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既沉重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大量的数字表明,中国企业家群体,大都处在常人难以想象和难以承受的“过劳”生存状态,而一个“累”字,几乎道出了当代企业家们的一个共同心声,只是大家都不愿在众人面前坦言“累”字。
曾有记者在山西采访一位知名企业家的继承者、他的儿子时,孩子含着泪谈到父亲的“累”,说他回国去父亲的办公室,一个服务员偷偷地拿出一张字条给他看,是父亲写了丢
弃的,上面写着:我太累了,太累了。
一张写了然后丢弃的字条,代替向他人的诉说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承载了这位企业家内心里已经产生的困境,但他不愿承认。他从来没有说过“我需要休息”。
如果仅是一个“累”字还不足以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那只能说明这是转型中国的一种必然。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商业高峰期就是如此,不仅企业家们,是全社会劳动者的拼命,换来了一个经济强国的名号。当然,这其中很多人付出了生命代价。
从全民忘我和奉献的角度上说,我们还无法与日本相比较,起码在企业家群体这个层面上看,压迫式全球竞争,已经逼迫他们不能不透支身体,而更值得惋惜的是,有不少精英式人物,过早地倒在前行的路上,离开他们钟爱的事业。
有评论说得好,从2002年倒下的青啤总经理彭作义,到2004年的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再到2005年的陈逸飞,他们的名字都不寻常,为了获得更大的荣耀和成就感,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像穿上了红舞鞋那般永远无法停止旋转,而企业则深深打上了他们个人的印记,安危荣辱系一身,根本无法放下哪怕是一天的工作,结果每天超负荷运转,一发而不可收,直至身体崩溃、垮掉,在他们一再忽略的生命长度输在了自己手里。
据回忆,陈逸飞患上肝脏早期硬化多年, 两年前也曾有朋友动员他做脾肾吻合手术,而他的反应是,“刀, 还是不开的好,一住院,那么大个摊子怎么办? 我注意点就是了“。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压根就没心思“注意”身体了。据他儿子说,为了斟酌电影《理发师》剧本,陈逸飞曾连续5天5夜不合眼……
由此我们想到美国IBM公司原总裁汤玛斯·华生。尽管在被查出患有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时,也不想放弃手中的工作,他甚至告诉医生,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每天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去裁决,没有他是不行的。但在医生带他去了趟墓地后,华生豁然超脱。因为医生告诉他,“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躺在这儿。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人接手来做。公司仍然会照常运作,不会因此而关门大吉”。第二天,这位在美国商场上呼风唤雨的总裁就向IBM的董事会递上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而IBM也没因此而一蹶不振,至今依然是蜚声国际的大公司。
我们真的不好再猜想下一个倒下的该是谁,但不幸显然是可控和可以避免的。
在笔者看来,全社会的关注只是一个方面,首当警觉和采取第一保护的应是企业家自身。
有人比喻,目前的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大多好比陈旧的老房子,乍看起来也不错,但屋内由于常年封闭,得不到修缮,加之缺乏新鲜空气,肉眼看不到的寄生病菌可谓四处丛生,危机四伏。而这样的一种环境,对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则是显而易见的。而改变这种状况的首要前提,是让阳光照射进来。
对企业家健康而言,阳光意味着生活方式的七彩斑斓,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和专注,不是“千斤重担一人挑”、“轻伤不下火线”和“男儿有泪不轻弹”。好好活着和快乐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应当学会有序安排资源,有效地分解压力;建立一个妥善而稳固的心理支点,让自己成就一个和谐喜悦的生命内涵;在培养多种爱好的同时,像万科王石那样,倾情自然,愉悦生活。
当然,转变生活方式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对不少企业家而言,习惯了“透支”式生活,让他停下来都很困难,更何况还总在担心“没我行吗”?
笔者赞同这样观点,没有了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宽度、厚度又从何谈起?从根本上来说,呼唤健康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培养和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和调节自己的生活,才能赢得真正的生命宽度。
现在该是中国的企业家告别“赌命”,学会“从容”的时候了,谁也不希望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