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欧洲学习管理(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17:21 《商务周刊》杂志 | ||||||||
长久的激励措施 “没有比罢工更让人头痛。”林西恩告诉《商务周刊》。5月23日,一次颇具影响力的罢工就在德国南部发生。这场罢工是因为IBM在德国以及法国等地裁减16000名服务部门员工并关闭两家工厂而引起。为了消除员工的不满,IBM增加了分红,并回购了50亿美元的股票,公司50位高层还自降了薪金。
或许在这家美国IT巨头看来,剥离PC业务后进行业务重组,裁员之举不足为奇。2004年,除了高科技领域,仅传统能源领域的美国公司在海外子公司就已裁员百万。但宋新宇认为,美国公司频繁发起的裁员行动,恰恰违背了欧洲公司坚持的基本原则。欧洲公司倾向于长期的激励方式,所以欧洲公司不会轻易裁员。 美国公司完全不同。2002年之前,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规定,期权无须记入费用,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公司将期权激励作为吸引尖端管理人才的战略。与此同时,更多公司寄希望于用股权激励在任CEO以使公司业绩快速上涨,无论是摩根斯坦利、花旗,还是惠普、柯达,都曾将这种激励方式发挥到极致。 但这种激励机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CEO们容易为追求个人收入增长、应和投资者偏好而做出的种种短期决策。200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格林斯潘曾指出:“我们的商业社会正变得贪婪,这不是因为人类本性比过去贪婪,而是体现贪婪程度的收入已经增长到无比巨大的地步。” 进入2005年后,经历动荡的惠普、柯达等美国公司将利润稳健增长提上议事日程,试图通过CEO更迭,并用股权安抚即将离职的员工,但是“情况却让人失望”。 美国公司普遍采取的股权激励带来的短期效应不适用于欧洲公司。在本世纪初,为对付美国公司业绩快速成长所带来的压力,英国电信等欧洲技术公司也曾对高管许以股权激励,但是英国《金融时报》股票指数100家股分公司中,3/4的公司只允许这些拿高薪的CEO们所管理的公司达到相应业绩标准之后才能卖掉股票。与此同时,为了欧洲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更加稳妥,欧洲管理发展委员会(EFMD)又要求欧洲国家更多地披露有关企业高管薪酬收入的信息,并对董事会成员基本工资与可变收入进行明细列表。 2002年,美国相继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治理丑闻,欧洲公司则从一系列稳健的激励措施中受益。此后,更多的美国公司开始借鉴欧洲公司的经验。根据美国投资者研究中心今年5月10日的一份报告,基本工资在美国企业高管薪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长期激励计划所占的比例则由1965年的20%上升到2004年的70%。 “长期而稳健的人才激励计划是很多欧洲公司得以运转百年的润滑剂。”宋新宇说,这种长期激励不仅适用于公司高层,也适用于普通员工。 西门子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谢克海告诉《商务周刊》:“西门子人力资源体系中绝非末位淘汰或者是物质奖励那么简单,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司的长期业务计划密切相连。” 对于普通员工的招聘,西门子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在财年初时,业务计划与人力资源计划一同提交,之后在人力资源部门指导下,业务部门按照招聘、发展、激励、离职等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工作进行细分。新员工一旦被招聘,将与上层主管就发展潜力、职业目标、工资期望等各方面充分沟通,并被纳入专门的“综合员工发展计划(CPD)”中。西门子根据每个员工不同状况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技术和管理培训、工作轮换、国际交流、项目参与以及晋级、加薪等不同步骤与方式,使员工尽快适应西门子公司的文化和秩序。 不过,西门子对于中高层经理的规划相对漫长,中层经理提升有时需要3—5年的过程。由公司内部高层推荐有潜质的人选后,人力资源部门会对将要提拔的中层经理实施针对性的精英式培训——西门子公司有精英文化的传统。在漫长的培训过程中,未来的高层经理的培训按照财务(Financials)、员工(Employees)、客户(Customers)、流程(Processes)四个方面素质要求全面展开。 显然,与思科、北方电讯、摩托罗拉、IBM等美国公司所提倡的中层经理“快餐式”培养方案相比,西门子对高层经理选拔更为谨慎,并更加有针对性。在被提升的中层经理完全胜任工作之前,入职导师和技术顾问将对被选拔人进行一对一指导,直至被提升至新的工作岗位。 现任西门子电力公司北方区销售总监的王春岩就是正在接受培训的“精英”之一,他已经有过四个不同地区子公司的工作经历,现在是培养期的第二年,他的最终目标是在两年后担任北美电力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以西门子为代表的欧洲公司实施严谨的长期性人力资源提升机制,源于历史因素和现实的市场状况。”宋新宇介绍说,历史上,西门子、巴斯夫等传统欧洲公司一直实施严密的学徒制度,审慎的人力资源策略是这一古老体制的延伸。而现实的因素是,在欧洲成熟的市场体制中,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已经大幅提升,再加上欧洲公司更加注重与人力资源机制相关的社会和环境因素,所以欧洲公司宁愿花去投资看好长远价值,而不是单纯裁减职员以减少短期成本。 这种稳健长期的人力资源提升和激励机制,是欧洲以人为本文化的反映。正是在对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提升计划中,员工被授予了更多权利,参与到公司管理和发展中。宋新宇认为,参与性管理再加上非单纯性的经济激励,因为满足了成就导向和权力导向,增强了员工对于公司的信赖感,进而促使西门子这样的欧洲公司更加稳健地增长。 相比之下,大多数美国公司,下层经理提升为较高层经理的职业“快车道”只需要3—10个月,这些经理的决策能力和反应能力经过一系列完整评估后,快速上岗为公司业务的快速上涨发挥作用。不过,一旦公司历经30—40年发展,或者因为主流产品出现环境性疲软而无法避免业务增长的瓶颈时,这些快速提拔的经理人对公司就很难发挥持久性作用。 “美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的快餐式培养带来的弊端是,一旦公司限制了个人发展空间,曾经被认为优秀的经理难免会辞职。它们不能假设那些优秀的经理人员始终如一的忠诚。”宋新宇说。 事实上,美国公司曾经将北欧的诺基亚公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榜样。上世纪90年代推出6110手机时,诺基亚首先提出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概念,诺基亚的员工也都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目标市场定位中。在1990年代后期,诺基亚秉承投资于人的理念向全球新兴通信市场扩张,并在全球推广员工评价计划。在这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诺基亚中层员工除制定自己工作计划外,还参与到业务部门评价体系之中。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说:“当成本不再是限制诺基亚用人的惟一因素时,这种灵活的机制使诺基亚各个组织部门有计划、长期地分工协作。” 与此同时,诺基亚通过多种内部奖励计划和机制,如“诺基亚成就奖”、“诺基亚即时认可奖”、“诺基亚质量奖”等,建立并鼓励员工分享成功。“这些激励不仅代表个人成绩,往往可以形成风气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何庆源说。 宋新宇认为,越来越多的过去强调速度的国际性技术公司开始采取更加稳健的人才战略,“因为稳定的组织可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当美国公司的CEO为追求短期效益而采取物质刺激时,人才资源开发的程序总是被忽视掉,而如果公司必须根据组织运营状况而非高增长的市场需求配置人才资源时,欧洲企业就成为了全世界学习的榜样。 系列组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