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资产缩减异地机构被撤 银行同业业务凛冬已至?

同业资产缩减异地机构被撤 银行同业业务凛冬已至?
2018年02月05日 08:05 国际金融报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一出,要求异地自查,一些城商行的异地办事处都会陆陆续续地取消。至于人员,愿意回行里的回行里,愿意离职的就离职。”

  银行同业业务再临考验。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些外地银行派驻在上海开展同业业务的人员也开始被裁撤,监管机构在对城商行异地经营机构进行摸底。

  一位城商行从业人士向记者透露:“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一出,要求异地自查,一些城商行的异地办事处都会陆陆续续地取消。至于人员,愿意回行里的回行里,愿意离职的就离职。”

  据该人士称,自去年334监管文(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出来之后,就有风声传出称要取消异地机构,所以去年有些城商行就把办公室的银行标志都摘了。

  同业业务的幻化

  那么,当初这些银行的异地办事机构是出于什么原因设立的呢?

  上述人士对记者称,很多没有异地分行、异地网点的城商行、农商行,都会在同业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深成都,建立办事处,方便跟同业之间的交流,为同业业务提供便利。

  “同业业务其实更像一个大的社交圈,谁的同业资源更广,谁的同业业务就更好做。”该人士称,“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没这个需求,因为都有分行机构,会有独立的同业部门,主要就是城商行和农商行。”

  据了解,“同业”概念起初仅限于银行之间的拆借,用以解决银行间短期流动性。但近年来,同业业务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从银行运用同业拆入资金到吸收理财资金,再到扩大到各种表外资产,幻化出各种交易模式下的同业业务。

  除去同业拆借、债券投资、票据审核、票据交易等常规同业业务,银行还会与跟券商、信托等合作投资一些非标资产。“这一部分可做的业务模式非常多,收益很大,但基本算是风险的集中区域。”某银行同业人士透露。

  那么风险一般是怎么产生的呢?“同业投资的实质,相当于购买资管产品。但风险在于,不容易穿透看到投资的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产品嵌套环节越多,越容易造假。”前述同业人士表示。

  此外,在业务发展中,同业业务往往成为部分中小银行扩张的重要工具。对于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而言,利用同业业务可以实现其异地业务的快速扩张,进而弥补机构布局与业务覆盖的劣势。

  疯狂扩张遭遏制

  自2017年9月1日起,央行将同业存单的期限明确为不超过1年,取消2年和3年期同业存单。央行称,此举是为了促使同业存单回归其调剂金融体系内部短期资金余缺的本质属性。为了更全面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促使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正式将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近期银监会处罚的几起违规大案中,均有因提供同业通道而被重罚的机构。

  在监管趋严和银行主动调整之下,一路扩张的同业业务终于放慢了步伐。据银监会披露,2017年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

  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虽然异地机构和人员可能会被裁撤,但是正规的符合监管要求的同业业务需要维持。“同业业务缩减从去年就开始了,跟异地机构被裁撤关系不大,只能说是部分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那些不合规的业务都被监管堵住了。”该人士表示。

  银监会指出,继续严查违规开展同业业务依然是2018年工作重点之一,包括违规突破监管比例规定或期限控制开展同业业务、违规充当他行资金管理“通道”等。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范佳慧)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