声誉风险。你买基金没事,一块钱买了,跌了八毛钱人家也能接受,自担风险这可以接受。但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当然实际上从市值来讲,市值比较亏损,比如说你收到利息超过这个区间肯定市值亏损,但是人民币当时因为升值好多人想提汇,那这样的话钱就得出来,一出来就得亏,他不能接受这个亏损。好多银行,尤其是好多小地方到银行闹事,后来逼着银行为了声誉风险就把这个交易平摊了,当时中间业务赚的手续费收入远远抵不上赔给客户的钱。所以这也给大家一个风险的警示。期限是缩的比较短,产品结构比较简单。

  第三阶段从06年开始到现在,原来我们一直谈的都是从外币理财300万理财,现在谈到人民币理财,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大发展,因为跟整个基础的挂钩产品,这个市场,相对来说走得比较好有关系。另外一个,从人民币来讲相对来说不承担汇率的风险,但是实际上我要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理财,实际上挂钩还是外币的产品,挂钩国际市场一些联结,包括比如香港股市,一些股票,因为我们也在跟国内银行进行合作,可能推荐了比如说我们可以结合,比如说六一儿童节推出一个什么产品呢?就是跟国外相当于提供玩具的这种制造商企业的股票相挂钩的。针对三八妇女节可以推出一个奢侈品产品,跟股票相挂钩的,国际市场上有一个历数据可以提供这种或者是对将来发展有一个数据在里面,可以提供这方面产品的报价,所以基本上这个市场是理财产品的一个大发展,但实际上是挂钩国际市场的情况。我们也希望在将来第四阶段有一个发展,直接跟国内市场产品相挂钩,所以这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人民币产品的,就是国内发展产品的一个阶段。这个上面我列了几个类似的产品,殷剑峰做了一些介绍,就是上面挂钩一些什么产品,这个按照张主任说的其中很多定价的因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期权定价,像我现在提到人民币理财产品,它基价是人民币的,但相关联的很多东西还有期权、外汇利率、黄金等等。然后有跟信用产品,现在国内相关有一些人民币的信托,跟贷款买出,但是相对来讲流动性比较差一点,在国外市场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它是跟银行的资产比较相挂钩,也是银行分散资本市场的一个方面。

  第四部分,我介绍一些发展的瓶颈。这块我综合了五点,就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我看到其他地方发展的一些经历。因为好多过程是在,我刚才说的亚洲大家是共同走过的一些事情,第一点,产品种类,我们刚才说了多种结构,多种挂钩的产品,但实际上有一点是共同的,一个时期产品挂钩是差不多一样的,就是一窝蜂式的方式,比如刚才介绍的04年之前基本上都是跟美元的利率区间挂钩,05年之后开始跟美国的利率曲线挂钩,现在目前市场最普遍的就是跟股票挂钩,不知道将来发展成什么挂钩,但是挂钩产品是一样的,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碰到一些事件,比如04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台湾同事,他对我说我们现在做个人很难,他说04年之前做的产品,台湾这块要哀鸿一片,谁都不敢提理财产品了,因为都亏损了,就是说大家都在里面出不来,台湾更长,都是短期的,七年、十年,拿不出来钱来,所以整个都不敢提,哀鸿一片。之后又发展了现在股票这块比较多,所以是一窝蜂式的产品推荐类型。

  第二个瓶颈是一线人员,一线人员的培训能力,他对销售的介绍情况可能不是很够,因为我自己也亲身经历,我到银行去就问他,当然不是说理财跟基金挂钩,我说你们这个基金有什么比较好可以推荐的,可以做的,一种说法是不知道,自己看。还有一种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个方面比较特别看好,每个都比较好,收益率一般没问题,就说得特别夸张。这两种极端可能给大家留下来不一定是特别好的将来的发展潜力,所以这个情况对银行来讲就会比较被动,因为一线人员直接面对客户,这也是将来发展的重点。

  第三部分,内部资源审核,包括产品设计部门和销售部门,他们之间的联动,销售部门总行和分行之间之间联动,他们有的内部资源整合不一定畅通。

  第四个方面,流程或者执行力不够,有些方面有规章制度,也建立起来了,但是对整个流程这方面比如分支机构也好,产品价格也好,这方面意识不够,包括刚才我们介绍了有定价产品这块,实际上从目前来讲很多银行是在逐渐进行定价的模型也好,定价的趋势,希望对风险管理,对定价这方面能力更进一步有所提高,但基本上还是在简单的,像比如说非挂钩式的产品中比较多,或者简单期权比较多一点,真正的产品可能涉及到,从流程上来讲涉及到比如定价的复杂性,系统或者人员方面的原因,这块可能还会有一个执行力缺乏的方面。

