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科学与财富:清扫牛棚--华尔街经历丑闻的季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07日 13:49 科学与财富

  编者按:华尔街的八十年代曾被人称之为"贪婪的十年",其结束的标志便是涉及内幕交易的著名套利者博斯基和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的入狱。紧接着华尔街迎来了大牛市,但十年后的今天,华尔街似乎又遇到了大麻烦。

  鉴于日前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司法当局对华尔街的调查愈来愈频繁深入,本刊对最近发生的事态作番剖析。

  本刊还将密切关注"运动"着的华尔街,且对《财富》杂志提出的问题同样感到兴趣,那就是"谁将被送进监狱?"。

  □本刊主笔 袁剑

  "九一一"事件中,华尔街诸多顶级公司遭受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人员伤亡,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为此创下休市四天的最高纪录。那几天,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心脏--华尔街,似乎停止了跳动。不过,所有的人都宁愿相信,那只是一次意外,华尔街依然强大。后来的事实表明,华尔街的确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信任。在世贸大厦倒下去的地方,华尔街以英雄般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在灾难的废墟上,美国人展示了他们平时深藏不露的精神和气质:乐观、自信、对突如其来的外部打击具有坚强的神经。

  然而,当灾难逐渐成为过去,人们又重新习惯于华尔街行情所敲打出的祥和的锣声时,华尔街却开始证券公司经历一场来自内部的不祥崩塌。

  这场崩塌始于"安然",但决不仅仅限于"安然"。它所刮起并且愈演愈烈的风暴正在考验华尔街大厦最基础的部分:诚信。或许,这才是真正有能力窒息华尔街的"恐怖分子"。

  目前,这场正在华尔街不断加剧的诚信危机,已经涉及到了从上市公司到会计师事务所,再到股票分析师的几乎所有领域,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看门狗哑了吗?

  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诚信的同义语。它不仅凝聚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精髓,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世界标准或者"国际惯例"。但随着"安然事件"和其后所暴露出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这个榜样有被逐渐侵蚀的危险。

  继安达信由于安然事件被拖下水,陷入四面楚歌后,国际最著名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另一家,毕马威也陷入了麻烦。

  与安达信一样,毕马威的麻烦也源于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施乐。

  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由于被怀疑伪造帐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对著名复印机生产商施乐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称其存在欺诈行为。

  在这份向纽约联邦法院提起的诉讼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施乐公司,在1997-2000年期间,提前计入30多亿美元复印设备收入,并采取会计*作将税前利润抬高15亿美元。

  SEC还同时通知施乐的前主席阿莱尔和前财务总监罗莫里尔以及审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数位员工包括前合伙人康维,指当局正在对他们进行调查,并声称将对他们提出民事诉讼。在安达信破产之后,这种严峻的形势,不仅对毕马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验,也事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声誉。

  此前不久,在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后,施乐与SEC达成和解,同意支付创纪录的1000万美元民事罚款。SEC通常不愿意采取对上市公司罚款措施,因为它认为这种罚款最终需由股东支付。在这种诉讼中,股东总是最终的受害者。在施乐之前,SEC对上市公司的开出的最高罚单是2000年针对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 Inc)的350万美元。而对施乐的罚款相当于这个金额的3倍。为此,SEC的官员认为,他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与SEC的和解意味着,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抗拒之后,施乐已经承认,"他们一直在采用大胆的会计处理方式,他们需要在此承认错误。"此前的两年时间中,施乐一直坚称,他们过往的会计行为是适当的。

  施乐这个迟来的"道歉",对于在2001年之前一直担任施乐公司审计师的毕马威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虽然和解达成后,毕马威的发言人乔治·莱德维特(George Ledwith)为该公司的工作进行了辩护:"毕马威当时坚信,今天依然坚信对施乐采取的基本会计方法是健全的,是符合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但很容易理解,在安然和安达信事件后,投资者的神经已经相当脆弱,他们很难再相信这类言之凿凿的辩护。毕马威已经不可避免地将自己卷入了公众情绪的旋涡,并成为人们发泄和声讨的对象。谁也不知道,毕马威会不会成为华尔街正在持续发酵的新的"扒粪运动"的下一个牺牲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毕马威已经成为SEC在打击不法审计行为运动中的又一个靶子。而所有这一切,只能归咎于毕马威在施乐的会计问题上所采取的暧昧和侥幸立场。

