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企成广东经济两大热点
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大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是今后广东省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公司法》实施以来,广东批准的改组股份公司才100多家;目前国有独资和控股比重在国企资产中仍占65%,省直国企中国有资产甚至占到90%左右,说明国企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本报记者 王佴 邢少文 发自广州
经过近四个月的评选,在收到近500万张选票后,昨日,由广东电视台和《第一财经日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2005年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终见分晓。
2005年,广东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以外源型为主向内、外源协调发展转变。而这些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的候选人,则用各自不同的业绩,勾画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广东经济的大潮走向。
作为嘉宾的经济学家樊钢以及作为特别论坛嘉宾的广东社会科学院丁力教授,在昨日的颁奖典礼上点评说,10位获奖经济人物和10个企业,正好体现了广东经济的四个热点:“国资改革、民营经济、外贸摩擦、环保产业。”
这是广东的热点,或许也是中国经济在2005年的局部映射。
国企改革催生新一代企业家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金威模式无疑是一个亮点。
金威啤酒的老总叶旭全,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便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但在两年前,粤海集团重组,当叶临危受命去该集团旗下的金威啤酒走马上任时,这位才情横溢的企业家手中却提着一把“刀”。
“领导说,给你把‘刀’,裁员之刀,重振企业可以大胆地裁员。”叶旭全回忆道,但那些将要下岗的原国企职工的哭诉,使这位感性的老总迟迟下不了“刀”,“我想,只有企业发展,才能让所有的员工留下来并发挥他们的能力。”
在当年重组的粤海集团中,金威是较好的一块资产,这也是集团高层拒绝财务顾问的建议,没有将其卖出的原因,但这块较好的资产仍然问题重重,而金威不过是广东国资普遍存在的一处暗疾。
广东国企既有一个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管理成本过高,不良资产多是首要问题,根据统计,2004年省属监管企业成本费用支出增长幅度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收入增长幅度。而不良资产的规模仍然很大,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增加了不确定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细化国企治理机构,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治企能力。
据广东省国资委一官员介绍,在2002年前后,广东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公司治理结构改制的步伐,优化企业管理层组织结构,并着眼于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等整体创新,以及提高治企能力,增强整体效益。
三年之后的叶旭全终于实现了自己上任之初的愿望,用企业的发展来留下员工。而在昨天为叶旭全颁奖的神秘嘉宾,便是当初金威原定的一位下岗职工,他现在的身份是金威啤酒广州荔湾区的经销商。
2005年是广东国资改革行进最显著的一年,在此轮国资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明星级的国企经理人,如昨日与叶旭全站在同一舞台上的董明珠、杨荣明等。而且,这个名单还可上溯至上一届广东经济风云人物得主——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
2005年8月29日,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下称“28条”),被认为是新一轮激活广东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出台综合调研了广东大型国企改革中的成功经验。
与以往的国资改革所侧重的方向不同,28条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将TCL集团“增量奖股”的管理层激励机制向全省进行推广。
28条为广东的国企经理人打开了扇久违的窗,但广东的国资改革在新的一年中仍是任重道远。
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大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是今后广东省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公司法》实施以来,广东批准的改组股份公司才100多家;目前国有独资和控股比重在国企资产中仍占65%,省直国企中国有资产甚至占到90%左右,说明国企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与叶旭全相仿,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也有一个外号“救火专家”,外号的来历,缘于其两次临危受命挽救陷入绝境的国有企业,这位国企治理专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却只有一句:“我只有一个信念,凭着良心和同事们一起做事。”
民营经济再助广东增速
在昨日当选的风云人物中,没有任何国资或外资背景的民营企业家刚好5位,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分别是陈凯旋、陈丹、李忠、李建华、李兴浩。
在颁奖间隙的“风云对话”环节中,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与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家武开起了玩笑:“你的品牌广告就是广东民营企业家共同的心声。”黄家武获得了此次评选的“品牌创新奖”,他亲自为好迪设计的广告词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去年是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一年,我个人认为,民营经济去年至少为广东创造了600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而且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广东未来继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丁力发出这样的感慨。
经济学家樊钢也从此次评选中发现两个趋势。樊钢认为,成功的企业在积极开拓境外市场时,要学会应对外贸摩擦,同时在由单一外向市场转向内外市场兼顾时,也要学会技术创新及顺应环保与节能的要求。而李忠与李建华则为樊钢的观点做了最好的注脚。
2004年,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带领公司在“中美虾战”反倾销诉讼中胜诉,获得零关税待遇,成为全球对美国出口冻虾产品唯一获得零关税的企业。作为“中美对虾战”中的中方代理律师,美国TP律师事务所律师关岳对李忠的赞赏则来自其对细节的关注。为了打官司,李忠带着他的团队考察了许多美国的律师所,不仅要听律师所的胜诉,更是要研究律师们败诉的原因,然后由他的团队统一投票来选择律师,“他不仅重战略,也重战术。”而不擅言辞的李忠,在过去的一年却将大量时间花在了演讲上,“我要去各地向同行们介绍我胜诉的经验,这关系到几千万农民的生计。”
与李忠不同,来自梅州的李建华,则为民营企业找到将环保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李建华的威华集团投资2亿多元,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改造广东十大堤围之一的梅州梅江南堤。南堤加固工程采用堤、路、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把水利引向市场,开创了被水利部专家誉为“梅州水利模式”。集团投资2.8亿元,建成的西阳水电站,蓄水运行后既缓解了梅州用电紧张状况,又形成1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呈现“城中水、水中城”的美景,极大地美化了城市环境。
广东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也向与会者着重介绍了该省民营企业取得的显著成就。
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截至2005年9月末,广东全省民营企业达269.4万户,比2004年末净增27.3万户,平均每月净增加3.03万户。同期,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37.3%,比2004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对于广东省民营经济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一官员将其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首先,广东省各项扶持措施顺利到位。近两年,省财政安排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7729万元。其次,积极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由省中小企业局起草并经省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并制定《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示范单位确认办法》,实行担保机构备案制度和示范带动,规范担保机构发展。仅在去年,广州首次举办的“百家私营企业与银行融资推介会”上,便有16家银行、17家担保机构、160户个体私营企业参加,共签订27.8亿元的合作协议。
而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介绍,2006年,“‘一法两系’建设将是民营企业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法”是指《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及其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体系,“两系”是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200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这个主题,突出‘亮点’再上新台阶。”刘焕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