  第五个就是讲解措施不当,比如说刚才也说拉存款的方式,等等,措施很不得当,这可能是一个发展的浅井。

  另外讲讲发展经历这块,从我们自己来讲是把亚太这块,我还叫财富管理市场,所以我应该改成理财管理市场才对,变成新兴市场,发展中市场和成熟市场。日本、新加坡、香港有比较完备的体系,是成熟市场,南韩、印尼、台湾应该走过了这个过程,我们叫它发展中市场,印度和中国我们叫新兴市场,因为一个财富增长比较快,人口比较众多,资本市场也是在逐渐的发展,资本管制越来越宽松,我们希望在这个方面将来的新兴市场和潜力是巨大的。

  从潜力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我也介绍一下我们在这边做的情况,首先我们对客户,我们最主要一点就是了解到客户,我们一般把客户分几类,我们有两个渠道,一种我们叫纯的产品纯推销,有点象纯批发业务,所有产品都给客户介绍,多以简单的不复杂产品为基础,这样比较容易沟通。第二部分就是高收入客户,就是我们说的高端客户,这部分客户他对理财的需求,理财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块我们来讲他产品能够接受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对这类客户设计的产品比较多,我也知道好多银行比如你理财登记开户的话有一个表,就是你的承受能力是多少,根据这个表我再给你确定卖不卖这个产品。但很多大部分是流于形式。总体上来讲还是以这种产品为目的,但是像在那边就有一个情况,美林证券个人客户这块也是我们业务很大的一个比重,一般来讲在,这个机构开户的最低存款额,在这里我们分不同的种类和客户,只有在某些产品我们限定哪些客户可以销售,哪些不可以销售,所以这个是受一些严格的限制,因为好多东西没有制度的话,靠人掌握是比较活的,在这方面有制度的话相对来讲可以规避很多,尤其在我们讲银行的声誉风险,对客户来讲也是比较有益的一个建设。所以这块我们对客户是分这么两个渠道,一个叫纯的批发,第二个我们做量体裁衣,就是定身设计。

  第二个部分就是了解市场,比如说宏观经济形势,跟整个的经济环境相挂钩的产品,这块比如说我们可以进行产业经济,宏观经济,包括个体经济互相影响,这个角度出发看看市场情况,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蓝筹股,潜力股这些角度出发,了解这个市场。

  第三部分是了解产品,我觉得殷剑峰刚才做的评价报告非常好,对产品做了一个介绍,刚才咱们讲最主要是一个挂钩的产品的类型进行分类,做定价的时候对结构进行分类,其实还有一个我想在国外比较用的多的,还有一种就是它的管理是主动式管理还是被动式管理,我们目前大部分是被动式管理的产品类型,但还有很多措施或者方法将来发展的比较多一点。

  其实最主要的,我想我这儿有一个图,最主要就是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客户的培育过程。这块实际上我写的不太好,投机取巧,实际上含义就是在之前不是说对市场,对产品有特别的了解的情况下,可能靠偶然的因素,比如我们现在股票市场好一般老太太都能赚钱了,这是属于投机取巧。我今天就介绍到这儿,我也预祝我们中国的理财市场蓬勃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他这个讲的有点国际眼光,不要改成理财,国外看中的是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财富,先有财富才进入理财,一般叫做财富理财,或者诸如此类的,没有这个东西不行,国外非常看中中国这块,数量可能中国会上的很快,我们比日本人口多的多,虽然比重很小,这个市场非常大。

  我们时间到了,本来有很多的专家还要做一些安排,但是时间有限。最后请我们的合作者,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先生做一个总结性的评论。

  李仁杰:时间不早了,谈不上总结性,只能说我们是作为实物的实践者从商业的角度上谈一些体会。

  我想主要说三层意思,我争取十分钟之内结束,第一个意思就是形势逼人,我们理财业务是银行转型的一种必然要求,关于这个方面我想说三个理由,第一个就是监管的要求。大家知道这一、两年来实际上央行的货币政策对我们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有很大影响,比如我们现在到5月份,我们兴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贷款在下降,尽管市场有需求,但我们也不乐观,把主要的放在个人贷款上面。

  第二个,市场方面的要求,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步伐在加快,大家知道现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间接融资的重要性在下降,直接融资的比重在上升,所以这也逼着商业银行要改变我们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从过去靠存贷利差转变为靠中间业务,靠理财。

  第三个方面,客户的需求,客户需求刚才王伟博士也讲了很多,一方面居民个人财富的急剧增长,而且这个财富的丰富不可均衡,越来越有潜能,当然这几年也有一个全球的金融价格上涨的因素,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机构来讲,我们国内的机构实际上储蓄率或者积累率比较高,主要是国有企业原来不要分红的,所以多年滚存下来,实际上这块的财富增长不是很快,除此之外还有保险等等各类的机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多,另外他们现在随着市场的发育,他们对收益预期也越来越高,同时因为现在市场越来越开放,他们对币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决定着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理财业务的发展,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如何围绕客户的需求做好理财的服务。我想首先应该做好业务的发展规划,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而且在产品的创新上应该有所侧重。因为我们刚刚开始起步,不可能所有东西都做得非常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要学习借鉴甚至提取国外优秀的东西,同时要争取在某些方面有原创性的创新,特别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