  早在2001年3月,SEC即向毕马威的高级管理人员出示了施乐公司的一系列内部文件。这些文件显示,施乐高级管理人员曾经讨论"通过怎样的途径,使用会计手法来达到公司引导华尔街作出的预期收益目标。"据说,当时毕马威的高级管理人员被他们所看到这一切难住了。为此,毕马威与施乐的高级管理人员及董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并拒绝通过施乐当年的年度报告。甚至在施乐当时的主席保罗·阿莱尔(Paul Allaire)威胁说,"毕马威拒绝审计通过施乐年度报告可能导致施乐发生债务违约,并将本来就有经营困难的施乐推向破产法庭"时,毕马威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一点,被毕马威的律师迈克尔·杨渲染为毕马威"在审计公司因没有骨气而受到批评的年月"中的英雄壮举。但这种容易被中国人称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雄气节并没有坚持多久,在对过去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微不足道的修改后,毕马威最终签署了施乐2000年年报。这让SEC十分愤怒。当然,这并不是毕马威在施乐问题上所犯下的唯一错误。在这之前,毕马威就曾经屈服于施乐的压力,更换过一名对施乐会计方法提出异议的会计师,萨弗兰。所有这些"案底",都使SEC有理由认为,毕马威并不是什么抵抗诱惑和压力的英雄,而是一名"容易屈服者"。用SEC官员的话来说,毕马威不仅做得太少,也做得太晚。

  然而,毕马威这名"屈服者"的麻烦还不仅于此。它还是另外两起诉讼中的被告。第一是连锁药店Rite Aid Corp,该公司已经承认,在两年内多报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第二家则更为知名,这就是比利时软件公司Lernout & Hauspie Speech Products NV,该公司已于前两年破产,其通过南韩的子公司捏造了70%的销售收入的恶劣手法也在全球广为人知,成为新型高科技公司造假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在,毕马威正在这两起案件中努力为自己洗刷,认为自己是这两家公司高管人员蓄意欺诈的替罪羊。但明显的事实是,作为看门狗的毕马威,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至少,它没有向投资者发出"怀疑"的叫声。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毕马威的困扰不仅仅止于美国本土,同时也延伸到了海外证券市场。

  在法兰克福,一家名为ComRoad远程信息公司所引发的丑闻也将毕马威卷入其中。在德国的二板市场中,ComRoad一度被认为是高科技网络通信企业的代表性公司。

  滑稽的是,ComRoad代表的并不是新经济公司超乎寻常的赢利能力,而是代表了某种登峰造极的造假模式。在1998年到2000年中,ComRoad通过一家并不存在的香港公司伪造了大量的销售记录。在这三年中,这家名为VT电子的"虚拟"公司的销售额分别占到ComRoad公司总销售额的63%、86%和97%。而这其间担任ComRoad公司审计的又是毕马威公司。尽管毕马威在怀疑VT公司的真实性之后已经在今年2月宣布解除ComRoad的合同。但面对ComRoad大胆而拙劣的造假行为,毕马威却连续多年表示沉默,这无论如何都与一家国际知名审计公司所应该具有的诚信及专业水准相去甚远。鉴于毕马威在ComRoad的丑闻中所扮演的角色,德国小股东保护委员会已经威胁要将毕马威送上法庭。

  在法兰克福二板市场,ComRoad事件已经被人指为该市场成立5年来最大的丑闻,其在投资者中所激发出的恐慌和愤怒情绪相当巨大。虽然ComRoad公司已遭处罚性摘牌,但毕马威由此而遭受的信用损失却远没有完结。

  就在毕马威陷入信用泥潭的同时,五大中的另外一家,德勤也在为过去的审计失误而付出代价。

  在今年四月最新提起的一项诉讼中,休斯顿律师Allan Diamond向德勤索取超过3亿美元的赔偿。在这项诉讼中,德勤被指控包括重大疏忽和*作违规等一系列罪状。这起诉讼的起因是,德勤曾经担任InverWorld主要关联公司I.G. Services LTD的审计人,而前者已经于1999年破产。

  与此同时,德勤还面临另外一项总金额达到3.5亿美元的诉讼,这起诉讼也与InverWorld倒闭有关。原告大部分是来自墨西哥的富有人士,他们都是InverWorld的投资者。在这起涉嫌投资欺诈的阴谋中,1200名投资者共损失了3.25亿美金。

