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财经》年度特别话题:药价之谜(6)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2:10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医药代表“十八关” 一条根深蒂固的“灰色利益链” 一支头孢他啶出厂价30元/支,零售价78元/支,高达近50元的差价究竟落到了什么地方?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解释说,根据目前的规定,药品从出厂到进入医院必须经过医药公司,医药公司配送到医院时,一般加价5%;根据国家规定,医院可加价15%。由此倒推,医院购买一支78元的头孢他啶的价格,应在58元-59元之间;即使再扣除医药公司5%的差价,也远远高于30元/支的药品出厂价——那么,其中至少24元的差价又流入了哪些环节呢? 在业内,从出厂价到医院购买价之间的这“24元”(不同价格的药品这一差价也不同)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带”——业内称作“药品推广费”,即药品为顺利进入医院必须贿赂主管领导及医生的费用。 药品进入医院的复杂过程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医药代表”。他们本为向医生推广企业自主创新药品的专业销售人员。但在国内畸形的产业链中,却逐渐演变为企业向医生和医院行贿的中介(详见《医药代表今昔》)。 “在2000年国家正式施行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之前,药品出厂后经医药代表进入医院需经过1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加价。”分别在五家企业做过七年医药代表的张新对《财经》说。 首先,药品进入医院,要通过医药公司。如果企业自建医药代表队伍,只通过医药公司发货,一般折扣率为5%;如果企业委托代理公司,则需给代理公司30%的折扣——两类公司的区别在于普通医药公司只负责向医院发货,医院是否同意进药,是否用这个药,还要由医药代表去做“推广”。而代理销售公司,要通过自己的医药代表负责向医院“推广”。 为了使药品进入医院,医药代表一般要先找医院药剂科,由药剂科主任开单要求进药;然后医药代表拿单子找主管副院长。主管副院长一般身兼医院药事委员会负责人,有是否进药的决定权。之后,医药代表还要再找到具体负责进药的药剂师。 在所有上述环节打通后,药厂便可令商业公司发货。医院买到药品后会先入库,库管员也是需要医药代表打点的一个环节。 进入医院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医药代表还要想办法让医生在众多药品中选择其药品。开药环节的关键人物是科室主任和主治医生。 此外,划价处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否则药品无法进入医院电脑网络;即使医生给患者开了这种药,患者取药时,很可能会发现电脑显示没有这种药。 药房出纳同样不能拉下。出纳负责给医药代表每月开出单据,显示出医生开了多少药。到月底,医药代表会根据这一单据为医生结算“提成”——业内称为“统方”。 至此,医药代表的工作还没完,因为医院往往会拖欠回款。这时医药代表要找医院财务经理,如果款项很大还要找主管副院长。只有回款到账后,医药代表的使命才告结束。 按照业内潜规则,药价的20%用于打点医生,10%用于打点医院药剂科及管理部门,其它一些环节则一次性支付几百、上千元不等。 在1999年国家推行药品采购招标制度后,商业配送环节逐渐被国药等大型企业垄断,医药代表不必再与库房、电脑录入等环节交易,流程关卡有所减少。但前述畸形商业操作模式的根本未有动摇。 在专家们看来,这种畸形模式的形成,一方面是中国医院传统上形成的“以药养医”的体制环境,迫使医院本来就要靠药品来支付医院正常开支,另一方面则是医生收入偏低,很难抵挡巨额灰色收入的进攻。 因为药价的超额利润主要是在医药代表和医护人员之间分配,所以,医护人员的生活费用越低,药价就越低。医护人员生活费用越高,药价就越高。最后,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以最高报酬保持人员不外流,所以,那些不足以支付最高报酬的药品就会从这些医院消失。 长此以往,这种不正常的情形在行业内变成了一条根深蒂固的灰色利益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