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申城男女收入性别比差距扩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0:58 上海商报
“男将女兵”现象普遍 青年女性失业比例上升 申城男女收入性别比差距扩大 在业人口中就业收入的性别比呈现扩大趋势,2000年城市居民税前收入男女性别比为1:0.73,2005年扩大为1:0.65;青年女性失业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由于落实户口难,外来媳所在单位为其交纳“两金”的仅占3.4%。这是记者昨天从“妇女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理论研讨会上获悉的。上海市妇联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上海女性的“三最”问题突出表现在就业、社会保障、健康和发展需求等方面。 商报记者 刘思思 男女收入差距加大 1988年国家劳动部对13个省市218个企业调查时,上海职工就业收入男女性别比为1:0.88。2000年,《上海妇女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显示,城市居民税前收入性别比已扩大为1:0.73,2005年又扩大为1:0.65。 市妇联主席张丽丽表示,造成就业收入性别比扩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职业构成上性别隔离现象的显性化。女性比例较高,或者在就业女性中所占份额较高的职业,大多数技术含量较低,就业收入亦较低,比如农业、相当一部分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 其次是职称、职位上的差异,据上海妇女“十五”发展规划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尽管女性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占52.2%,但大多数处于较低等级层次,拥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分别为25.9%、38.5%和47.7%。而在几乎所有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男将女兵”是普遍现象。 此外由于女性从事临时工、季节工以及家政服务员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大大高于男性。非正规就业工作时间灵活,可以缓解就业机会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然而与全日制工作相比,在薪酬、保障、培训机会及职业前景上有较大差异。 青年女性失业严重 目前上海女性的就业问题中,青年女性失业比例上升是最值得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据统计,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34岁年龄段的常住人口中,女性就业率明显低于男性。其中20~24岁的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6.7%;25~29岁,低14.6%;30~34岁,低16%。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上海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更多地表现为青年女性的就业问题。 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包括社会人力资源极大浪费;由于经济不能自立,容易引发家庭和其他社会矛盾;精神压力大,其中1/4的人感到“没有工作没有面子”,近两成的人受到“父母或配偶的指责”,近四成的人遭遇“家庭或个人生存”问题,14.6%的人“对自己产生怀疑”。€ ◇相关新闻 外来媳享“两金”者仅3.4% 市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约十几万外来媳绝大多数为青壮年,近2/3来自农村,因为文化低、技能缺,在业者仅为1/3,且多属非正规就业,平均月工资不足900元。近1/3的外来媳以婚嫁形式来上海,婚后就业、培训和参加社会活动比例偏低;外来媳的家庭收入水平偏低,住房条件较差,但87.1%的“外来媳”对家庭地位和关系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 外来媳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就业难和落实户口难,而户口问题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就业问题——她们中的在业者,九成以上职业不稳定,所在单位为其交纳“两金”的仅占3.4%。张丽丽建议,鉴于户口问题的复杂性,能否采取结婚满一定年限申领《劳动手册》的办法,既为外来媳提供平等的就业环境,又为外来媳参与上海城镇基本 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创造条件。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