  InverWorld两名前高层管理人员,已与去年被捕。他们被指控利用庞氏骗局(Ponzi scheme),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鼠会的形式欺诈投资者。虽然德勤已经为自己展开辩护,但Allan Diamond认为,德勤的"疏忽大意",实际上纵容了InverWorld的欺诈阴谋。

  继安达信之后,毕马威和德勤相继因为糟糕的审计纪录而被推上被告席。五大之中已有其三,足以说明灾难的严重程度。任何了解现代市场经济信用本质的人,都不会忽视会计师事务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立、职业*守良好的会计中介机构,是现代市场秩序得以不断扩展的最根本动力。否则,建立在普遍信用秩序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就很难深入人心,从而不断拓展其边界。而安达信、毕马威、德勤最近先后涉入会计丑闻的事实表明:在经过了将近十年的牛市之后,以五大所代表的国际会计行业已经出现了职业道德普遍松懈的迹象。它也同时表明,会计制度的建设绝非一劳永逸之事,它必须与新的经济现象同步发展。最近披露的大量会计丑闻大多发生在所谓新经济公司中,这一点决不是偶然的。

  有鉴于诚信问题已经对美国资本市场构成越来越大的破坏力,美国国会以及各级监管机构正在采取紧急行动。

  2002年4月,SEC会主席哈维·皮特(Harvey Pitt)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鉴于会计违规事件近来不断出现,SEC已进入紧急状态,并将在2002年5月10日以后公布一项旨在建立一个公共会计委员会的提案。皮特声称,"SEC不会放弃将会计行业标准保持在最高水平的努力。"他还称,即将设立的公共会计委员会负责纪律规范、道德规范、质量监控及能力认定等事宜。

  几乎在同时,美国联邦的最高立法机构,美国参院和众院也准备分别通过各自的新的立法提案,对审计规则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在众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的一项名为《公司及审计可说明性、责任性和透明性法案》中,主张"设立一个新的监管会计公司的委员会,要求公司迅速报告内部人士股票交易,并强制公司披露那些往往用于掩饰债务的表外交易。"宾州共和党议员Patrick Toomey对此解释说,这是对会计行业实施管制的重要举措,它打破了原来自我控制的局面,形成监管更为严格的新模式。虽然众院通过的这项严厉的新法案还没有在参院表决,但其表达的决心以及形成的威慑力开始发挥作用,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从原来的反对立场上撤退,纷纷表示同意。

  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的迅速行动,虽然表现出了美国各级监管机构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的强大决心,但也同时暗示了会计造假行为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泛滥以及对美国社会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也许,与整个股票市场的走势一样,美国的中介机构也陷入了一场漫长的中期调整。

  "华尔街新警察"斯皮策出场

  对于华尔街的明星分析师们,今年的春天格外冷。市场泡沫的破灭及不断揭露出来的违规事件,让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遭遇到了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寒冷的冬天。

  最近,华尔街不得不开始熟悉一个新的名字,埃略特·斯皮策,42岁的纽约州司法部长——一个让华尔街的大腕们头痛不已的人物。

  从传统上讲,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责任一直由SEC承担,所以当斯皮策开始介入证券分析师调查的时候,华尔街根本就没有将这位局外人放在心上。但斯皮策用他旺盛的斗志和敏锐的直觉改写了历史。由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查,斯皮策正在成为华尔街新一轮扒粪运动中的主要角色。现在,华尔街不得不认真对待他了。华尔街态度这种戏剧性的转变,源于斯皮策长期调查中最近出现的一个关键进展。

  今年1月,斯皮策收到了著名投资银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依据传票递交的一些文件,这些文件中的电子邮件表明,美林的股票分析师一边在向投资者强烈推荐某些股票,一边却在私下里将这些股票称为"垃圾"和"废物"。随后,斯皮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将这些电子邮件公诸于众。受到这个丑闻的打击,美林公司的股票在一周之内暴跌12%,

  斯皮策早在一年之前就开始了他对美林公司的调查,但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调查始终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连斯皮策自己也一度认为他的调查可能无疾而终。但分析师以轻蔑口吻谈论他们正在推荐的股票的电子邮件,决定性地挽救了斯皮策的调查。

