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英才》2005 > 正文
 

老鼠身上却没有标签 行贿企业没有隐私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18:35 《英才》

  在我们商业社会里的“老鼠”身上却没有标签。

  文·本刊记者 唐凯林

  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宁波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将是一个开先河之举。

  根据这一条例,宁波市将建立“行贿记录档案”,凡上过行贿“黑名单”的企业或单位,将被排除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招标活动之外。并在招标文件中设定投标人在投标之日前3年内不得有贿赂行为记录的条件。

  事实上,早在3年前,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就已经率先在全国建立行贿人数据库制度,但是,这一条例的出台却并不顺利,一方面,被称为“黑名单”的“行贿记录”制,受到了建设工程招标单位的欢迎;但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对该条例表示质疑,认为这种做法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而且会侵害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或商业秘密权利。

  我们认为,这样的质疑无疑是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宽容,同时也在为自己今后继续进行非法交易开辟平台。

  首先,关于“黑名单”制度的立法依据早在《公司法》中就有过体现。比如,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或者因罪剥夺政治权利,刑满未逾五年的,《公司法》规定不得担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位。

  其次,在质疑中所提到的侵害“公平竞争”,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尽管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有“既往不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理念,但是,一家因行贿而被社会否定过一次的企业难免有“积习难改”的毛病,而建立这样的黑名单档案正是为了保证“公平竞争”,而不是损害公平竞争。

  最后,质疑中把行贿的经历当作一种商业秘密,甚至上升为一种需要保护的权利,更是滑稽。在中国社会里讲究伸张正义,主张“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在我们商业社会里的“老鼠”身上却没有标签,我们在惩恶扬善的激情中被蒙住了眼睛。

  而“行贿记录档案”则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告诉人们,谁是老鼠,谁该挨打。即便老鼠因为害怕曾经受过的惩罚而不再糟蹋粮食,但我们仍需警惕“鼠疫”,我们的制度还不至于善良到保护老鼠隐私的地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行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