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银行资产证券化:尽快突破有价无市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10:46 金时网·金融时报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华尔街的一句名言。今天,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界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术语,有可能也成为银行业的名言。

  继去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推出41.77亿元信贷支持证券、建设银行推出3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之后,中国农业银行也于近日传出消息,将尽快推出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务院日前已批准央行、银监会上报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容方案,第二批试点银行将包括三家国有银行以及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各银行将于年内推出产品,其发行总量有望达到千亿以上的规模。

  资产支持

证券是国外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产品。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中,资产支持证券占有量为30%,已经超过美国国债成为美国债券市场中份额最大的产品。在美国,2005年第一季度,资产支持证券的余额是7万亿美元。在每年新发行债券市场中,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超过50%。但在我国,由于体制、机制、市场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资产证券化业务从去年才开始登陆中国金融市场。

  显然,从政府到银行,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容无疑已成为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必要之举。就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来说,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正是扩大中间业务、一改传统信贷经营业务的金融创新点所在。众所周知,证券化技术在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银行营运模式、推动银行业务规范化与标准化操作、融合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此次,包括农行等一批金融机构积极申报该项业务试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家金融机构对该项业务的重视程度。

  “银行资产如果不能实现证券化,银行就会始终存在贷款决策方面‘一锤定音’的风险,一旦这个音跑了调,银行将面临着资产质量恶化的局面,”有专家如是说。对商业银行来说,发展证券化业务以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是证券化业务被高调重视的原因之一。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独自承担贷款所带来的信用风险、提前还款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诸多风险。在长期管制利率体制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十分有限,且分散和化解风险的手段颇为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银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对经济周期或者自己对资产质量的判断是不够的,还需要给自己的资产找出一个资本市场的出口,”还有专家这样说。资产证券化技术的应用为商业银行分散风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证券化交易结构的设计,贷款的各种风险可以分解,并由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来承担。这种模式的证券化,实质上提高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确定是否进行证券化,何时进行证券化,以何种资产进行证券化,以实现银行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目标。

  事实上,通过管理证券化业务以收取服务费,也是银行靠中间业务实现利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虽然有行家测算,其服务费率可能低于存贷款利差,但这一收入的确是稳定而无风险的。由目前的发放贷款后持有到期,获得有风险利差收入,转变为发放贷款后证券化,获得无风险中间业务收入。证券化后收回的资金,又可以用以发放贷款,进行证券化。对于银行来说,这将使银行的经营模式发生质的变革。

  此外,业内专家站在其他角度分析认为,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有“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为处置

不良资产提供新途径、推动信贷业务规范发展、密切银行与资本市场联系”等诸多作用。

  尽管存在诸多益处,已经试水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却并不尽如人意,有关资产证券化产品“外热内冷”、“叫好不叫座”等言论时有耳闻。

  无疑,如果此次资产证券化试点再次扩容,突破“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是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让资产证券化市场活跃起来?业内人士认为,就资产证券化产品自身设计而言,之前的试点产品目前存在“交易性质不清晰、信息披露不充分和流动性差”等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如果考虑整个我国现阶段金融大环境,解决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流通中的体制、法律、税收、市场建设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如果我们几十万亿的信贷资产真正流动起来,其意义非常巨大。”正如一位行家期许的那样,尽管大踏步赶上国外同类市场的发展并不现实,但包括农行在内的一批金融机构有望成为资产证券化发行试点,依然给金融市场带来春光无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