  对斯皮策的调查构成阻碍的,不仅来自华尔街那些投行巨头,而且也来自另外一个更为敏感的担忧:斯皮策的调查是不是超出了其监管职权的范围?一些SEC的官员就曾经表示:"纽约州司法部长办公室采取的行动可能创造一个危险的先例,并导致证券法的分裂,因为每个州在审查中可能参考本州的条例。"但很明显,斯皮策成功地化解了这些担忧。在今年四月,斯皮策同SEC主席哈维·皮特私下进行了会谈,非常顺利地争取到了SEC的合作。不仅如此,斯皮策也顺利地争取到其他方面的支持。在他的鼓励下,一个代表各州证券监管机构的团体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多州组成的特别小组,对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证券研究模式进行审查。而在公众方面,那些受到分析师误导而损失惨重的投资者更是坚决支持这位年轻的司法部长的行动。

  所有的迹象都显示,由斯皮策默默发起并吸引越来越多人响应的打击华尔街"黑嘴"的运动,正在演变成各级监管部门的联合行动,它很可能成为冲击力巨大的监管风暴,从而彻底改变华尔街沿袭多年的证券研究模式。

  斯皮策所造成的冲击波正在不断扩散。2002年4月底,SEC开始着手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调查,目标直指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据知情人士称,这次调查可能是联邦监管机构对分析师利益冲突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检查。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州司法官员的斯皮策也被要求参与这项以联邦监管机构为首的调查。紧接着,SEC准备对一项新的提案进行投票,该提案旨在"减少分析师和投资银行家之间的联系以解决华尔街的利益冲突问题"。据SEC的有关部门官员称,这项提案在分析师与投行业务的有效分离,分析师对自己推荐的股票的买卖以及分析师研究报告的发布等一系列问题上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而美林公司已经在5月初向斯皮策提出了一项正式提议。在这项提议中,美林愿意支付数千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并同意成立一个单独的委员会对自己的研究部门的业务进行监督。与此同时,美林承诺迅速采取其他措施来改进失误,以示悔改。在同一项提议中,美林还表示要推动华尔街的其他公司接受类似的业务规则,以挽回公众对券商研究的信心。作为这项言辞恳切提议的回报,美林希望斯皮策不要对公司提出正式起诉。联想到在事件爆发初期,美林对这些指控所表现出来的傲慢,人们不得承认斯皮策对华尔街巨头已经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正如一位评论人士所感叹的那样:"斯皮策已经彻底转变了一个州司法部长办公室的角色。过去,该机构关注诸如医疗保健组织(HMO)费用争端和垃圾邮件等保护消费者问题,偶尔起诉那些规模较小的投机证券公司,现在,该机构已经转变为向大型证券公司挑战的潜在执法力量。"

  不过,斯皮策的雄心还不仅于此,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最终的目标是要通过全行业都能接受的全球解决方案,以解决这个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严重问题。

  对待斯皮策的话,我们最好还是认真一些为好,他可不是那种说说而已的人物。证明斯皮策说到做到的强有力的证据是:以他领导的纽约司法部已经扩大了对华尔街股票分析师有损公众利益行为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几乎囊括了华尔街所有的顶级投行,它们包括美林、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瑞银华宝、所罗门美邦等。据说,上述金融机构,有的已经收到了传票,有些马上就会收到传票。

  不要以为斯皮策是一个迫害狂,因为,将所有的顶尖投行"一网打尽",并尽快扫除充斥于华尔街证券分析师行业中腐朽气息,正是斯皮策一直想做的。

  斯皮策的许多关系密切的朋友在经纪行业工作,他们要么是律师,要么为对冲基金工作。斯皮策早就耳闻目睹了分析师的许多问题。但真正激发斯皮策挺身而出的,是他感到,联邦监管机构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无所作为。

  明星分析师的滑铁卢

  布洛杰特无疑是华尔街的明星分析师。他当年因对著名网络书店亚马逊"准确"预测,一举成名。1998年底,亚马逊已经涨到了250美元。但布洛杰特却不顾可能遭到的嘲笑,大胆预测亚马逊股票将会继续上涨到400美元。亚马逊后来的惊人涨升成就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布洛杰特。一时间,这位年仅33岁的毛头小伙,成了华尔街最火的网络教父,其对网络股点石成金的功力,一度让许多人认为,布洛杰特简直就与网络股一样神奇。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梦想的迅速破灭,让布洛杰特从天上回到了地下。但这并不是布洛杰特最大的苦恼。因为,纽约州那位令人生畏的司法部长,斯皮策已经盯上了他。

