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部落:20万进入圈子很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 18:29 《英才》 | ||||||||||||
代表部落:中国人民大学EMBA、欧美同学商会 文·唐凯林 戴璐 每次从青岛来北京上课,青岛颐中投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裴建军都会有意识地将行程提前一天,裴建军说这样能给自己一个宽松的时间与同学交流。
当初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EMBA圈子,裴建军想得并不多,只是时间上的宽裕使得裴建军动了读书的念头。 年过不惑而遭遇同学,裴建军爱上了这个“高级圈子”。裴建军把EMBA圈子里的人大致分为三类,“40岁以上的人,心态比较平淡,主要是想在学习的同时把自己的经验奉献给大家;40岁以下的人,则是希望能增强自己在仕途、创业及择业上的能力和机会,而民营企业老板更多的是看重人际关系这个圈子”。 裴建军认为EMBA圈子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帮助,二是对现状有所改变。如果把裴建军的“圈子人员动机分类理论”和“圈子作用理论”套用在自己身上,裴建军用几十万代价换来的这个圈子似乎有些不值。 “我一直在国有企业工作,但我没有仕途上的什么抱负,读书只是能够延长我的工作时间”。另外,裴建军正属于“40岁以上”的类型,属于圈子里的“奉献者”。 但是正是因为裴建军此类人的存在,更能体现出EMBA圈子的含金量。“我们班里有一民营老板说花20万能认识这么一个圈子很值得,平时要认识这么一个圈子,20万肯定拿不下来,请客,送礼,跑关系样样麻烦”。 此话听起来虽有些势利,但从同学的口中说出来,倒没有想象中刺耳,用裴建军的话说,“只有同学间能达到这种状态”。“如果有同学叫我帮忙,没有任何条件,完全是尽义务”。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裴建军在人大EMBA尽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已经帮两个同学运作一些事情。“班上有一个做化妆品的同学一直想去山东发展业务,但一直苦于没有熟悉的人引路,我在青岛接触的面很广,于是我就把青岛几乎各大商业的总经理都给他做了引见,他在青岛已经开三家店了”。 在2004年12月17日欧美同学商会举办的海归联谊会上,UT斯达康的吴鹰就曾感慨,“这次活动让他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但有谁能够保证,这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重逢”之后会不会携手合作? 对此,国内最早涉足民间商会的王辉耀认为,商会在近3年里已成为了商业精英们最踊跃参加的一类组织。精明的商人们参加商会,最看中的是商会给他们提供了的交际平台。在这里,企业家们可以找到自己中意的合作伙伴,巧妙地得到未公开的商业信息,当然更可以促成日后的商业合作。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留日回国创办了公关公司的魏雪和TCL老板李东生就是在商会活动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并最终促成了一单大生意,魏雪凭借留学时期对日本的亲身体验,成功地帮助李东生开拓了日本市场。 据王辉耀介绍,一些刚刚学成回国的千里马在这里得到商业名家的赏识,从而找到了自己事业的落脚点;一些怀揣“藏宝图”的创业者们在这里得到了资本大鄂的青睐,从而为尚在襁褓中的企业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一些在生意场上遇挫的企业家,也在这里得以和乐于传道解惑的前辈交流,从而开启心智,重新上路。 在商会会长们看来,商界的大腕们钟情商会,还在于这里提供了政府公关的重要机会。在商会的论坛、联谊活动中,企业家可以与政界高层结识,了解政策走向,反映受到的委屈,为企业争取政策优惠、降低日后投资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