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之罪与罚国内黑榜:陈久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3:59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陈久霖:一个人的江湖 他把自己看作明星,他相信易经更甚于常识,他认为制度是为别人设的,其实他错了 贾可|文
搏击南洋的陈久霖在2004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黑色拐点。他所领导的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在这一年因为无知盲目地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达公司不能承受的5.5亿美元之多。 这是中国公司海外拓展至今为止的最大溃败。作为中航油的执行董事和总裁,年仅43岁的陈久霖一下子从天堂跌入地狱。2004年11月29日,他不得不向新加坡高等法院陈述真相,以求破产保护。2004年12月8日,他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国内外舆论更多地将矛头指向制度层面。中航油的7000名股东质疑中航油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质疑陈久霖隐瞒真相缺乏诚信;而中国国内的舆论则质疑国有垄断企业的制度错位,更有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报道指责中航油事件为“监督缺位下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中航油事件从制度层面的解剖对于国有企业未来的改革或者海外的拓展不无益处,但是对陈久霖作为一个企业家本身性格弱点的探究,将使我们看到一个典型如陈久霖的中国式经理人对于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拓展所具有的全部希望和致命威胁。 中航油在近一年疯狂的石油期权交易中连连受挫,是什么支撑陈久霖一直迟迟不报,而且还在三季度的业绩报告中大唱利好?在损失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可收拾之际,是什么使他能够说服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总公司出售旗下中航油15%的股份,以换取扳回损失的筹码?一言以蔽之,是什么让他有如此胆量犯下这样低级却又弥天的大错? 陈久霖现在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示是手下的两个交易员做石油期权交易偷偷建仓犯下了错误的第一步。但是就此事件来说,随后持续持仓的几大步才是中航油走向地狱的关键,而这却是陈本人亲自参与的。如果他能够当机立断果断斩仓,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中航油事件。 陈久霖对最终获利一直信心满怀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他坚信“物极必反”,这是他钟爱的《易经》中的原理。确实,油价总有下跌的时候,但是连续卖空期权的陈久霖却不可能有无限多的资金支持自己。尽管如今他处处表示自己不懂期货特别是期权交易,但是有人甚至对其基本的商业素质产生了怀疑,就算不懂期货,但是应该知道自己的底线。如同一个好的导演不一定能够演好戏,但是必须懂得什么是演得好的戏。 而以往的成功同样助长了陈久霖的信心爆棚。1997年来到新加坡的时候,母公司提供给他的全部家当是屈指可数的16.8万美元、一名助理和一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船务经纪公司。但是陈久霖短短几年时间便将它转型为石油贸易公司,并在新加坡成功包装上市,并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如果说这种成功不过是陈久霖将中国航油集团旗下分散的航空煤油采购权集中到他的新加坡公司手中而已的话,那么陈正在通过收购以使公司在海外买来一个包括石油上中下游产品的石油帝国的梦想更能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尽管业内人士对于这一宏大构想并不看好。但是陈已经将自己看成了非常成功的人物,海内外媒体对其的大力吹捧则是这种自我神化的催化剂。 中航油事件爆发以后,新华社的报道认为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控制不了“人”,位于新加坡的中航油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的“天下”。既往的成功使陈久霖在母公司的心目中就是个能人形象。不懂的董事会在管理不懂的经理层,中航油集团失去控股公司的意义。结果盲人骑瞎马,中航油事件进一步被放大。 到了收场的时候了。正在经历炼狱般考验的陈久霖希望中航油能够重组成功以减轻自己身上难以排遣的恶梦般的压力。看起来,他甚至希望世人从此将他忘记,但是自己的牌已经出了,他只能等着对手出牌。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