  2001年,一位由于投资网络股而遭受巨大损失的投资者将布洛杰特以及它服务的美林公司告上了法庭。这位名叫坎吉拉尔的投资者,在2000年3月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买入了4600股信息空间公司的股票,结果亏损了50多万美元。但布洛杰特却一直对信息空间公司维持"买进"评级。如果布洛杰特这位"网络先生"真的这样认为也就算了,问题是坎吉拉尔发现,布洛杰特维持这种评级的原因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因为美林公司与信息空间公司有一项交易。如果美林公司不维持这种评级,信息空间公司拟议中的一项购并就无法完成。而美林正是准备从事这笔投行业务的公司,很显然,如果信息空间公司的股票继续下跌,美林在这笔投行业务中的可能收益就会泡汤。

  这种明显的关联关系,使坎吉拉尔有充分的理由质疑布洛杰特作为分析师的公正性,他认为股票分析师经常是因为其所服务的券商的利益而故意误导投资者。虽然美林在事后一直声称要捍卫自己的名誉,但最终还是在2001年7月同意向坎吉拉尔支付40万美元,以庭外和解的方式了结了这桩官司。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美林随后以200万美元补偿金的代价,解雇了布洛杰特。

  正是这起官司引起了纽约州司法部长斯皮策的关注,并由此开始了长期的调查。布洛杰特也成为斯皮策打击华尔街"黑嘴"运动所选中的第一个目标。依斯皮策自己的说法就是:他早就知道"布洛杰特有问题……(在华尔街)有一种共识,即每个人都知道将发生什么,除了小投资者"。在调阅了布洛杰特以及其他美林分析师的一系列的电子邮件后,斯皮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些邮件显示,布洛杰特和其他美林分析师常常隐匿对他们公开吹捧的公司怀有的疑虑·斯皮策相信,华尔街公司定期地大肆吹捧一些公司的股票,以赢得对自己有利的投资银行业务,并故意引诱投资者买进以后可能暴跌的股票。在斯皮策看来,大型投资银行一直标榜的在研究及投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完全形同虚设。《华尔街日报》在审查了一系列大型公司的内部文件后也认为,"分析师所赢得的投资银行业务同其薪酬之间的挂钩关系,比任何人声称的都更为直接。"虽然多年来,几乎所有的华尔街公司都一直否认分析师的薪酬同他带来的股票及债券承销交易之间有任何联系。

  对于如此恶行,斯皮策扬言,他正在考虑对公司和个人分析师提出刑事指控,这显然也包括布洛杰特本人。如果斯皮策真的将这种刑事指控付诸行动,脱掉了神仙外衣刚刚从天上回来的布洛杰特,恐怕在地上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机会都很小了。

  如果网络股泡沫的破灭还仅仅是使那些明星分析师还原其凡人本色的话,那么,华尔街"新警察"斯皮策的调查,则已经把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与道德沦丧甚至犯罪联系在一起。

  可以预料,在针对华尔街分析师不断升级的声讨中,还会有更多的分析师中箭落马。最近,另外一位华尔街的大牌分析师,也紧步布洛杰特后尘受到投资者起诉,这就是以电信行业分析而声名卓著的杰克·格鲁布曼。有趣的是,代表投资者对杰克·格鲁布曼提出指控的,就是去年7月在布洛杰特一案中大获全胜的律师,雅各布·扎曼斯基。今年4月,他又一次将杰克·格鲁布曼送上了法庭。雅各布·扎曼斯基代表他的当事人,60岁的CBS News录象带编辑乔治·吉卡尔利向被告索取1000万美元的补偿。据说,这个金额仅仅是格鲁布曼年薪的一半。乔治·吉卡尔利向格鲁布曼提出指控的理由是,他曾经长期受到格鲁布曼乐观报告的误导,在热门股票环球电信(Global Crossing)的交易中损失了45.5万美元。

  在这项指向所罗门美邦、格鲁布曼和一位公司经纪商的指控中,吉卡尔利称,即使是在2001年6月,在越来越多的证据对环球电信不利的情况下,格鲁布曼仍然推荐环球电信,甚至将它作为三大首选股票。直到环球电讯股价低于1.50美元时,他才改变其荒唐同时也让人疑问丛生的建议。与此同时,一些公司内部人士已经在出售该股票。而格鲁布曼的所服务的券商所罗门美邦,正是环球电信1998年IPO(新股上市)的共同承销商。让人惊讶的是,所罗门美邦在华尔街上一向以严格著称。

