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逸马国际 > 正文
 

超级终端魅影下的企业舞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8:36 新浪财经

  马瑞光 袁作龙

  很多时候,零售终端的力量已经是“王者封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国美、苏宁等,就足以说明终端的渠道强权,以至格力、海信、美的都有过与国美的口舌之争。

  很多企业,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喊“下乡”的口号,到头来却发现,很多资源并不支持
,而且重点的销量利润源还是源于城市市场,乡村市场还需要不断地开发。

  伴随着市场的潮起潮落,终端也在沉与浮中不断地成长,当连锁越来越普遍,当商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当终端发展模式越来越复杂,呈现在众企业面前的是“超级终端”朦胧的魅影,“要不要前进?”“如何前进?”是困扰很多企业多年来的问题。

  魅影下的思索

  2000年,沸沸扬扬的彩电价格同盟,没有在潮水般的舆论面前低头,却被国美击溃大坝,为什么?为什么零售终端的嗓门越来越大?面对这些,众多制造商有什么样的思索?零售终端凭什么“王者封疆”?

  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众多制造商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的主要原因,也让行业迟迟难以摆脱低层次的恶性竞争。

  中国家电业、IT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危机了。一直以来,这种危机从来就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空调业也是如此,压缩机是买来的,生产线是买的,PVC是买来的,五金件是外协来的……自己只不过是个组装工厂而已,这让我们看到空调产品的严重同质化、渠道营销的同质化、技术的严重同质化在空调业相当普遍,大家唯一可拼的就是规模、管理、人才等。但拼来拼去,上述这些最终也同质化了。

  你上规模,我也不服输;你玩概念,我比你更高;你广揽天下英才,我全球招聘;你“4R”我“5E”、“6S”……中国空调业的浮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昌盛”。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似乎还没有真正找到解决中国空调业利润率下滑、产品同质化、市场过剩的症结所在,似乎也没有拿出真正的解决之道。

  如此这般,零售终端“随心所欲”也就“理所当然”了。

  魅影下的突围

  一、技术含量的突围

  制造业不应该把希望过多的寄托在渠道再减少收取费用,而是关注如何自我

  提升,形成良性、健康的发展。“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就曾讲过:亚洲很多企业不关心产品,而只关注钱从哪里来。但索尼为什么持续领先?三星为什么能快速制胜?其实,国内企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对产品的专注,对技术的孜孜以求与潜心研究,回归产品本身,才能真正成功。也正是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欲望和目标最终把自己迷失了,最终逐渐丧失了商业成功的三个核心理念:聚焦、防御和着眼于未来。

  中国大多数家电品牌关注的是成本、价格,而日、韩、欧美等品牌却加大生活家电便利性的研发,并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

  中国家电业专利申请总量虽有较大增长,但以外观、实用、新型为主,核心技术专利很少,产业群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大家生产的都是“一路货色”,对于连锁终端来讲选择权自然突显,如此看来,国内制造业必须在技术含量上寻求突破。

  二、强势品牌的塑造

  就家电行业来说,我们能够叫的出的品牌很多,但是很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强势品牌。

  当顾客买一件家用电器时,呈现在面前的都是中国驰名商标,买哪个好?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吸引顾客的具有“王者风范”的品牌。曾经有位专家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当我们想买剃须刀时,第一个就像到买吉列,但是,当我们想买电视或者冰箱时,我们是否也可以同样说出第一个想买的产品名称?

  品牌核心价值之于品牌如灵魂之于人生。没有灵魂之人不可能有成功的美好人生,同样一个品牌没有清晰的核心价值是不可能成长为强势大品牌。不少国内企业十分有远见,为品牌规划了清晰的核心价值与相应的品牌识别,但消费者却记不住或记住了也不以为然。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市场的竞争是轻量级的,矮子当中挑长子,企业投广告把知名度轰上去,品牌就具有了初步的可信度与安全感,就能把竞争品牌打压下去。竞争稍微激烈一点的市场,如果仍停留在靠广告为主来演绎核心价值,由于广告无法给予消费者真实体验核心价值的机会,消费者对核心价值记忆不深或缺少内心的由衷认同也就很自然了。

  强势大品牌的成功案例表明,要让消费者刻骨铭心地记住核心价值并发自肺腑地认同,必须通过深度沟通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伊卡璐为进一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宣传战略除有大量的广告支持外,还将创造性地定期邀请世界级的美发师来中国做巡回表演,将世界新的美发潮流带到中国。

  国内企业可以扪心自问,在品牌修炼上又投入了多少?除了广告依旧是广告,没有强势品牌丰满度,零售终端当然“我行我素”。

  三、自建渠道的规划

  众多制造商也可以深入渗透营销链的角逐,制造商开发客户的能力不会比家电连锁业差,譬如格力的专业连锁和扶持中小经销商赢利的能力;譬如美的发动“乡镇空调普及革命”;譬如澳柯玛空调的工贸联合之路;譬如越来越多的家电制造商结盟外资家电

零售业;譬如家电制造商剥离相关产业开展网络营销,把越来越多的产品直接送到用户家里。

  “无限风光在险峰”,自建连锁渠道面临很多挑战,那就必须认真的规划。渠道建设与管理成本太大;渠道陈旧,众多的二、三线自建渠道市场一直沿用多年以前的多级代理制销售模式,造成渠道反应速度慢,经营效率低下,这是我们自建渠道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创业初期的自建渠道,到依靠连锁商家,再到重新自建连锁渠道,制造企业在十几年间经历了一次渠道回归。

  格力的模式也不是很多企业能够模仿的了的,海尔的电子渠道也不是鼠标轻轻一点那么简单,去年年底,在空调行业,各大厂家掀起了一股自建渠道的运动,而不久这股热情就冷却了下来,美的制冷家电集团总裁方洪波坦言,美的此前曾经尝试过自建、分销、代理等多种销售方式,发现其成本太高,最后才决定放弃自建渠道的做法。美的的例子说明自建渠道的艰险,要从长远的利益进行详细规划,而不是一哄而上。

  企业的战略性终端的选择和决策,必将左右着企业的成长质量与速度,甚至生死,群雄共舞,舞出自己的特色方能精彩。

  稿件来源:逸马国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