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英国伦敦眼盈利之道:衍生功能激活景点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4:20 第一财经日报

  乐琰

  135米高,屹立在泰晤士河边的英国“伦敦眼”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与其他摩天轮或类似景点不同的是,“伦敦眼”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观光景点,在发挥旅游功能的同时,其通过社会责任品牌营销以及衍生功能的开拓,形成了旅游参观、媒体传播平台、商业会务、时尚派对场所、影视摄制等多种盈利模式。

  为了加强与中国市场的交流并开拓未来合作商机,英国航空公司伦敦眼董事总经理戴维·夏普(David Sharpe)3日抵达上海,首次向亚洲市场推广“伦敦眼”。

  以社会责任感树立品牌效应

  “伦敦眼”又名“千禧摩天轮”,现由欧洲最大的观光景点经营管理集团杜莎集团全资控股管理,其已经成为英国最受欢迎和标志性的景点。

  但是在创建初期,“伦敦眼”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的时候,‘伦敦眼’是用于迎接2000年千禧年而建造,当时由英国航空公司、马克斯巴菲尔德建筑公司(Marks Barfield Architects)和杜莎集团共同出资,原本计划是出资4500万英镑建造,谁知道当时由于钢材成本的上升,使得实际投资达到6500万英镑。”

  戴维·夏普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除了成本的上升,运作时限也是一大制约因素。由于“伦敦眼”所在的位置是泰晤士河南岸,在10年前,这是一个到了晚上7至8点便鲜有人迹的地方,商业非常不发达,甚至还有很多人质疑,认为“伦敦眼”的存在破坏了当地的古典建筑风格。所以政府在初期只批准让这个“伦敦眼”存在5年而已。

  “我当时花了很大精力去说服政府以及当地的居民,但关键是,伦敦眼必须要做出业绩,树立品牌,才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戴维·夏普说。

  于是,从2000年投入使用之后,“伦敦眼”便开始了一系列树立品牌影响力的市场举措。比如开放空间,成立滑铁卢绿地托拉斯,帮助发展千禧绿地,做艺术赞助,投资相关项目,帮助确立南岸地区作为伦敦最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在“世界观光日”,选定一家观光组织在摩天轮上举行免费的特别活动,以助提高公众对其事业的关注,并募集款项,赞助了各种社团组织和慈善组织。通过捐助参观票、筹资项目和其他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并募集善款。

  “我们甚至还帮助原本并不发达的泰晤士河南岸地区建设教堂、学校等设施,在社会上树立了强大的社会责任效益。”

  这些表面看似属于慈善、社会公益的举措,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让政府和社会大众从内心接受了这个庞然大物,并提升了“伦敦眼”的知名度,打造了品牌效益,这为其日后拓展业务做了铺垫。

  终于,在2003年,政府批准让“伦敦眼”继续存在,并延长至50年。而且50年后,只要“伦敦眼”设施安全,有客源需求,依然可以保留。

  景点多功能开发

  年收入4500万英镑

  有数据显示,“伦敦眼”每年接待300万~400万的乘客,其中三成左右是本土客源,近七成是海外客源,每年“伦敦眼“保持着两位数的业务增长量,在本周至下周之间,“伦敦眼”将迎来其开张以来第2500万位客人。

  “我们目前每年的收入约为4500万英镑,建造初期的投资已经收回,这比我们以前的预期要高很多,我们的门票定价为成人每人14. 5英镑,这个价格就英国本土而言并非很高,所以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客人,以量取胜。”

  戴维·夏普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事实上,4500万英镑的年收入并不是单一地依靠门票获得,而是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其依托“伦敦眼”的品牌效益,开发了一系列的衍生业务,比如将“伦敦眼”作为媒体传播平台,播报

天气预报、录制节目等;同时开发一整套针对商业客人的会议服务,由于“伦敦眼”每个球体可以载客约20人,而且位于轮轴外方的观光球体可以始终保持稳定,所以“伦敦眼”又成为了“会议室”,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营销,不少高端商务人士开始青睐于将会议放在“伦敦眼”举行,而不是酒店,这给“伦敦眼”带来不小的收入。

  “此外,我们还将‘伦敦眼’包装成一个时尚地标,在夜晚举行各种时尚派对又成为伦敦眼的一大盈利点,在刚刚过去的

情人节,我们推出价格不菲的299英镑起情人节套餐就大受欢迎,众多情侣都登上我们的摩天轮共度节日,这类产品的利润非常高。”

  英国航空公司伦敦眼公关部有关负责人Sahrette Saayman表示,成为电影拍摄场地是使“伦敦眼”打响品牌并提高盈利的又一大途径,目前已有5至6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在“伦敦眼”取景拍摄,接下来还有多部大制作影片前来洽谈,需要在“伦敦眼”拍摄。

  目前,杜莎集团还计划今后将投资推出动态电影模式的新景点,配合“伦敦眼”运作,吸引更多游客驻足该景点,增加营收。

  挖掘中国市场商机

  有业内消息称,在

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广州等地区,未来可能有类似“伦敦眼”一类的旅游景点出现,英国“伦敦眼”似乎面临着些许挑战。

  戴维·夏普表示,竞争始终都存在,不仅仅是摩天轮式的旅游景点,其他国际知名景点也是自己的对手,产品的设计、价格和服务是最为关键的,新市场的开拓也尤为重要。

  “我们这次到中国来就是来开拓亚洲市场,目前我们的海外客人中还是以欧美客人为主,中国客人数量不多。”

  英国旅游局方面透露,目前赴英国旅游的团队客人中,约一半左右的高端客人会登上“伦敦眼”,而这个数字正在逐步增加。

  戴维·夏普表示,只要有合适的项目,英国“伦敦眼”很希望可以在华输出管理,这也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伦敦眼”的方式之一,而这些客源都会是未来英国“伦敦眼”的潜在客人。

  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作为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眼”方面相当关注北京。“我们希望可以在中国学到一些东西,用于我们的2012年奥运会,奥运绝对是一个好商机,‘伦敦眼’届时会有一系列的营销计划,我们期望在伦敦奥运会那一年,伦敦眼的年接待人次超过500万。”

  “‘伦敦眼’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点了,它同时也是商业会议场所,派对场所、媒体平台、拍摄基地,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多功能,它的存在还带动了原本不发达的泰晤士河南岸经济建设,这就是‘伦敦眼’创造财富的特别之处。”中国旅游景点景区策划专家刘云平如是说。

  刘云平认为,相比较“伦敦眼”,中国本土的景点营销方式太过呆板和单一,收入来源也只是依靠门票,完全没有好好地开发潜力巨大的衍生产品,比如,原本可以大做文章的旅游纪念品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样,没有特色,引发不了游客的购买欲望,更加不用谈类似于开发像“伦敦眼”一类的高端多功能衍生产品了。

  “而且中国旅游市场又存在很多猫腻,一旦出现吃回扣、不规范操作等问题,作为单一收入的门票也将降低含金量。” 刘云平认为,中国旅游景点景区经营者应该好好思考并学习“伦敦眼”的商业模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