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之罪与罚国内黑榜:苏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3:59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苏强:尴尬的出局者 他为了华晨抛弃仰融,但两年后他又被华晨新东家所抛弃 余勇|文
一段中国汽车的恩怨故事翻开了新篇章。2004年12月9日起,在华晨缔造者仰融被逐两年半之后,以苏强为首,包括吴小安、洪星、何涛在内的仰融四部将终于也离开了华晨。尽管苏强还保留着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职,但无论是自主品牌的中华轿车还是与德国合资的宝马汽车,都与华晨的元老们再没有实质关系。 对于苏强他们,无疑这是没有料到的结局。2002年,华晨产权发生风波。如果当时他们没有妥协,那么早就如仰融般被赶出华晨汽车。对于被部将抛弃,仰融只发表了一句感慨:“上帝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苏强们当时的选择或许更多地从企业发展的远景出发。尽管企业的资本控制权易主,他们并不愿意看到辛苦创业的公司被别人主导,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华晨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但是仰融并没有就此罢休,于是辽宁省公安厅2002年10月18日下达命令批捕仰融。同时,辽宁方面为了维持仰融旧将军心稳定,2002年12月23日,允诺他们以低价认购大量股票期权。 平白让出这么多利益并非辽宁省所甘心。毕竟仰融系人马在华晨汽车浸淫已久,辽宁地方政府曾经派人接管却铩羽而归。华晨汽车的管理团队基本保持仰融时代的原班人马,只是另外增加了一个沈阳市政府方面的董事。 离开了仰融之后的华晨,尽管保留了原管理层,但是埋下了华晨衰落的炸弹。辽宁省获得华晨中国控制权后,急于将华晨中国做大做强的“四大金刚”希望得到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全力支持,但地方政府实际上并未做到;另一方面,辽宁省控制华晨中国后,希望苏强等人能迅速做出成绩,以便证明华晨汽车在辽宁的管辖下能比仰融“一统江湖”时期干得更好,但由于市场变化等原因,苏强等人也没有达到辽宁方面的目标。 冲突随即爆发。因为政府不兑现当初允诺的股票期权,2004年7月危机正式显露。苏强他们四人向辽宁省政府提出了辞职报告。此前,他们已经相继卖出手中的华晨中国股票。观察人士指出,抛售股票与辞职传言都是苏强他们对政府言而未果施加的压力。 此次离职风波一度暂时平息。苏强于2004年8月4日还在北京会见部分媒体记者,否认了辞职传言,并声明出售在仰融时代获得的股票是为了认购政府给他们的期权而作的现金准备。苏强还表示华晨绝不会在竞争中倒下。 但是问题显然并未解决。华晨汽车销售的不力令辽宁省政府越来越放弃对苏强他们的希望。2004年12月初,辽宁国资将所持华晨集团39.4%股份转让给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东家顺理成章地解除了苏强等人的职务,蔺晓刚代表沈阳飞机接替了苏强等人的职位。 与4个月前风波使华晨中国在香港和纽约资本市场一天就蒸发掉10亿元人民币市值不同,这一次,华晨中国的股价并未受高管换人消息的影响。尽管华晨未来的命运还是未知数,但这无疑是对苏强们能力的一次不信任。 今年38岁的苏强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为国际金融专业硕士。作为仰融的得力助手,苏强在29岁时就被“空降”到沈阳金杯客车公司,任总经理。期间苏强表现了杰出才能,短短几年就将金杯客车发展成为国内轻型客车企业的“龙头”。但是在离开仰融之后,一切都已经变调。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