  但环球电信并不是格鲁布曼犯下的唯一错误,他还在其他一系列的问题股票报告中充当过令人怀疑的角色。

  扎曼斯基律师认为,长期以来,格鲁布曼毫无顾忌地在所罗门美邦扮演明显有利益冲突的双重角色,他一边帮助公司获得大量电信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又不断向投资者提供电信股票的研究报告。扎曼斯基相信,所罗门美邦的研究没有任何独立性可言,它们根本就是"对其投资部门承销上市公司进行鼓吹的拉拉队。"因此,格鲁布曼和所罗门美邦必须对此负责。

  扎曼斯基律师的行动似乎也得到了斯皮策的响应。据称,纽约州司法部长办公室已经发出了一张传票,索取与格鲁布曼的工作有关的文件和电子邮件。

  对于司法机构积极介入分析师利益冲突案件的现象,扎曼斯基深受鼓舞地评论道:"这是首次由一个具有刑事审判权的监管机构宣称,分析师利益冲突是严重的问题,并威胁采取刑事手段;采取刑事手段是关键,如果分析师感到,他可能因为有误导性的研究报告而入狱,这位分析师就会再三考虑。"

  容易推断,随着华尔街整治运动的深入,追随布洛杰特脚步的,肯定不止格鲁布曼一人。而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的整个职业规则都将为之而大变。这意味着,华尔街分析师门将面对更加苛刻的执业标准。从今往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职业生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悠哉游哉了,他们要么谨守职业*守,要么就可能面临严厉的刑事指控。

  华尔街也许隐藏一个庞大的造假群落

  安然事件被称为华尔街90年代以来最具爆炸力的丑闻。但在安然之后,随着更多公司丑闻的曝光,人们越来越相信,安然绝不是华尔街上造假的独行侠,华尔街上还有很多与安然有类似问题的公司。换句话说,人们开始担心,华尔街上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造假群落--安然家族。

  这种担心,正在被最近一段时期简直是成批量生产的上市公司丑闻所证实。在安然之后,美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最大破产案要属环球电信。这家被称为以光速积累起来,又以光速破产的公司,与安然有相当大雷同之处。

  就在环球电信在今年1月28日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公司的财务副总裁Roy Olofson即向《洛杉矶时报》写信,声称公司不适当地夸大了销售收入,有严重的财务问题。虽然,环球电信将Roy Olofson的检举定义为出于私人动机,但Roy Olofson的律师断然否认了这种说法。不管Roy Olofson与环球电信公司说法那一种更接近真相,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SEC和FBI(联邦调查局)已经开始着手调查环球电信的虚报收入事件。而美国国会对环球电信案件的关注,更使对环球电信公司的调查演变成全方位的调查。目前,SEC已经锁定环球电讯约15项交易进行调查。SEC怀疑这些交易除了虚增其年度收入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事实上,只需从表面看,美国监管机构就有充足理由对环球电信采取调查行动。因为它还涉嫌一系列其他的不法活动。

  除了虚报收入之外,环球电信还广泛卷入了政治献金活动。在2000年联邦政府选举中,环球电讯捐献了280万美元,这个纪录超过了安然的240万美金。环球电讯这些投入使它在2001年7月获得了美国国防部4.5亿美元的合同。但这个合同显然已经被搁置。

  在另外一方面,公司管理层极其腐败,有明显的欺诈嫌疑。有媒体披露,环球电讯的前任4位CEO以个人贷款的名义从公司提取了至少2300万美元。在1998年4月到2001年5月份,公司总裁Winnick以及公司其他高管人员工出售了13亿美元的公司股票。这与安然前高级管理人员做的事情如出一辙。

  而公司总裁Winnick更是被指责为地地道道的"腐化分子"。Winnick不仅拥有造价6000万美元的豪宅,还拥有一架价值125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其豪华的办公楼号称"白宫",花园里的街灯全部采购自丹麦的豪华原装灯具,每月的费用达到40万美金。不仅如此,Winnick独断专行的作风,也使人们普遍质疑该公司的管理效能。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真地刻画了这位总裁几近疯狂的管理风格:Winnick曾经在电梯里问一个临时工是否认识他,这位临时工说不认识,结果立即遭到解雇。

