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琪:水电工程建设处全面数字化、部分智能化阶段

马洪琪:水电工程建设处全面数字化、部分智能化阶段
2018年11月27日 14:15 新浪财经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

  新浪财经讯 11月27日消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和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智慧企业论坛”今日于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出席并发表演讲。 

  马洪琪表示,我国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数字化建造,不断向智能建造转变,并以“黄登”高碾压混凝土用数字化建设的技术监控为例做了详细介绍。

  他表示,碾压混凝土在施工速度和工程造价上比较常规混凝土坝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目前我国以100米以上已建和在建大坝近200座,居世界前列。我国的科技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变态混凝土代替常态混凝土防渗、低水泥用量,高掺和料,高效减水的技术建成了几座大坝,这是中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拱坝。

  但是随着水电建设的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渐显不足,人工管控出现了薄弱的环节,碾压混凝土层层间歇时间过长,上游面防渗层加浆工艺粗放等问题,导致大家对近几年建成的少数碾压混凝土技术产生了质疑。黄登水电站枢纽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洪表面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介绍碾压混凝土技术时,他表示,该技术的施工控制关键点和难点是上游面变态混凝土防渗和坝体碾压层面结合质量,通过严格控制生产的过程,以及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控制热生成和上游面变态混凝土的质量,确保了黄登大坝施工的高质量和高速度,仅用了三年就使大坝交收完成,年平均升高68米,是目前国内的领先水平。

  黄登大坝施工现场采用标准化、信息化的碾压施工工艺,结合应用GPS、北斗卫星技术实时监测碾压机行走速度、轨迹等参数,建立了监测、分析、反馈、处理机制,对超速、欠碾、漏碾进行报警,结合人为干预进行及时处理,实现了对仓面的全过程的预防监控。另外,黄登大坝项目团队研究提出了变态混凝土加浆实时监控指标体系,控制加浆量、深度、位置等参数,使得各个环节都满足了质量要求。

  随着水电工程快速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出现效率低、管控不到位、施工质量欠佳等问题,黄登是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澜沧江公司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研发并实践了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效果良好,这套技术全面的提升了碾压混凝土的技术水平标准。

  他介绍到,黄登水电站在今年4月施工完毕了,检查质量非常好,主要有五点体会:

  一是注重需求导向,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实施工作机制。

  三是注重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衔接。

  四是强调培训,加快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使用效率。

  五是重视系统的消缺完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可靠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他表示,当前水电工程建设正处于全面数字化、部分智能化的阶段,通过不断地研发实践和提升,努力实现向全面智能化建设转变。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8 紫金银行 601860 3.14
  • 12-06 华培动力 603121 --
  • 12-04 爱朋医疗 300753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