  总而言之要有规划,而且要进行市场的细分,有所为,有所少为,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就是要开展投资者教育,这个非常重要,刚才前几位专家都说了很多了,就是说投资者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要看到买者自付,但同时也要看到卖者有责,但这里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对投资者教育当中要对投资者进行适合度的测试,为什么要提到适和度?就是客户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你银行向他推荐产品的适合度,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把客户分类,向他介绍一些适合他的产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

  第三个方面,要通过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讲,今天我们作为商业银行非常感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做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做出了辛勤的劳动,集中了专家的智慧,从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平衡的这个角度,以一种独立的,超脱的身份对这么多理财产品进行评价,我觉得非常好,而且这种评价我觉得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因为我看了今天的评价,主要是从分析与收益的角度上来思考,早上讲到实际上理财产品市场的发育对货币政策也带来了高涨。从这方面指导我们商业银行如何去思考产品的研发,产品的创新,避免陷入那种闭门造车,然后自娱自乐的陷井。我们经常有一些产品的研发自以为感觉不错,但事实上不适合市场的需求。

  总而言之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如何做到客户价值最大化,最终还是落实到产品的价值最大化,从产品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有所为。这是我想说的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发展理财产品对银行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实际上会带来很大的变革,因为中国的银行过去传统以来总行、分行、支行下面还分部,有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实际上条块分隔的情况比较严重。我们现在做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不能够靠一个部门完成,它是一个流程,所以这种流程实际上对我们原有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实际上是推动了我们的变革。从我们现在的思考来看,我们认为如果按照前中后排来算的话,最前排就是研究,要有产品的研发,还有组合的管理,风险的定价,还有业务的处理,以及客户营销,这个是前排。中排是风险管理,还有绩效考核。后排有资金清算,能力支持等等方面。

  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现阶段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个方面工作,就是要有一个好的价值导向,就是在系统内部如何建立起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建立一种内部转移定价系统,能够按照经过风险调整过后资本收益率的考核,如果把这些考核弄清楚了就能比较好的处理内部的利益分配,然后引导大家去发展这方面的业务,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如何做好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创新。说白了,刚才前面很多专家都讲到我们原来的很多产品比较简单,从结构上来讲比较简单,现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可以联结的标的物越来越多,而且和市场是互相联通的,银行、证券保险或者信托,国内的市场,国外的市场,还有商品市场等等,就是说可以联结的这种标的物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大,这种挂钩型的结构性产品今后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就是我们研发人员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视野更加开阔,然后建立一种比较好的分析定价的能力,这是第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三个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如何建立一种好的客户服务体系或者市场营销体系,这个方面非常重要,因为过去我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比较流行,而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课题,而且过去银行大部分是做成资产负债一种平衡的手段或者主体业务之外的补充。现在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业务发展,很重要的是这种营销体系、服务体系如何建立起来。说到这一点,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问题,不能吃大锅饭,而且要把最强的人员调配到这个部分来,事情都是靠人做起来的。所以从我们内部整个营销服务体系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方面,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还依赖于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还有业内的行家,他们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行长。我最后再说两句,两个感想,第一个,中国这个市场发展得极快,希望在座的理论界、媒体、业界注意这个趋势,我想十年前我们到美国去研究MBS,人家说你们中国研究这个是屠龙之计,学沙龙的技术有什么用?前两年我们再搞这个的时候,孙宏斌他们也觉得是屠龙之计,现在都有了这种产品了,非常迅速的进入了中国的金融体系,这个我觉得我们应当关注,不要天天报道

房价什么股票买卖,这个是真的东西,呼吁大家好好的理财,外国人不了解,一个多月前我接待一个法国代表团的一帮子搞金融的人,跟我们说我们现在用数学了,我说我们早就有数学,我说我马上找几个数学博士给你看看,法国人这方面绝对不如我们。我想说的第一个意思,发展非常快。

  第二个意思,因为发展快,所以有非常大的挑战。好多问题都得重新研究,理财产品和资产负债什么关系,另外什么叫中间业务,唐主席有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说法,资产和负债之间的一种,这个到底怎么样,最主要的是它对这个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按照传统概念,存差越来越大,没有问题,因为存差是衡量的老概念,你只有那么简单的存款、贷款来衡量,现在我有理财产品一刀就切下来了。

  希望我们这个会作为一个开头,引起舆论界,业界,媒体,监管当局注意,然后由我们来共同努力把中国这个市场健康地推进下去。谢谢各位!再次对我们演讲者表示感谢!对各位的参与表示感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