  讽刺的是,这位Winnick早在80年代就曾经是恶名昭彰的米尔肯--风云一时的垃圾债券大王的得力助手。如果说米尔肯是一个将垃圾变成黄金的高手的话,那么这位徒弟就是一个将黄金迅速糟蹋成垃圾的行家。因为在短短几年中,Winnick就将从投资者手中募集的200亿资金变成了一堆分文不值的垃圾。而这一切的发生,离米尔肯入狱仅隔十余年。看来,Winnick这位高足对米尔肯的传奇生活确实充满了"嫉妒"。

  虽然环球电信一直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不过是全球电信市场剧烈变动的一个牺牲品。但所有的人都能看得出,与安然一样,环球电信的破产是露骨的造假文化及严重的管理层腐败的一个必然结果。而SEC和FBI的所展开的调查,正是冲着这种明显具有犯罪性质的公司内幕而来的。

  在安然之后的整个春天里,华尔街一直被丑闻所笼罩着。在许多人眼中,这真是一个丑闻的季节。截止本文写作时,我们已经看到一系列公司已经身陷丑闻或正在接受各种调查。安然家族的队伍正在迅速膨胀。值得警惕的是,这其中不乏大型蓝筹公司和业界翘楚。他们包括:

  施乐公司,老牌复印机生产商,由于虚增收入而受到调查。并在2002年4月因为欺诈性会计*作,而被SEC提起民事诉讼。

  Worldcom,一家由名不见经传小型长途电话公司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电信公司之一的传奇企业,在2002年5月面临一项集体诉讼。公司被指控夸大它所收购的电信公司的价值,以抬高股票价格,并正在接受SEC范围广泛的调查。其首席执行长柏纳德·埃博斯(Bernard J.Ebbers)也在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辞职。

  冠群电脑(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Inc.),由于SEC对这家大型软件制造公司"是否在1998年采取不正当手段虚增了财务业绩,以帮助公司3名高级主管得到了价值10亿美元的股票奖金"怀有疑问,而对它展开调查。

  Dynegy Inc,一家大型的能源供应商,由于一项名为Project Alpha的天然气交易而受到SEC的正式调查。受到这项调查的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在市场上下跌30%。分析师正在调低其股票评级。富有戏剧性的是,数月前,正是Dynegy Inc在最后一刻退出与安然的合并谈判,而最终导致了安然的瓦解。

  Kmart Corp,著名的零售商巨头,已经于今年1月破产,其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和会计问题也受到人们的质疑。外部审计人员已经对此展开调查。……

  这个问题公司的清单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就这个清单业已罗列的规模,就已经在美国投资者中引发了普遍的不安。人们甚至将这种怀疑的情绪投射到了诸如IBM及GE这样的公司身上。无论从什么角度讲,IBM及GE这类公司都堪称现代商业文明的典范。对这类公司的质疑,实际上表明,现代商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生锈。在这个意义上,继安然之后,华尔街上发生的一切,的确意味深长。

  诚如一位评论人士在评论施乐问题时所说的一样:"……施乐的文化在90年代后期已失去控制"。但现在看来,这句话对整个华尔街也颇为适宜。

  毫无疑问,经过9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文明在全球的迅猛扩张,以及90年代后期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经济的高歌猛进之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现代市场制度中已经潜伏了一系列的疾病。所幸的是,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美国从来就不缺乏改进的机制,也从来不会轻易浪费任何一次制度改进的机会。从历史上经验看,华尔街之所以能一直执全球市场之牛耳,多赖于美国社会孜孜不倦的"扒粪"努力。所以,只要这个机制不遭到阉割,我们就有理由对华尔街的明天作出乐观的展望。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东方企业家》:失去魔法的“中国魔水”
《环球经济信息导报》:争夺“台资”
《南风窗》6月期:城市公债呼之欲出?
《科技智囊》:捞财水世界
《当代经理人》:聂海燕--升降人生
《环球财经》:分羹欧洲--中国商人创富欧洲的故事
经济月刊:日本国有铁路的悲歌
《新财经》封面文章:联众-EA-暴雪神话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专题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铃声儿歌-两只老虎
铃声许茹芸-真爱无敌
铃声莫文蔚-忽然之间
铃声庾澄庆-情非得已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情趣礼品专题
  • 雪白纯洁情侣兔
  • 实用3型瑞士军刀
  •   打造夏日性感女性
  • 脱--去毛美容专区
  • 塑--瘦丰魔鬼身材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圣女之歌豪华版
  • 游戏点卡低价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