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华黯然退场 宋朝弟神话终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8:33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周忠 来源:中国经营报 特约撰稿 周忠 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IT首富的宋朝弟终于彻底走出光环,曾因首例中国民企借壳上市而创下中国资本市场运作一大经典的科利华(600799)也终于告别了证券市场。
2005年12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裁定科利华股票自2005年12月31日终止上市。希望买壳进入资本市场却深陷“财务黑洞”的科利华轰然倒下。 遭遇“死刑” “科利华要成为中国的微软,要在国内股市市值做到第一!”1998年,《学习的革命》发行850万册后宋朝弟放言。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资本“神话”还没有实现,就被划上了终止符。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三年亏损后,科利华股票自2005年5月2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5年9月7日,公司向上证所提出了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12月29日,上证所上市委员会做出科利华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被终止上市后,科利华股票将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继续交易。 事实上,据科利华披露的2005年半年报,公司2005年1~6月主营业务收入为零,净利润为339万元。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强调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资本陷阱 “用‘玩资本’的心态去做经营,用投机的态度做投资,往往是自毁前程。”北京圣亚达投资顾问公司首席分析师朱胜国评价科利华退市时说。 1998年,科利华宣布投入1亿元推广1000万册《学习的革命》,使其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科利华最辉煌的时候是一个注册资本3.9亿元、总资产15亿元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但借壳上市半年后,宋朝弟即向外界透露,原来他们以为只有1个多亿欠款的阿城钢铁,居然有7亿元的“财务黑洞”。然而此时科利华股价已直入云霄,从当初的5元暴涨至近39元。但随后股价就一路下行至1.23元,科利华从此也一蹶不振。 其实,就入主阿城钢铁一事,科利华在表面上仍然是不吃亏的。据悉,科利华只付了3400万元现金给阿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余下的用科利华的“壳”和“股权”顶替——阿城钢铁购买科利华持有的晓军公司的80%股权及“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初中版著作权共作价1亿元。阿城钢铁又拥有其持有者——阿钢集团的债权1亿元,科利华要收购阿城钢铁28%的股权,需向其持有者阿钢集团支付1.34亿元。 这样,大约1亿元的金额在阿城钢铁、阿钢集团和科利华之间形成两两互为债权债务人的三角债务关系,如果三方都同时清偿这笔款项,则该笔款项在三方之间同时抵消。但为了壳资源,科利华并没有深入去调查。百般无奈,将自己的老本,包括贷款、甚至科利华大楼都抵押了进去。 事实上,早在1999年8月,科利华就抛出了一份配股方案,到1999年年报,再次提出修改过的巨额配股方案,融资计划超过7亿元,不过两次都没有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2001年5月,该公司第三次提出增资配股的方案,由于赶上市场大调整,整个股市的融资活动陷于停顿。而此时的科利华为重组已经花费了4亿至5亿元的成本,重组的遗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朱胜国认为,虽然收购阿城钢铁借壳上市为科利华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但当时的科利华在软件方面的业务仍然维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如果科利华继续巩固自己在教育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利用上市公司在资本领域所能够得到的有利条件,它本可以完成又一次精彩的跳跃。很可惜,互联网项目投资的失败以及科利华软件销售运营开始趋于混乱,最终让它无力回天。 资料 宋朝弟的资本轨迹 1991年,宋朝弟放弃出国下海经商,以区区600元人民币起家。 1995年9月,科利华成功举办了“电脑家庭教师”的销售活动,一举摆脱财务危机,为后续几年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998年,宋朝弟刮起“学习的革命”风暴;同年,餐饮软件销售失利,宋朝弟走上投机之路。 1999年5月,科利华借壳阿城钢铁,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2001年,科利华的主营业务收入开始下滑。 2002年,因阿城钢铁隐匿不良资产,科利华被巨债拖累,亏损严重,出现财务危机,被戴上ST的帽子。 2003年,科利华更名为“ST龙科”。 2005年5月,科利华股票被暂停上市。 2005年9月7日,科利华向上证所提出了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 2005年12月31日,科利华终止上市,宋朝弟“神话”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