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大银行从技术性破产到香饽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6日 17:10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今年中秋节,建行回归日。

  是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英俊潇洒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尽管在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他也面带笑容,但是,那天,郭树清的微笑多少有些忐忑,甚至有些紧张。

  郭树清的自信是有依据的。郭在2005年临危受命出任建行董事长之前,曾任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并兼负责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战略规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今年建行在A股上市,针对媒体关注的发行价不仅比其发行H股高近3倍,亦明显高于其他银行,是否存在定价过高时,郭树清信心满满地说:“定价是合理的。”

  仅仅过了不到两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行在两地上市市场的反应印证了这一点。上世纪九十年代还被境外媒体称作“从技术上来讲已经破产”的国有商业银行发生了质变。

  战略性改革

  避免技术性破产

  “国家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境内外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偏见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曾代表汇金公司进驻建行的前董事、原央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对《华夏时报》感慨地说。

  据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回忆:“商业银行体系在亚洲金融风波时自己报告说他们的不良资产率是25%,实际上那时候因为贷款的分类标准、会计标准、财务纪律和各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那25%是不够的。这种不良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商业性信贷和政策性信贷还没有分开造成的,同时也和当时的信贷文化非常有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下决心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彻底的改革。“既然毛病是多方面的,必然需要整体地、系统地、全面地考虑和全面设计,然后有组织地分步作出实行。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首先做了清理整顿,完善宏观调控,随后对商业银行开始进行财务重组,最先开始的是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随后是工商银行。”周小川说。

  进入21世纪,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建行、中行、工行先后进行了清产核资、股改、注资、财务重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上市。

  

银监会披露,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实现了“历史性好转”。拿2002年底的数据与2006年底的相比,不良贷款由2.28万亿元下降到1.1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3.6%下降到7.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从6.9%上升到34.3%,其中,已经股改的4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70%以上。

  金融专家谭雅玲对本报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结构模块、资本素质、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监管等许多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依据市场需求而作的改进较多,而不是以计划经济的模式经营管理银行。

  注资商业银行

  国资增值8倍

  景学成表示,国家对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进行投入,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花钱买到了机制,而且回报也很好。”为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财政部
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为它们补充资本金。为了消化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贷款包袱,国家先后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1.4万亿元人民币。中央汇金公司动用外汇储备向建行和中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和财政部共同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

  代表国家注资的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持有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的总市值达到3.71万亿元。

  汇金和财政部注资总额为600亿美元,目前大致折合人民币4500亿元。汇金和财政部的注资不仅确保了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更是确保了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在短短的两年内,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值了8倍。

  “无论怎么算,国家出资是划算的。不仅买来了现代企业的机制,也化解了金融风险。”景学成和其他金融专家们都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