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疯狂的网络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23:39 《中外管理》

  疯狂的网络音乐

  本刊记者 纪 亮

  案 例

  Why:消费者兴趣、分享

  How:互联网

  What:诞生一批网络新贵、传统行业发现新的创富机会

  ND(Net CD,即网络唱片)对于很多人还是个陌生的名词。然而在这两个简单的字母背后,已经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它不仅促使传统唱片业走向没落,更让人们认识到一个新产业的力量。

  没有精良的制作,无需繁杂的发行,一个创意、一首歌曲、一位歌手、一张“网”,就是网络音乐的全部。与博客一样,网络唱片同样是产消合一在互联网中的成功的实践。从用户中发掘资源,在用户中赚取财富,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三种动物带来的音乐革命

  刚满19岁的网络歌手阿正2006年年初签约飞乐影视集团(下称“飞乐”),目前刚录制完自己的第一张MTV《今年我18岁》。“我毫不怀疑他会取得成功。”飞乐总裁钟雄兵对阿正充满信心。

  而与飞乐最早签约的两位网络歌手香香和杨臣刚,此刻正在飞往北京的路上,去为自己的新专辑做宣传。

  “香香的身价至少2000万元、杨臣刚的身价为3000万元。”钟雄兵如是说。而一年前,阿正、杨臣刚、香香等网络歌手都还在网络世界里神游。

  作为中国唱片业内的知名人士,钟雄兵在2004年年末就发现了网络唱片的火爆前景,一段时间,钟雄兵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各大媒体的歌曲排行榜和各大网站中的歌曲下载率及点击率,结果发现前三名基本没有变化: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香香的《猪之歌》、庞龙的《两只蝴蝶》。单在2005年,这些网络歌手给飞乐在唱片上所带来的收入就达3000万元。

  以《老鼠爱大米》为例,这首歌的彩铃创下单月下载量600万次的记录,1200万元的收入相当于70万张传统唱片,这只“老鼠”更是挤进ITUNE全球音乐下载排行榜。但是其最初的制作成本,不过一台电脑、一个耳麦,加上一套盗版的音频处理软件。这一年,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作“中国数字音乐元年”。

  香港导演张坚庭对网络音乐有这样的评价:网络歌手有了随意的创作、有了群众的认同,唱片公司就没有了权力,这是“音乐的革命”。借助互联网和彩铃,一些新生的音乐制作公司正在从网络唱片中获益。他们发现了用户的巨大能量,认识到从用户中发掘财富才是生财之道。

  产消合一背后的巨大市场

  有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36亿元,2006年将扩大到50亿元,而传统音像制品2005年销售金额仅为25亿多元。

  “没有几个艺人的唱片还能达到以前的销量。”华谊兄弟音乐副总经理赵青说。他更把网络唱片不严肃的艺术态度看作是罪魁祸首。但在指责新媒体的同时,传统唱片商们也强烈地感受到,同样是新媒体的彩铃正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商机。网络唱片的大行其道也让许多曾为网络下载影响唱片销量而发疯的唱片公司突然意识到:“原来网络也能帮助我们赚到更多的钱”。毕竟用户的需要就是价值。

  网络歌曲的成本比较低,歌曲本身不需要包装、开销;作曲、编曲、写曲,可以由一人完成,虽然这些网络歌曲的旋律笨拙、编曲简单,但歌词的趣味及唱腔给人带来了新鲜感。所以这种最初纯粹为了满足自我娱乐需要的音乐形式风靡华夏。

  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公司总经理罗天平向《中外管理》介绍:近年来,以数据流形式传播交易的非物化的唱片业务蓬勃兴起,全世界传统唱片业务已经连续4年下滑,代表着中国音像市场晴雨表的“广东音像城”2005年营业额较2004年下降了40%左右。

  而据了解,《两只蝴蝶》在两个月里无线下载和网络下载达到近1亿次。而此前,我国任何一个物化载体的单节目销量都没有达到1000万片,网络为其提升了10倍以上的销量。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增量效益显而易见。而其背后,是用户产消合一实现自我价值带来的无尽商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