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日本何时加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13:45 和讯网-《财经》杂志

  2006年,更为健康的经济结构、上涨的通胀率、长期维持的隔夜拆借零利率以及缓慢升值的日元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将为日本资产价格营造无与伦比的宏观环境

  □ 乔纳森安德森/文

  过去一个月中,日本的热点新闻是中央银行与小泉内阁在零利率政策上的紧张关系。
日本中央银行正在放出紧缩货币的风声,政府则努力确保央行的动作不会太快。

  目前哪一方都没有完胜的把握。但是,我们确信小泉政府将实现其主要目标——允许中央银行减少超额储备金,但同时在2007年初之前牢牢维持隔夜拆借的零利率。为了弄清原由,不妨对日本央行在2006年将要面对的经济局面做个短暂的回顾。以下是支持央行尽早收紧银根的几个“积极”因素:

  ——新贷款增长。总体看来,银行借贷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中,不同机构的降幅在1%到2%之间。但是,如果将不良贷款处置排除在外,调整后的借贷总额则正在增长,年同比增速将为0.7%;

  ——物价上涨。除新鲜食品之外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很可能在11月便已转为正数,我们预计2005年底的同比涨幅将为0.2%。核心CPI(不考虑新鲜食品和

能源价格)年同比涨幅依然是负值,为-0.3%。但这一指标到2006年中期将转为正数,全年的平均值会在0.2%左右;

  ——更强劲的真实增长。由于企业资本支出正在增长,而且近期的股市上涨给家庭带来了正面的财富效应,人们将会增加消费。我们将2006年真实增长率的预测值从原来的1.5%提高到2.4%;

  ——资产价格再度上涨。东京和大阪的

房地产价格已经在上涨,且日经指数自2005年初至今的涨幅达到了近40%。

  但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支持央行按兵不动的“消极”因素:

  ——名义增长率降低。CPI涨幅可能正在转为正值,但GDP平减指数仍然在下降,2006年的名义同比增长率将低于2%;

  ——增长不均衡。事实上,2006年的增长前景来自出口及与出口相关的资本投资。各公司并不打算投资于国内服务业与建筑业,而且,我们仍然看不到家庭工资收入和就业持续增长的迹象;

  ——日元风险。日本利率的上升肯定会推动日元走强。如果日元迅速升值,将会减慢出口增长,减少制造业的收益,对物价产生向下的压力,过度依赖于外向型增长的经济将面临风险;

  ——增税的隐忧。现在的货币政策的确可能太松了,但紧缩货币并不妥当,因为2006年财政政策可能也会变得紧缩——日本

财政部为增加税收,已经决定取消明年的住房物业税减免。政府肯定希望避免“两头收紧”,以确保明年的增长前景;

  ——2007年选举。由于2007年夏天将举行下届全国大选,自民党迫切希望在未来18个月内,维持资产价格和真实增长的上升趋势。

  可以看出,争论远不是一边倒的局面。争论的最终结果应该是,日本政府和央行达成广泛的一致,在2006年和2007年将采取渐进的货币紧缩政策。这是怎样的一致呢?我们来看看下列三个因素:

  第一,名义GDP的高增长。政府与日本央行很可能形成一致意见,一旦名义GDP年同比增长率在较长时间内高于2%,中央银行就可以提高隔夜拆借利率;因为持续增长将使政府确信税收也会稳定增加,因而财政部不必采取紧急措施来稳定预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预计2006年的真实GDP增速为2.4%,但名义增长率仅为1.8%,低于2%的下限。

  第二,“数量放松”(quantitative easing)措施的终结。下一步,日本央行将终止扩张流动性的政策。从现在到2006年6月底,日本央行很可能将超额准备金余额稳定在33万亿至35万亿日元;2006年底余额将减少到20万亿日元,2007年6月底减少到15万亿日元,之后则会降至6万亿日元。

  第三,在2007年之前,隔夜拆借利率都不会为正值。从2006年中期开始,日本央行将改变其操作性的政策框架,从瞄准储备金转向瞄准隔夜拆借利率,但这并不意味着隔夜利率将在明年转为正数。我们预计2007年6月之前仍然会是零利率,此后,日本央行可能在2007年底将隔夜利率提高到0.5%。

  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货币市场上,这意味着日元的稳健升值。即便只是超额准备金从30万亿日元减到20万亿日元的首次调整,对于三个月期和六个月期的利率,可能也意味着上调的压力。从长期看,利率的这种上调将稳步推动日元走强。

  展望2006年,更为健康的经济结构、上涨的通胀率、长期维持的隔夜拆借零利率以及缓慢升值的日元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将为日本资产价格营造无与伦比的宏观环境。我们并不能保证资产回报率一定为正,但2006年的宏观经济走势,的确将为日本股市持续恢复提供支持。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为UB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